分层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实行教育改革,小学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变化,更加注重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于是有了学案导学的出现,一改教案只为教师服务的传统,让学案为小学生服务。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导学案,自主进行学习,自行查找资料并提取要点,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一些实验以及文献表明,导学案对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小学教学摆脱了“灌输式”教学,激发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加快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很有必要。但是,导学案也存在其弊端,因此,本文探索了减少导学案弊端的教学方法,即分层导学案教学方法,以发挥导学案的优势,为培育我国栋梁之材做出贡献。
  关键词:分层导学案;语文教学;应用
  虽然导学案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导学案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导学案又太过简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小学生。针对导学案的优势以及导学案的缺点,本文对分层导学案的应用做出了研究。分层导学案,顾名思义,将分层教学与导学案教学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得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案,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取得最大的学习进步。使现代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既能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适合其自身特点,以在大多数小学生身上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简述分层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首先,就是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老师分层教学,给程度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任务,此时老师的主要目的不是“教”,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定学习方向,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布置预习任务的同时也给学生的预习以指导,促使小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就是课堂上,教师适时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系统性提问,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并做出评价,以对小学生的预习方法做出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要贯彻分层教学的教学思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维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及时夸奖学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态度温和,避免给学生造成较大心理压力,滋生其厌学情绪和自卑情绪。
  然后,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要在导学案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留不同的课后任务。不仅要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完成习题训练,更要促使其做出学习总结,对学习的难点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做出总结,以不断完善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不断做出调整。
  二、 分层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在分层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找到了其存在感,强化了小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不再被动地被灌输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索有趣的知识。小学生的预习方法不断创新,各有各的特点,不再是单一的浏览课文。而且,学生经过预习,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积极回答问题,因为分层教学,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心应手,回答问题也是底气十足,并积极回答老师的追加提问,不断思考。因为分层导学案教学,学生没有过多的教学压力,厌学情绪极为少见,越来越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此外,分层导学案教学实施之后,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老师一目了然,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准确的把握。
  2.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分层导学案教学对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小学生安排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学生的抄袭情况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有了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而且能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就不用耗费精力在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上,而且导学案的预习环节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可谓一举两得。
  3. 分层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
  首先,为了理解导学案的精准定义,区分与其类似的学案这一概念,从而保证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合理与科学。要想明确区分学案、导学案,需要对导学案的核心要义精熟,精准地发现两者相似中的不同,这是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应用的基础,不然一旦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导学案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无从谈起。由前知,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标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以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文件。而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因此,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切莫混为一谈。
  其次,为了使导学案应用针对性强,进而提高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效。在设计和应用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时候要区分学生的差异性,就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习惯上的不同,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學习计划。因此,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地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导学案,将个性设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最后,在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意避免问题化教学情况。由上文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案过分在意问题的重要性,固然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是有效教学的。但更要注意的是,导学案最需要发挥的是“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而不是“操练”的作用。因此,在将导学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不能因太注重问题与问题预设,就将导学案演变成为“习题集”,而是应始终凸显“导学”的作用,以学法渗透为根本,以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根据“导学”的目的来合理设计和预置问题。
  三、 总结
  各种研究及实验表明,分层导学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分层教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摆脱了学习焦虑,并增强了自信心,真正提高了学习兴趣。其次,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辅导学生身上,不再浪费在督促学生上。可谓从学生到老师,都比较轻松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分层导学案值得推广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银斌.高中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2]赵加深,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42-44.
  作者简介:刘建川,福建省南靖县书洋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在中学阶段,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它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主导地位;程序优化;训练能力;注重结果  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上好语言训练课尤为重要,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学会与书籍为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阅读习惯。阅读并不应该局限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篇章和内容,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对读书非常重视,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正规和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书生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堂上读、说、写这三个方面,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字才能充分地展现魅力与生命力,为学生打下扎实读说写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运用于以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从读、说、写三个方面入手,发挥三个方面的侧重作用,相辅相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语文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提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