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自恋是个很好的特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它就能带给我们自信、乐观、自强。但是通常我们说到自恋时,都是带有贬义的,原因是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自恋得过了头。比如漂亮姑娘偶尔秀自拍,自恋一下身上独有的特质,观众们是喜闻乐见的,但如果自身没有这个特质还要秀,一般人看见可能就会觉得眼睛疼,当然人家也不会干预你去做自己。但如果这种特质发展到夸大、排异的时候,就会招人烦了。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自己的一个故事:他在创业期间遇见一位女士,由于职业经历还算不错,就总是以一副她是专家的心态来指导他一个大男人的工作。一开始他还真被对方是专家的气势给唬住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请她吃饭并主动要求被指导。可时间久了,发现对方压根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有的指导都只是停留在夸夸其谈的阶段。她东拉西扯地介绍了一堆所谓的资深人脉,也无非是临时搭的班子,自然对实际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其实这也就算了,我也不跟一个女人计较。”我朋友接着抱怨,“但你不知道,她那副颐指气使的样子,仿佛我就是一个傻瓜!”
“那现在你们的关系怎么样呢?”我挺同情我的这个朋友。
“表面文章呗!还得经常被她的自拍照刷屏。秀完自拍还秀智商、秀业绩、秀自己的富足生活。你有钱你还天天秀淘宝买的衣服干什么。受不了就给屏蔽了!”
“恭喜你解脱了。”
“哪有啊?上回因为业务上的事情又一起坐下来开会,我发现她眼睛红红的,就嘴贱地问了一句,结果她就把我当成蓝颜知己了,说了一堆她在婚姻里的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我当时真觉得她太具有奉献精神了,听得我都差点儿想去找她老公评理去。”
“结果呢?”
“结果当天开完会我同情心泛滥送她出大楼,在楼底下遇见了来接她的老公。她虽然半推半就的,但还是很高兴,把我给气坏了!哎呀妈呀,她老公那个看不起人的样子,吹牛的能力比她还强10倍都不止。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理过她!”
“其实这个女人挺可怜的,只是她自己不知道。”我回了朋友一句。
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在儿时自己的需求不被父母看见、关注或者回应,甚至以否定、转移、评判的方法处理,长大后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求得更多人的关注。甚至有可能这个人的父母就是极度自恋的人,要求孩子都按自己的安排来。
由于一直以來,父母也许只关心成绩等外在的满足他们需要的内容,这样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需求和痛苦都未被合理关注。简而言之,小时候不被父母看见,长大了就要让全世界都看见。所以会显示出过分的自信,并通过打击别人来体现自己的成就。在公众场合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并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去给别人建议和指导,但对别人又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人往往会乐于扮演为家庭牺牲的那个角色,他们用这样爱的方式来获取对方的关注,但往往越是缺爱的人就越会遇到另一个缺爱的人。于是在一段关系中,两个极度自恋者就会相互折磨。
这样的人,基本在成人后真心交往的朋友非常少。人们都不愿意去跟一个时不时评判自己、打压自己、天天晒优越感的人成为朋友。同时,他们对友情的期待也有不合理的要求,希望别人以他为中心甚至为他做出牺牲。在职场上,一些刻意逢迎的下属可能表面对其拍马奉承,转身却牢骚满腹,只是极度自恋者并不知情,他只会在那些编织的言语中加深自恋。
由于极度自恋的人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与美梦严重不符的打击,比如职场上不被权威人士认可或者在亲密关系中被对方嫌弃,这时就非常容易激发他们的心理问题,而且这样的激发可能会相当严重。
由于极度自恋的人很难去面对现实中的自己,也难以有机会被人提醒去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契机去发现自己,那基本上他们也没有可能去意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为此很容易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当然,这样的人也并不会完全没有朋友,一些能够洞见他们的缺爱模式,或者有大爱的人当然也可以和这样的人友好相处。
但我们大多数人自己身上都有弱点和缺点,就如同我的這位朋友一样,本身就有点儿小自卑。一旦被极度自恋者卷入,就会不自觉地进入了对方的陷阱。虽然最终会爬出来,但经历的不痛快却是真真切切的。
人都是很敏锐的,嗅到一点点不友善的气息,就会马上远离。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在你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最好敬而远之。同样,如果你发觉自己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也可以对照这个案例反思一下自己。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一书) (责编 满天)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自己的一个故事:他在创业期间遇见一位女士,由于职业经历还算不错,就总是以一副她是专家的心态来指导他一个大男人的工作。一开始他还真被对方是专家的气势给唬住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请她吃饭并主动要求被指导。可时间久了,发现对方压根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有的指导都只是停留在夸夸其谈的阶段。她东拉西扯地介绍了一堆所谓的资深人脉,也无非是临时搭的班子,自然对实际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其实这也就算了,我也不跟一个女人计较。”我朋友接着抱怨,“但你不知道,她那副颐指气使的样子,仿佛我就是一个傻瓜!”
“那现在你们的关系怎么样呢?”我挺同情我的这个朋友。
“表面文章呗!还得经常被她的自拍照刷屏。秀完自拍还秀智商、秀业绩、秀自己的富足生活。你有钱你还天天秀淘宝买的衣服干什么。受不了就给屏蔽了!”
“恭喜你解脱了。”
“哪有啊?上回因为业务上的事情又一起坐下来开会,我发现她眼睛红红的,就嘴贱地问了一句,结果她就把我当成蓝颜知己了,说了一堆她在婚姻里的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我当时真觉得她太具有奉献精神了,听得我都差点儿想去找她老公评理去。”
“结果呢?”
“结果当天开完会我同情心泛滥送她出大楼,在楼底下遇见了来接她的老公。她虽然半推半就的,但还是很高兴,把我给气坏了!哎呀妈呀,她老公那个看不起人的样子,吹牛的能力比她还强10倍都不止。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理过她!”
“其实这个女人挺可怜的,只是她自己不知道。”我回了朋友一句。
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在儿时自己的需求不被父母看见、关注或者回应,甚至以否定、转移、评判的方法处理,长大后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求得更多人的关注。甚至有可能这个人的父母就是极度自恋的人,要求孩子都按自己的安排来。
由于一直以來,父母也许只关心成绩等外在的满足他们需要的内容,这样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需求和痛苦都未被合理关注。简而言之,小时候不被父母看见,长大了就要让全世界都看见。所以会显示出过分的自信,并通过打击别人来体现自己的成就。在公众场合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并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去给别人建议和指导,但对别人又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人往往会乐于扮演为家庭牺牲的那个角色,他们用这样爱的方式来获取对方的关注,但往往越是缺爱的人就越会遇到另一个缺爱的人。于是在一段关系中,两个极度自恋者就会相互折磨。
这样的人,基本在成人后真心交往的朋友非常少。人们都不愿意去跟一个时不时评判自己、打压自己、天天晒优越感的人成为朋友。同时,他们对友情的期待也有不合理的要求,希望别人以他为中心甚至为他做出牺牲。在职场上,一些刻意逢迎的下属可能表面对其拍马奉承,转身却牢骚满腹,只是极度自恋者并不知情,他只会在那些编织的言语中加深自恋。
由于极度自恋的人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与美梦严重不符的打击,比如职场上不被权威人士认可或者在亲密关系中被对方嫌弃,这时就非常容易激发他们的心理问题,而且这样的激发可能会相当严重。
由于极度自恋的人很难去面对现实中的自己,也难以有机会被人提醒去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契机去发现自己,那基本上他们也没有可能去意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为此很容易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当然,这样的人也并不会完全没有朋友,一些能够洞见他们的缺爱模式,或者有大爱的人当然也可以和这样的人友好相处。
但我们大多数人自己身上都有弱点和缺点,就如同我的這位朋友一样,本身就有点儿小自卑。一旦被极度自恋者卷入,就会不自觉地进入了对方的陷阱。虽然最终会爬出来,但经历的不痛快却是真真切切的。
人都是很敏锐的,嗅到一点点不友善的气息,就会马上远离。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在你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最好敬而远之。同样,如果你发觉自己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也可以对照这个案例反思一下自己。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一书) (责编 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