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建筑结构设计是关键性因素,立项决策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为了降低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需要准确把握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但建筑结构设计过于注重安全性,忽视了工程造价,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加强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前言:
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减少不必要成本投入,从而节约工程成本。同时,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能有效地降低建设单位的财产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1、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阶段主要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等三个部分。对于大型的建筑项目而言,可以将项目阶段再细分为四个阶段,即总体规划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各个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第一,方案设计阶段。各个专业方案初步设计操作指南、建筑项目平面图、透视图、经济模型、投资估算、鸟瞰图以及剖面图等。第二,初步设计阶段。涉及到的内容有各个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的经济指标、交通组织设计、立面图、系统图、设计概算、竖向设计以及剖面图等。第三,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各个专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总平面设计、各专业平面图、系统图、交通组织、详细图、计算书以及施工图预算等。
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建设单位过分注重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忽视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是设计阶段通常是对技术水平、施工工艺、建设材料等进行控制,而建设单位过分注重产品的技术性,没有意识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对建筑项目资金投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2设计招标不全面
建设单位通常只注重建设方案设计招标,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不够重视,如果招标成功,方案招标单位就要解决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由于竞争压力变小,中标单位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
2.3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以勘察、设计与施工平行发包的方式实施,导致勘察、设计与施工联系不够紧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也因此问题重重。目前,我国还未制定出健全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条例,设计人员与经济技术人员之间沟通不到位,相关管理人员职权划分不明确导致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效益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2.4造价控制工作人员介入不强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和设计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够、管理能力不强、造价人员无法参与设计等问题,设计阶段不够完善的技术设计通常在施工阶段才能看出,对于施工中突发的变更情况,设计阶段很难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另外,概预算知识是建筑项目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由于设计人员重点关心设计美观及质量方面往往忽视造价控制,导致造价超限。
3、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造价控制制度
健全的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贯彻落实,所以,企业需要增强工程造价控制意识,提高工程造价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制定明确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严格按照设计原则和规范进行设计,明确规定设计流程、职工职责、审查流程以及设计人员资质。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设计人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规范设计人员的行为,促使其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合理使用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一种主动控制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方式,具体内容是,通过确定的任务书以及投资估算进行初步设计,再根据初步设计的设计概算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各专业的投资限额进行具体设计,从而实现技术、功能与经济的统一,将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规定的限额内。限额设计总值的确定是以被批准的投资估算为标准的,从纵横两个方向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造价的控制。纵向的设计造价控制应该贯穿于设计阶段的每个环节,具体包括研究报告的可行性、详细研究、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初步勘察与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变更等,通过加强层层控制,避免在设计阶段出现各个环节工程造价脱节的现象,保证最终能够实现限额设计目标。对于横向造价控制方面,需要实施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对设计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最终实现职责和权利的统一,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3.3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需要配备专业的设计人员,并且要求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较高。应该转变重技术轻经济的落后思想,加强对经济和技术的比较,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限额设计,保证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都能与工程造价师保持良好的联系,尤其是建筑项目的设计要点,应该在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和技术因素,实现技术先进且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另一方面,加强对设计阶段各项工作的监督,可以通过第三方咨询单位对建筑项目的设计进行有效监督。需要建立健全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对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与设计单位一起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审核内容包括工程造价是否经济、施工是否可行以及技术是否合理等。重点应该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管,力争将建筑项目的造价控制在额定的范围内。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基础形式的造价控制。建筑工程的基础结构成本大约占到总成本的10%-25%,施工工期占到总工程周期的25%-30%,由此可知,需要加强对基础结构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近几年,建筑工程项目的层高不断增加,从而对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地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的需求,所以需要根据建筑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建筑规模以及施工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地基方案,比如碎石桩、双灰桩等,从而不断提高基础形式的合理性、经济性,对桩基的埋深以及横截面进行合理控制。 第二,建筑层高的造价控制。实践证明,建筑层高每降低10cm,相应的成本大约降低1%,墙体的用材也会相应的减少。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适当地降低建筑层高,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第三,材料造价控制。钢筋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所以需要保证钢筋的质量,合理控制钢筋价格,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目前,市场上钢筋的种类非常多,比如Ⅰ级、Ⅱ级、Ⅲ级以及新Ⅲ级钢筋、冷轧带与冷轧扭钢筋等。设计人员需要不断优化钢筋方案,比如采用比较先进的新型钢筋,虽然这种钢筋的价格相对较贵,但是强度高,综合分析,采用新型钢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价,也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发展,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质量、价格以及性能,建立完善的材料信息网,及时准确地掌握材料动态,积极做好材料造价控制工作。
第四,建筑楼梯造价控制。比如,有的建筑的楼梯宽度达到4m或者5m,但是还是采用板式,这样做增加了楼板的厚度,导致钢筋和砼的用量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如果采用梁式楼梯,板的厚度减少了,钢筋和砼的用量也随之减少,这样节约了资金。因此,设计者应该根据楼梯的具体宽度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
第五,合理选择非承重墙,采用先进的隔震技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非承重墙设计时,一般都会采用保温性差、自重较大的粘土空心砖,但是粘土空心砖对建筑的经济效益和性能影响比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经济实用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自重小、隔音效果好等优势,采用这些新型材料能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筑性能,但是建筑工程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安全性,尤其是遭遇地震、台风等灾害时,如果采用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钢筋用量以及构件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能实现建筑结构主体和基础的柔性连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非常重要,结构设计阶段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增强工程造价控制意识,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处理建筑性能、经济、技术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永辉,吴必正.关于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1(26):222-223
[2]吴际军.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刍议[J].山西建筑,2014,40(19):246-247
[3]吴凯萍.对于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11(25):190-191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前言:
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减少不必要成本投入,从而节约工程成本。同时,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能有效地降低建设单位的财产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1、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阶段主要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等三个部分。对于大型的建筑项目而言,可以将项目阶段再细分为四个阶段,即总体规划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各个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第一,方案设计阶段。各个专业方案初步设计操作指南、建筑项目平面图、透视图、经济模型、投资估算、鸟瞰图以及剖面图等。第二,初步设计阶段。涉及到的内容有各个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的经济指标、交通组织设计、立面图、系统图、设计概算、竖向设计以及剖面图等。第三,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各个专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总平面设计、各专业平面图、系统图、交通组织、详细图、计算书以及施工图预算等。
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建设单位过分注重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忽视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是设计阶段通常是对技术水平、施工工艺、建设材料等进行控制,而建设单位过分注重产品的技术性,没有意识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对建筑项目资金投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2设计招标不全面
建设单位通常只注重建设方案设计招标,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不够重视,如果招标成功,方案招标单位就要解决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由于竞争压力变小,中标单位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
2.3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以勘察、设计与施工平行发包的方式实施,导致勘察、设计与施工联系不够紧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也因此问题重重。目前,我国还未制定出健全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条例,设计人员与经济技术人员之间沟通不到位,相关管理人员职权划分不明确导致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效益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2.4造价控制工作人员介入不强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和设计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够、管理能力不强、造价人员无法参与设计等问题,设计阶段不够完善的技术设计通常在施工阶段才能看出,对于施工中突发的变更情况,设计阶段很难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另外,概预算知识是建筑项目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由于设计人员重点关心设计美观及质量方面往往忽视造价控制,导致造价超限。
3、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造价控制制度
健全的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贯彻落实,所以,企业需要增强工程造价控制意识,提高工程造价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制定明确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严格按照设计原则和规范进行设计,明确规定设计流程、职工职责、审查流程以及设计人员资质。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设计人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规范设计人员的行为,促使其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合理使用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一种主动控制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方式,具体内容是,通过确定的任务书以及投资估算进行初步设计,再根据初步设计的设计概算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各专业的投资限额进行具体设计,从而实现技术、功能与经济的统一,将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规定的限额内。限额设计总值的确定是以被批准的投资估算为标准的,从纵横两个方向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造价的控制。纵向的设计造价控制应该贯穿于设计阶段的每个环节,具体包括研究报告的可行性、详细研究、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初步勘察与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变更等,通过加强层层控制,避免在设计阶段出现各个环节工程造价脱节的现象,保证最终能够实现限额设计目标。对于横向造价控制方面,需要实施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对设计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最终实现职责和权利的统一,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3.3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需要配备专业的设计人员,并且要求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较高。应该转变重技术轻经济的落后思想,加强对经济和技术的比较,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限额设计,保证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都能与工程造价师保持良好的联系,尤其是建筑项目的设计要点,应该在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和技术因素,实现技术先进且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另一方面,加强对设计阶段各项工作的监督,可以通过第三方咨询单位对建筑项目的设计进行有效监督。需要建立健全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对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与设计单位一起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审核内容包括工程造价是否经济、施工是否可行以及技术是否合理等。重点应该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管,力争将建筑项目的造价控制在额定的范围内。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基础形式的造价控制。建筑工程的基础结构成本大约占到总成本的10%-25%,施工工期占到总工程周期的25%-30%,由此可知,需要加强对基础结构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近几年,建筑工程项目的层高不断增加,从而对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地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的需求,所以需要根据建筑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建筑规模以及施工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地基方案,比如碎石桩、双灰桩等,从而不断提高基础形式的合理性、经济性,对桩基的埋深以及横截面进行合理控制。 第二,建筑层高的造价控制。实践证明,建筑层高每降低10cm,相应的成本大约降低1%,墙体的用材也会相应的减少。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适当地降低建筑层高,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第三,材料造价控制。钢筋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所以需要保证钢筋的质量,合理控制钢筋价格,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目前,市场上钢筋的种类非常多,比如Ⅰ级、Ⅱ级、Ⅲ级以及新Ⅲ级钢筋、冷轧带与冷轧扭钢筋等。设计人员需要不断优化钢筋方案,比如采用比较先进的新型钢筋,虽然这种钢筋的价格相对较贵,但是强度高,综合分析,采用新型钢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价,也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发展,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质量、价格以及性能,建立完善的材料信息网,及时准确地掌握材料动态,积极做好材料造价控制工作。
第四,建筑楼梯造价控制。比如,有的建筑的楼梯宽度达到4m或者5m,但是还是采用板式,这样做增加了楼板的厚度,导致钢筋和砼的用量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如果采用梁式楼梯,板的厚度减少了,钢筋和砼的用量也随之减少,这样节约了资金。因此,设计者应该根据楼梯的具体宽度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
第五,合理选择非承重墙,采用先进的隔震技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非承重墙设计时,一般都会采用保温性差、自重较大的粘土空心砖,但是粘土空心砖对建筑的经济效益和性能影响比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经济实用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自重小、隔音效果好等优势,采用这些新型材料能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筑性能,但是建筑工程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安全性,尤其是遭遇地震、台风等灾害时,如果采用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钢筋用量以及构件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能实现建筑结构主体和基础的柔性连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非常重要,结构设计阶段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增强工程造价控制意识,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处理建筑性能、经济、技术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永辉,吴必正.关于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1(26):222-223
[2]吴际军.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刍议[J].山西建筑,2014,40(19):246-247
[3]吴凯萍.对于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11(2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