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肢残男孩“叩问生命” 等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肢残男孩“叩问生命”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许多人由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了残疾人。四年多来,他们为我们演绎了许多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故事。来自青川的19岁少年谢海峰就是其中一个。
  大地震发生时,15岁的谢海峰失去了他的左小腿,他一度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茫然。2010年,成都市残疾人艺术团招生,着迷变脸艺术的谢海峰看到了希望,他挥别家人只身前往成都学艺。
  加入成都市残疾人艺术团后,谢海峰拼命练习变脸技艺。然而好景不长,艺术团不久便解散了,可谢海峰不想放弃学习变脸艺术。当他得知新成立的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是变脸大师彭登怀时,他就第一个毛遂自荐要求参加。但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在成立之初,主要想招收舞蹈演员,并在招生条件里注明了“非肢体残疾”这一项,谢海峰左腿残疾,也没有接触过舞蹈,并不符合条件。谢海峰有一些失望,却没有灰心。他连续几个星期前往艺术团,向老师们述说自己的愿望和想要继续学习变脸的决心。“他很有韧性,很乐观也很上进,而且很好学。”伍生萍老师说。艺术团终于被谢海峰的执著所打动,破格让他参加考试。经综合考量后,谢海峰被特招进入了艺术团。
  2012年8月,在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舞之梦》排练现场,主演谢海峰表情专注,动作干脆且利落,这是他三个月来刻苦训练的成果,更是他对这四年生活的全情演绎。舞蹈以“叩问生命”为主题,讲述了一名肢体残缺的男孩,在残疾后失去人生希望,但在同伴们的鼓励下,寻找新生活,获得“学习变脸”这一新追求的故事。谢海峰在舞蹈训练中一直忍受着假肢与腿部连接处的疼痛,在他的左腿上,有着破损的痕迹,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流脓。谢海峰却笑对一切磨难:“我19岁,不可以浪费光阴,这里虽然训练很苦,但再苦再累也值得。”
  (石 鼓)
  “汉字叔叔”:20年收集6552个汉字
  62岁的美国人理查德·希尔斯,花20年的时间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理解的事:收集6552个汉字,整理出96000个汉字字形——从商朝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秦汉的大篆和小篆,再到繁体字、简体字的整个变迁过程,甚至还有这些字字音、字义的分析和英文释义。他还将这些放到自己创办的汉字字源网上,免费供全世界的人查阅学习。网站上还列出了部分普通话、闽南语、粤语和上海方言的语音数据库。希尔斯也由此被人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
  1972年的一天,在大学攻读物理学的希尔斯突发奇想开始学中文。他想知道那些说别的语言的人会如何思考、交流。于是,他去了台湾,开始学习汉语。1994年,他决定系统地学习书写中文。身为电脑工程师的希尔斯,萌发了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机的想法。希尔斯制作的汉字网站每天虽有稳定的15000浏览量,但每年得到的捐款只有约50美元。从事了将近20年的汉字研究,希尔斯把有限的收入用于购买汉字研究方面的书籍,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2011年1月的一天,他的网站被一位中国网友发现,并转发到微博上。一天内,他的网站点击量达到60万次。希尔斯的挚友大卫骄傲地说:“他在架设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希尔斯却说:“我这纯粹是对兴趣的追求,特别快乐。”
  英国有句谚语:“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看到“汉字叔叔”的收藏品,有谁不会说他在享受伟大的精神生活呢?
  (李 超)
  钱是最廉价的东西
  2011年,一部风靡时尚界的纪录片《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影片的主角是有“街拍鼻祖”称号的《纽约时报》周末时尚版编辑、摄影师比尔·坎宁汉,他的街拍往往会成为6个月后纽约和巴黎的服装潮流。2008年,他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化艺术最高成就奖。比尔是世界时尚摄影界的鬼斧,但坊间流传最多的却是他高贵的品德故事。
  比尔每天出没于世界上穿着最时髦的人群,在上流派对的锦衣华服间抓拍,用镜头记录人们服饰穿搭的多姿多彩。但他并不太“收拾”自己:法式环卫工的深蓝色工装是他标志性的装束。若需出席特别重要的场合,他也不过是在蓝布褂子领口处添一条领带而已。骑着单车追赶各大时装秀场的比尔,常常被门卫拒之门外,尴尬中又会被场内重要人物认出而被簇拥进会场。在璀璨的舞台中,他侃侃而谈何为时尚:“时尚是盔甲。它保护我们不被他人认出——我是谁?只有你的行为可以说明——你是谁!”他尽其一生实践着这句话。在拍摄现场,从不接受一分钱酬谢,不进一口食物,不沾一滴酒。他的理念是:“没有人能收买我,这使我能保持原则和精神自由,这样我才能拿出最好的作品。”他常笑着说:“钱是最廉价的东西,精神自由才是最尊贵的。”
  爱默生曾经说过:“认为精神力量比任何物质力量都要强大的人,认为意志主宰世界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比尔用他的这种意志,在名利场里将原则坚持到底,赢得了终极的尊重。
  (薛秋影)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哲人,苏格拉底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的一生开始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结束于雅典的败落时期。当时雅典正试图稳定局面并消除战败的羞耻感,在三名雅典政治人物的劝诱下,雅典的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审判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进行了申辩,他质问雅典的人们有关他们对于至善、美丽和美德的看法,发现他们虽然自以为知道很多,实则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说:“我不能因目前的遭遇,放弃以往的言论,以往的言论在我依然如故,我还是尊重它。在目前的处境中,如不可得胜于以往的原则,请认清,我不会对你让步,即使大众的淫威恐吓我们如小儿,加以比当前更强烈的恐怖,如坐监、杀头、籍没等等。我们如何思考问题最合理?克力同,我恳切要同你一起考察:我们以往的言论在我当前的境遇中,是否显得两样了,或者依然如故?”(柏拉图《克力同》)苏格拉底对自己言论的坚持,让他的死变得充满意义:“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人不能因为危险而变得丑陋,因为这将损坏他对自己的期待,并令施害者窃喜。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而他的死,正是一种意志的教育。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的光彩充分活了出来——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也要用最强的意志坚持自己。
  (十 七)
其他文献
那一天,我见到了一位老人。  花白的头发,富有学者气息的长袍。他站立在那里,呼啸的狂风不能使之折腰,噼啪作响的火焰也不能使之颤抖。在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天堂与地狱交接处,他手持古卷,神情闲淡,腰杆笔直,风骨自成。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看我。一双乐观热情又深邃闪亮的眼睛瞬间冲散了地狱的阴霾,让他拥有了与恶魔对视的刚毅。他看着我,轻声问道:“异乡人,你来自哪里?”  我从哪里来?我默然不应。这些年
期刊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是非常美的一种意象,“红袖添香伴读书”更显读书之清雅浪漫。而如今的书却流行“限量版”了,书似乎不是仅仅用来读的了。  聪明商人郭敬明再版《爵迹》赚得盆满钵满,欲买其“限量版”,甚至需要通过预购卡才能买到手。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限量版,每本书附赠10克纯黄金。然而,这两位青春作家的奢华之书已不是特例,这只是当今“书”之冰山一角。  
期刊
1990年生,“90后”代表青年作家之一,曾名列2010年“中国‘90后’作家财富榜”第六。15岁开始写小说,至今已发表文字近六十万字。曾在《课堂内外》《光年纪》《花火》《新蕾》《中国校园文学》《萌芽》《青年文学》等国内青春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200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时间浪潮》,被《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北大教授陈晓明等人誉为“最干净的‘90后’文字”,并倾
期刊
【编前语】有人说,成功之路并不只有上大学,应该允许年轻人有梦想,不走寻常路。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国外就很流行年轻人通过旅行增长见识的做法。但也有人认为,屁股坐在长辈的血汗钱上,没资格做自己的梦,那不是在旅游,而是在梦游。关于梦想、责任与成长,本期“特别关注”中的宋笑生执著走天涯的故事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讨论,一边是自己内心燃烧着的梦想,一边是家庭留给自己的责任,我们如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期刊
但凡作文训练课,同学们都爱问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和思想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构思和表达方面的问题。“怎么写”是方法与技巧问题,“写什么”是表达、内容与思想问题。我认为,首先会想,然后才会写。  写好高考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然后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认真、独立的思考,而不是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总体战略方针是“牢记一个中
期刊
“这么好的一朵牡丹花谁接过去?”温总理有字:“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走过六百年漫漫长路,牡丹依旧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台上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细嚼这八字,轻轻软软,细细绵绵,宛如杜丽娘,一袭绿裙,娉娉婷婷,步步走来。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在杜宝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自家后花园都没有到过。杜宝请了个老先生陈最良教女
期刊
生命是一场负重前行的旅程,旅途中风光无限却又险阻无数。有那样一群在困境中生活的平凡的人,用他们那普通的双手和纯洁的灵魂,为人们演绎出一幕幕至真至善至美的动人故事,点亮着黯淡的生命旅途。本期我们摘选三位“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的候选人事例,在这里进行展示,燃起那一盏盏生命之灯……  六岁的“养家男人”——赵帅   深冬的平顶山,夜晚似乎显得格外的寂静和漫长。就好像那阵阵寒风携来
期刊
【文题呈现】  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
期刊
身在大本营,北京学生实在是有诸多之便——周末可以回家,出门不必问路,至于去哪儿找好吃好玩的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北京本土的学生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外地学生“羡慕嫉妒恨”的首选对象,即便如此,他们在熟悉的城市里也同样体验着陌生的情感和新的挑战。  还好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对我这个北京人很是宽容大度。我常常希望自己能给外地学生提供一些帮助,最后却发现,北京对于他们来说,更难的其实是北京所给他们留下的独特记忆。我没
期刊
前记  我的一个老师说过,爱读书的人里没什么坏人。爱读书的人,是好学上进的、讲理的、还有几分性情的。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真能自乐其中呢?有多少人宁可放弃灵魂的享受,而沉醉在世俗之乐里呢?不是说物质都是不好的,只是如果灵魂能在知识的享受中变得更轻盈点、超脱点,那才是最好的状态。对书籍的渴求,也就是对文化至死不渝的追求,这一过程是幸福的,也是艰难的。然而让人高兴的是,以前有那么多热爱书籍的人,现在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