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扬是孩子成长中的一剂良药。可是就有那么一些孩子,表扬在他们的身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症结还是在家长身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症状”:
症状之一:不明确的表场
7岁的旺旺因为顽皮,没少受妈妈的批评。一天,妈妈看到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建议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于是不停地表扬旺旺“真棒”、“真好”。对于妈妈的表扬,旺旺在幼儿园时表现得很兴奋,可上小学后似乎适应了妈妈的表扬,对妈妈的表扬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现在的旺旺依然是一个皮孩子。
诊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不同方面、不同场合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内容都是不同的,家长如果千篇一律笼统、空泛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有时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则会让表扬失去应有的作用。
处方:要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某一“闪光点”进行具体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在何方面、因何原因受到了表扬,从而使表扬真正发挥强化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因此,表扬应该具体、有针对性,如见到旺旺对人有礼貌时,可以表扬他:“你刚才那样彬彬有礼,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症状之二:不恰当的表扬
每当童童拉二胡时,爸爸就会在旁边大声地夸他是个二胡天才,说他比电视上的音乐家拉得都好听。有好几次,童童隔了好久都没有练习拉二胡,可爸爸听了之后,还是照样夸他,童童于是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二胡天才了。一天,学校望要选拔一些小同学参加区里的儿童乐器大赛,童童第一个报了名。可结果童童非但没有获得参赛的资格,而且是候选者中得分最低的。从此,童童再也不愿意学二胡了。
诊断:许多家长往往喜欢不切实际地对孩子进行表扬,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表扬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其实,这往往会使孩子对自己做出过高地评价,而一旦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这种情况对孩子个性的发展非常不利。
处方:家长应当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以使孩子能够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是孩子正确面对周围环境、面对自己的前提,不切实际的表扬往往会“棒杀”被表扬萦住双眼的孩子。童童爸的表扬只是让童童感到自己在学习二胡方面有天赋,却并没有真正激起他学习二胡的兴趣和热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以恰当的言词对童童在学二胡过程中的成绩进行表扬,如“这首曲子比昨天进步多了”、“今天拉得很认真”等等。
症状之三:不及时的表扬
“妈妈,您看我画的这幅画!”佳佳捧着自己刚刚完成的一幅画儿交到妈妈面前。大约是遗传了妈妈的绘画天赋,才学了不到一个星期,佳佳就能按妈妈教的方法将画画得有板有眼。“再去画一遍吧,过一会儿妈妈再教你画另一幅画!”佳佳跑到桌前继续画了起来。“妈妈,我在这幅画里添了一只小蝴蝶!”佳佳又捧着画儿跑了过来。因为添加了这只蝴蝶,画面—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佳佳妈妈心里喜欢极了,但她只是叫佳佳继续去练习。几天后,佳佳向妈妈提出,她不想学画画了,佳佳妈很惊讶,这时才想到要表扬女儿,诸如夸女儿前几天画得认真、小蝴蝶添得妙,可佳佳却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诊断:许多家长平时对孩子好的行为视而不见,认为这是孩子应该做到的,只有当他们认为需要运用表扬的手段教育孩子时,才会提及孩子以前值得表扬的行为。可惜由于时机的错过和时间的久远,孩子已经远离当时的情境,淡漠了对以前行为的印象,使得表扬的效果大打折扣。
处方:由于表扬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适时地表扬,往往会在无形中对孩子好的行为起到及时的肯定和强化作用,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佳佳妈错失了培养女儿对学画兴趣的两个表扬时机,从而造成女儿对学习画画的厌倦,等佳佳妈醒悟到应当通过表扬来培养女儿的兴趣时,孩子已经对过去应得到的表扬失去了兴趣。从而使表扬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症状之四:不适度的表扬
吴天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师,从吴天出生开始,他们便总是以一种惊喜的口吻对他身上闪现的点滴进步进行夸赞,受表扬已经成了吴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转眼,吴天上小学一年级了,老师发现,如果不对吴天进行表扬,他就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也不好好听课,有一次吴天上课跟别的同学讲话,老师批评了他,没想到他竟当场号啕大哭,怎么劝也不行。吴天的表现让老师感到很意外,在和家长交流意见后,老师终于明白吴天此种表现的原因。于是,老师也开始事事对吴天进行表扬,所不同的是,她有意识地减少对吴天表扬的次数,一学期后,吴天逐渐变成了一个较为自律的孩子。
诊断:大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表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但有的家长将表扬当做了“万金油”,这种做法其实是有害的。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适度,过度的表扬容易使孩子产生对表扬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
处方:表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确立一种内在激励机制,使孩子在不受表扬时同样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因此表扬应适度,切忌过度。吴天受到了过度的表扬,由此养成了对表扬的过度依赖心理和过强的自我意识,当脱离了原来的环境,他就变得极不适应,以至于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适度表扬的前提下,对孩子某一优点表扬的次数应当逐步减少。
症状之一:不明确的表场
7岁的旺旺因为顽皮,没少受妈妈的批评。一天,妈妈看到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建议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于是不停地表扬旺旺“真棒”、“真好”。对于妈妈的表扬,旺旺在幼儿园时表现得很兴奋,可上小学后似乎适应了妈妈的表扬,对妈妈的表扬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现在的旺旺依然是一个皮孩子。
诊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不同方面、不同场合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内容都是不同的,家长如果千篇一律笼统、空泛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有时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则会让表扬失去应有的作用。
处方:要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某一“闪光点”进行具体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在何方面、因何原因受到了表扬,从而使表扬真正发挥强化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因此,表扬应该具体、有针对性,如见到旺旺对人有礼貌时,可以表扬他:“你刚才那样彬彬有礼,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症状之二:不恰当的表扬
每当童童拉二胡时,爸爸就会在旁边大声地夸他是个二胡天才,说他比电视上的音乐家拉得都好听。有好几次,童童隔了好久都没有练习拉二胡,可爸爸听了之后,还是照样夸他,童童于是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二胡天才了。一天,学校望要选拔一些小同学参加区里的儿童乐器大赛,童童第一个报了名。可结果童童非但没有获得参赛的资格,而且是候选者中得分最低的。从此,童童再也不愿意学二胡了。
诊断:许多家长往往喜欢不切实际地对孩子进行表扬,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表扬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其实,这往往会使孩子对自己做出过高地评价,而一旦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这种情况对孩子个性的发展非常不利。
处方:家长应当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以使孩子能够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是孩子正确面对周围环境、面对自己的前提,不切实际的表扬往往会“棒杀”被表扬萦住双眼的孩子。童童爸的表扬只是让童童感到自己在学习二胡方面有天赋,却并没有真正激起他学习二胡的兴趣和热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以恰当的言词对童童在学二胡过程中的成绩进行表扬,如“这首曲子比昨天进步多了”、“今天拉得很认真”等等。
症状之三:不及时的表扬
“妈妈,您看我画的这幅画!”佳佳捧着自己刚刚完成的一幅画儿交到妈妈面前。大约是遗传了妈妈的绘画天赋,才学了不到一个星期,佳佳就能按妈妈教的方法将画画得有板有眼。“再去画一遍吧,过一会儿妈妈再教你画另一幅画!”佳佳跑到桌前继续画了起来。“妈妈,我在这幅画里添了一只小蝴蝶!”佳佳又捧着画儿跑了过来。因为添加了这只蝴蝶,画面—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佳佳妈妈心里喜欢极了,但她只是叫佳佳继续去练习。几天后,佳佳向妈妈提出,她不想学画画了,佳佳妈很惊讶,这时才想到要表扬女儿,诸如夸女儿前几天画得认真、小蝴蝶添得妙,可佳佳却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诊断:许多家长平时对孩子好的行为视而不见,认为这是孩子应该做到的,只有当他们认为需要运用表扬的手段教育孩子时,才会提及孩子以前值得表扬的行为。可惜由于时机的错过和时间的久远,孩子已经远离当时的情境,淡漠了对以前行为的印象,使得表扬的效果大打折扣。
处方:由于表扬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适时地表扬,往往会在无形中对孩子好的行为起到及时的肯定和强化作用,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佳佳妈错失了培养女儿对学画兴趣的两个表扬时机,从而造成女儿对学习画画的厌倦,等佳佳妈醒悟到应当通过表扬来培养女儿的兴趣时,孩子已经对过去应得到的表扬失去了兴趣。从而使表扬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症状之四:不适度的表扬
吴天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师,从吴天出生开始,他们便总是以一种惊喜的口吻对他身上闪现的点滴进步进行夸赞,受表扬已经成了吴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转眼,吴天上小学一年级了,老师发现,如果不对吴天进行表扬,他就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也不好好听课,有一次吴天上课跟别的同学讲话,老师批评了他,没想到他竟当场号啕大哭,怎么劝也不行。吴天的表现让老师感到很意外,在和家长交流意见后,老师终于明白吴天此种表现的原因。于是,老师也开始事事对吴天进行表扬,所不同的是,她有意识地减少对吴天表扬的次数,一学期后,吴天逐渐变成了一个较为自律的孩子。
诊断:大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表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但有的家长将表扬当做了“万金油”,这种做法其实是有害的。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适度,过度的表扬容易使孩子产生对表扬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
处方:表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确立一种内在激励机制,使孩子在不受表扬时同样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因此表扬应适度,切忌过度。吴天受到了过度的表扬,由此养成了对表扬的过度依赖心理和过强的自我意识,当脱离了原来的环境,他就变得极不适应,以至于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适度表扬的前提下,对孩子某一优点表扬的次数应当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