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小麦中毒的主要表现,提出小麦的防御对策,以为小麦的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小麦;毒害;石膏粉;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84-02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耐寒性、抗寒性、适应性较强,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是北方地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之一。近年来,黄淮地区小麦因受不同因素影响植株出现中毒现象,严重的整个田块毁田改种。为有效解决小麦中毒问题,2008—2013年,在中牟县的黄店、三官庙、刁家、八岗等乡镇进行试验示范。农户反映使用拌种或包衣种子小麦苗期生长不良,出现黄叶、死苗现象,幼苗生长势弱时,施用石膏粉300 kg/hm2,随浇水施入,效果较为明显。小麦在拔节期,施用除草剂过量,如2013年黄店镇石家村某农户种植的0.23 hm2小麦,因对除草剂中毒现象发现不及时,造成分蘖大量死亡,未死的分蘖叶片自下而上延伸至旗叶变黄,4月15日用石膏粉600 kg/hm2,撒入受害麦田,5 d以后叶片自下而上开始由黄叶逐渐变绿,10 d后整个地块小麦叶片颜色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绿叶,防治效果显著。近几年来,在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防治方面推广应用石膏粉,并在发病初期或在小麦灌浆期施用,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为推动无公害生产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摸索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解决土壤污染的新方法[1]。
1 小麦中毒的原因
1.1 拌种受害
小麦在拌种或包衣时,施用药剂过多,或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由于小麦在拌种时温度较高,拌种后堆积时间过长,又未及时晾干,造成种子吸收毒素过多而致中毒,随后又将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时还存在土壤水分过多或播种过深情况,致使受害种子发芽势弱,顶土能力下降,使幼苗在土壤层内弯曲生长,消耗了大量的养分而不能出土。
1.2 播种后喷洒除草剂受害
小麦播种后,有的施用封闭型除草剂,选用品种不正确,如使用乙草胺除草剂,造成麦田不出苗现象,导致重播或土壤污染处理不科学,再次播种中毒,影响了小麦的出苗时间和改种问题。
1.3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施用除草剂不当受害
小麦在返青以后,由于温度逐渐升高,各种作物及杂草也开始萌发。麦田选用除草剂,有的品种不对路,有的推迟到拔节以后再防治,容易导致小麦中毒现象。开始时下部叶片变黄,逐渐向上发展,弱小分蘖开始停止生长,逐渐影响到大分蘖,严重的造成新叶腐烂,最后导致整株死亡造成绝收。
1.4 重茬现象严重,导致小麦抗性下降
小麦连作长期不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量下降,造成土壤某种营养成分下降。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成分,才能满足自身需要,如果缺乏某一种营养元素,则会出现根系生长发育差,茎叶生长不良,影响籽粒灌浆,容易感染病菌,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2]。
1.5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易造成烧根伤苗现象
从调查情况看,小麦长期重茬种植在含盐碱较高的土壤内,根系腐蚀现象较重,根系颜色发黄,根系发育差,须根少,根尖容易受到伤害。土壤中长时间内若未做处理会积累大量病菌,可导致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的发生。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就会导致小麦出苗困难,经过多年对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的试验示范研究,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盐碱成分,是减少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发生的关键因素[3]。
1.6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中微量元素缺乏引起中毒
在作物施肥中存在重氮轻施有机肥现象,致使土壤中氮、钙元素不协调,植株吸收过多氮素物质,促使茎叶生长迅速,有机物质存量少,抵抗能力差,根系发育差。近年来,普遍存在小麦种植不施用有机肥或施用量下降,因为有机肥料属完全性肥料,特别是含钙元素较高。有些农户只施用复合肥,目前生产的复合肥含氯或硝基肥料种类较多,长期施用这类肥料可增加土壤的碱性,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
2 小麦中毒的防治对策
2.1 提高小麦拌种技术,严格掌握拌种程序
播种前,需要拌种或包衣的,要选择适宜的农药,可选用50%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等微囊乳剂拌种,可将50%辛硫磷50 mL加入3 kg水搅匀,喷拌50 kg种子,边喷边拌种,晾干后播种。包衣种子可选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100~200 mL,或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 mL对水1.5 kg,喷雾且搅拌均匀,拌种量为100 kg,可预防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种子包衣后,忌堆放。由于播种时,气温高,种子湿度大,易发热中毒,应将包衣种子摊开晾干后再播种。
2.2 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小麦种子对除草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果选用错误在小麦出苗或拔节后施用会造成小麦死亡。选用封闭型除草剂要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施用苯宁磺隆或二甲戊灵1 500~3 000 mL/hm2,也可于播种前7~10 d用40%燕麦畏乳油3 kg/hm2对水450 kg/hm2,或拌细沙450 kg/hm2均匀施入地表。小麦在返青至拔节期,施用除草剂较为普遍,可选用绿麦隆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洒,防治时间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效果较好,施用安全。另外,针对灰条、萹蓄、驴尾巴竿等杂草危害严重的田块应在小麦4~5叶时至分蘖盛期,用75%干悬浮剂15 g/hm2、72% 2,4-D、丁酯乳油375 mL/hm2混合液喷洒防除。
2.3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肥料是一种完全肥料,富含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加有机质含量,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有条件的应施充分发酵沤烂腐熟的有机肥60~75 t/hm2,可减少病虫害,并能杀死病菌。鸡粪、鸭粪等家禽粪施用3 000~3 750 kg/hm2,也可选用优质猪粪30~45 t/hm2,对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有一定的作用。 2.4 增加中量元素,提高作物抗性
作物除了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元素外,也需要较多的钙元素,它的吸收量仅次于钾肥,所以钙元素缺乏易出现作物中毒现象,特别是施氮过多,农药及除草剂过量的情况下,增加钙肥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证明,钙元素在液泡中能与草酸形成草酸钙结晶,避免草酸危害。它还具有调节介质的生理平衡,它还与氨、钠、氯等有拮抗作用,避免这些离子的过多危害,所以缺钙时根尖、茎尖优先表现缺钙症状。小麦需要镁元素数量较少,小麦缺镁表现为中下位叶的脉间失绿,残留绿斑相连成串呈念珠状(对光观察明显),为特殊缺镁症状,形似干旱引起的症状,这种情况在已导致全蚀病的麦田中常见。小麦缺硫,一般表现为幼芽生长受抑,黄化,新叶失绿呈黄色,一般不坏死,茎细,分叶少,植株直立,幼叶淡黄色或黄绿色,小麦新叶片绿黄化,但中下部老叶中仍为绿色,生长势弱,后期易早衰,容易发生赤霉病现象,麦粒失去固有的金黄色,而略呈褐色,受害严重的叶片呈淡绿色,或灰绿色,且有白色点状斑,叶尖卷曲,籽粒小,秕粒多,常造成小穗小花不结实现象[4]。
处理方法:①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提高中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②因拌种或包衣造成的中毒现象,施用生石膏粉300 kg/hm2,随浇水施入,起到解毒作用,增加小麦幼芽的顶土能力。③小麦播种后或返青期间,施用除草剂不当造成危害的可选用生石膏粉600~750 kg/hm2,5 d以后即可见效,10 d以后并能完全恢复到受害前的正常生长状态。同时增施硫酸钙还补充作物对钙、硫等元素的需要,还可提高抗干热风能力,防止根系早衰现象,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5 加强轮作倒茬,减少重茬现象
小麦长期连作会使土壤中的某些矿质营养下降,病菌会得到大量繁殖,增加病虫的危害程度,应加强土壤深耕,每隔3~5年改种其他作物,如油菜、花生、西瓜及其他蔬菜。没有条件的地区及农户,要在小麦收获后种植其他夏季作物,待收货后及时深耕,利用高温天气进行晒田,减少病虫的危害,还可获得下层矿质营养。深耕应为25 cm以上,耕后及时耙耱,播种前将地整平整细,无坷垃,做到上虚下实、结构疏松,墒情充足后再播种,可减少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对苗期的危害。
2.6 调节土壤酸碱度,选择适宜的复合肥种类
小麦种植在不同的土壤内,施用的肥料也不相同。如在含盐碱较高的土壤,应选择含硫酸钾型复合肥或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如土壤偏酸,应选择含碱性肥料如钾镁磷肥、钙镁磷肥等,可调节土壤酸碱度。当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害时,喷洒杀菌剂效果不佳,应根据土壤属性合理选择使用生石膏粉或石灰石粉,随浇水施入。碱性土壤施用生石膏粉300~450 kg/hm2,酸性土壤选用石灰石粉600~750 kg/hm2,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如发现小麦感染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及小麦穗干尖等现象,施用石膏粉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增强抵抗干热风的能力。
3 结语
硫酸钙(生石膏粉)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矿质原料,在处理小麦拌种遭受毒害、除草剂及全蚀病、纹枯病方面效果显著,在含碱性土壤中应选用硫酸钙或过磷酸钙,在土壤缺硫的情况下,硫酸钙也是一种较好的硫肥原料,对小麦赤霉病、穗干尖现象易发生的地区,不论是碱性还是酸性土壤都应增施硫酸钙300~450 kg/hm2,施用时间应在小麦灌浆初期,随浇水冲施效果较好。
试验表明,利用硫酸钙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钙硫元素不足的问题,而且硫酸钙是土壤杀菌消毒的重要物质资料,它可促使植株健壮生长,起到壮根壮苗的作用,增加叶片绿度,促进茎叶生长的作用,并能防止根系早衰现象,促进穗长粒多粒重,提高作物品质[5]。
4 参考文献
[1] 陆欣,谢英荷.土壤肥料学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230-243.
[2] 王志坚.作物施肥与管理[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3:51-64.
[3] 康丽敏.低温与氯化钙处理对水稻幼苗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风,2011(3):48-50.
[4] 孙炳剑,袁虹霞,邢小苹,等.不同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4):709-712.
[5] 张匀华,彭驰,刘惕若.黑龙江春小麦根腐病危害病害损失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4):329-332.
关键词 小麦;毒害;石膏粉;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84-02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耐寒性、抗寒性、适应性较强,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是北方地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之一。近年来,黄淮地区小麦因受不同因素影响植株出现中毒现象,严重的整个田块毁田改种。为有效解决小麦中毒问题,2008—2013年,在中牟县的黄店、三官庙、刁家、八岗等乡镇进行试验示范。农户反映使用拌种或包衣种子小麦苗期生长不良,出现黄叶、死苗现象,幼苗生长势弱时,施用石膏粉300 kg/hm2,随浇水施入,效果较为明显。小麦在拔节期,施用除草剂过量,如2013年黄店镇石家村某农户种植的0.23 hm2小麦,因对除草剂中毒现象发现不及时,造成分蘖大量死亡,未死的分蘖叶片自下而上延伸至旗叶变黄,4月15日用石膏粉600 kg/hm2,撒入受害麦田,5 d以后叶片自下而上开始由黄叶逐渐变绿,10 d后整个地块小麦叶片颜色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绿叶,防治效果显著。近几年来,在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防治方面推广应用石膏粉,并在发病初期或在小麦灌浆期施用,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为推动无公害生产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摸索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解决土壤污染的新方法[1]。
1 小麦中毒的原因
1.1 拌种受害
小麦在拌种或包衣时,施用药剂过多,或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由于小麦在拌种时温度较高,拌种后堆积时间过长,又未及时晾干,造成种子吸收毒素过多而致中毒,随后又将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时还存在土壤水分过多或播种过深情况,致使受害种子发芽势弱,顶土能力下降,使幼苗在土壤层内弯曲生长,消耗了大量的养分而不能出土。
1.2 播种后喷洒除草剂受害
小麦播种后,有的施用封闭型除草剂,选用品种不正确,如使用乙草胺除草剂,造成麦田不出苗现象,导致重播或土壤污染处理不科学,再次播种中毒,影响了小麦的出苗时间和改种问题。
1.3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施用除草剂不当受害
小麦在返青以后,由于温度逐渐升高,各种作物及杂草也开始萌发。麦田选用除草剂,有的品种不对路,有的推迟到拔节以后再防治,容易导致小麦中毒现象。开始时下部叶片变黄,逐渐向上发展,弱小分蘖开始停止生长,逐渐影响到大分蘖,严重的造成新叶腐烂,最后导致整株死亡造成绝收。
1.4 重茬现象严重,导致小麦抗性下降
小麦连作长期不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量下降,造成土壤某种营养成分下降。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成分,才能满足自身需要,如果缺乏某一种营养元素,则会出现根系生长发育差,茎叶生长不良,影响籽粒灌浆,容易感染病菌,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2]。
1.5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易造成烧根伤苗现象
从调查情况看,小麦长期重茬种植在含盐碱较高的土壤内,根系腐蚀现象较重,根系颜色发黄,根系发育差,须根少,根尖容易受到伤害。土壤中长时间内若未做处理会积累大量病菌,可导致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的发生。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就会导致小麦出苗困难,经过多年对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的试验示范研究,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盐碱成分,是减少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发生的关键因素[3]。
1.6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中微量元素缺乏引起中毒
在作物施肥中存在重氮轻施有机肥现象,致使土壤中氮、钙元素不协调,植株吸收过多氮素物质,促使茎叶生长迅速,有机物质存量少,抵抗能力差,根系发育差。近年来,普遍存在小麦种植不施用有机肥或施用量下降,因为有机肥料属完全性肥料,特别是含钙元素较高。有些农户只施用复合肥,目前生产的复合肥含氯或硝基肥料种类较多,长期施用这类肥料可增加土壤的碱性,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
2 小麦中毒的防治对策
2.1 提高小麦拌种技术,严格掌握拌种程序
播种前,需要拌种或包衣的,要选择适宜的农药,可选用50%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等微囊乳剂拌种,可将50%辛硫磷50 mL加入3 kg水搅匀,喷拌50 kg种子,边喷边拌种,晾干后播种。包衣种子可选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100~200 mL,或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 mL对水1.5 kg,喷雾且搅拌均匀,拌种量为100 kg,可预防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种子包衣后,忌堆放。由于播种时,气温高,种子湿度大,易发热中毒,应将包衣种子摊开晾干后再播种。
2.2 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小麦种子对除草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果选用错误在小麦出苗或拔节后施用会造成小麦死亡。选用封闭型除草剂要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施用苯宁磺隆或二甲戊灵1 500~3 000 mL/hm2,也可于播种前7~10 d用40%燕麦畏乳油3 kg/hm2对水450 kg/hm2,或拌细沙450 kg/hm2均匀施入地表。小麦在返青至拔节期,施用除草剂较为普遍,可选用绿麦隆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洒,防治时间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效果较好,施用安全。另外,针对灰条、萹蓄、驴尾巴竿等杂草危害严重的田块应在小麦4~5叶时至分蘖盛期,用75%干悬浮剂15 g/hm2、72% 2,4-D、丁酯乳油375 mL/hm2混合液喷洒防除。
2.3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肥料是一种完全肥料,富含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加有机质含量,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有条件的应施充分发酵沤烂腐熟的有机肥60~75 t/hm2,可减少病虫害,并能杀死病菌。鸡粪、鸭粪等家禽粪施用3 000~3 750 kg/hm2,也可选用优质猪粪30~45 t/hm2,对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有一定的作用。 2.4 增加中量元素,提高作物抗性
作物除了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元素外,也需要较多的钙元素,它的吸收量仅次于钾肥,所以钙元素缺乏易出现作物中毒现象,特别是施氮过多,农药及除草剂过量的情况下,增加钙肥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证明,钙元素在液泡中能与草酸形成草酸钙结晶,避免草酸危害。它还具有调节介质的生理平衡,它还与氨、钠、氯等有拮抗作用,避免这些离子的过多危害,所以缺钙时根尖、茎尖优先表现缺钙症状。小麦需要镁元素数量较少,小麦缺镁表现为中下位叶的脉间失绿,残留绿斑相连成串呈念珠状(对光观察明显),为特殊缺镁症状,形似干旱引起的症状,这种情况在已导致全蚀病的麦田中常见。小麦缺硫,一般表现为幼芽生长受抑,黄化,新叶失绿呈黄色,一般不坏死,茎细,分叶少,植株直立,幼叶淡黄色或黄绿色,小麦新叶片绿黄化,但中下部老叶中仍为绿色,生长势弱,后期易早衰,容易发生赤霉病现象,麦粒失去固有的金黄色,而略呈褐色,受害严重的叶片呈淡绿色,或灰绿色,且有白色点状斑,叶尖卷曲,籽粒小,秕粒多,常造成小穗小花不结实现象[4]。
处理方法:①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提高中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②因拌种或包衣造成的中毒现象,施用生石膏粉300 kg/hm2,随浇水施入,起到解毒作用,增加小麦幼芽的顶土能力。③小麦播种后或返青期间,施用除草剂不当造成危害的可选用生石膏粉600~750 kg/hm2,5 d以后即可见效,10 d以后并能完全恢复到受害前的正常生长状态。同时增施硫酸钙还补充作物对钙、硫等元素的需要,还可提高抗干热风能力,防止根系早衰现象,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5 加强轮作倒茬,减少重茬现象
小麦长期连作会使土壤中的某些矿质营养下降,病菌会得到大量繁殖,增加病虫的危害程度,应加强土壤深耕,每隔3~5年改种其他作物,如油菜、花生、西瓜及其他蔬菜。没有条件的地区及农户,要在小麦收获后种植其他夏季作物,待收货后及时深耕,利用高温天气进行晒田,减少病虫的危害,还可获得下层矿质营养。深耕应为25 cm以上,耕后及时耙耱,播种前将地整平整细,无坷垃,做到上虚下实、结构疏松,墒情充足后再播种,可减少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对苗期的危害。
2.6 调节土壤酸碱度,选择适宜的复合肥种类
小麦种植在不同的土壤内,施用的肥料也不相同。如在含盐碱较高的土壤,应选择含硫酸钾型复合肥或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如土壤偏酸,应选择含碱性肥料如钾镁磷肥、钙镁磷肥等,可调节土壤酸碱度。当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害时,喷洒杀菌剂效果不佳,应根据土壤属性合理选择使用生石膏粉或石灰石粉,随浇水施入。碱性土壤施用生石膏粉300~450 kg/hm2,酸性土壤选用石灰石粉600~750 kg/hm2,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如发现小麦感染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及小麦穗干尖等现象,施用石膏粉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增强抵抗干热风的能力。
3 结语
硫酸钙(生石膏粉)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矿质原料,在处理小麦拌种遭受毒害、除草剂及全蚀病、纹枯病方面效果显著,在含碱性土壤中应选用硫酸钙或过磷酸钙,在土壤缺硫的情况下,硫酸钙也是一种较好的硫肥原料,对小麦赤霉病、穗干尖现象易发生的地区,不论是碱性还是酸性土壤都应增施硫酸钙300~450 kg/hm2,施用时间应在小麦灌浆初期,随浇水冲施效果较好。
试验表明,利用硫酸钙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钙硫元素不足的问题,而且硫酸钙是土壤杀菌消毒的重要物质资料,它可促使植株健壮生长,起到壮根壮苗的作用,增加叶片绿度,促进茎叶生长的作用,并能防止根系早衰现象,促进穗长粒多粒重,提高作物品质[5]。
4 参考文献
[1] 陆欣,谢英荷.土壤肥料学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230-243.
[2] 王志坚.作物施肥与管理[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3:51-64.
[3] 康丽敏.低温与氯化钙处理对水稻幼苗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风,2011(3):48-50.
[4] 孙炳剑,袁虹霞,邢小苹,等.不同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4):709-712.
[5] 张匀华,彭驰,刘惕若.黑龙江春小麦根腐病危害病害损失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4):32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