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的江南,春和景明,美不胜收,在沁人心脾的花香中,我们走进了全国闻名的百亿村——江苏省丹阳市丹北镇的飞达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两边海棠竞相绽放,绿荫葱茏中一幢幢漂亮的民居错落有致。蓝天白云下,现代化的花园厂房镶嵌于花红柳绿的自然环境中,显得特别生态和谐,而洋溢在村民脸上的笑容,更让人产生了解飞达村、亲近飞达人的欲望……
“今天晚上飞达人民大会堂有越剧、锡剧的名角来表演,我们全家都去看,无论看电影还是晚会都不用花钱。”飞达村的王素珍阿姨一脸兴奋,她是个老戏迷。“过去,我们村那可是一穷二白,地少人多,姑娘都不愿嫁这里。现在我们村富了,城里亲戚也羡慕我们家,这都得感谢朱总哦,他是个好人。”王素珍说的好人正是江苏飞达集团创始人、飞达村领头人、履职3届1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朱国平。
1992年,朱国平从部队退伍回来,凭借勤奋努力,在一个镇办企业担任经营副厂长。当他看到家乡依旧相当贫困,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百姓生活捉襟见肘时,心里暗自许诺,一定要改变这个村的命运。产业振兴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致富百姓。朱国平毅然辞掉了待遇丰厚的工作,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并搭上自己全部积蓄,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创业路上,虽困难重重,他咬牙坚持,从不言放弃……他深信,只要方向不错,走下去总能抵达目标。所以,他给厂子起名“飞达”,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企业逐步做大做强,飞达钻头真正走向世界,成为经济总量过亿元、全国响当当的规模企业。飞达的名气越来越大,高士桥村更名为飞达村,而朱国平,则承担起飞达公司董事长及飞达村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角色。
对当年回村时的场景,朱国平仍历历在目。“当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村里没电,没公路,三分之一的小伙子都找不到对象。”朱国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带领村民致富,只有走企业化道路,以工代农,以工富农,让村里人都能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朱国平常对员工讲三句话:凭良心做人,靠本事吃饭,按原则办事。
经过20多年拼搏,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一步一个脚印,将飞达村这个镇江市最贫困的村打造成了富裕村。曾经一穷二白的高士桥,建成了富甲一方的飞达工具城;芦苇丛生的偏僻乡野,被打造成了驰名中外的工具生产基地。飞达集团先后投入亿元资金,给村里修建了道路、公共厕所,装上了自来水、开通了有线电视等,村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为了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减轻劳动强度,他出资为村里添置了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村民灌溉、插秧费用包括农业税全部由企业来代为缴纳等等。村民口袋一天天鼓起来,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500元,攀升到现在的人均十几万元。
“人不能忘本,我从小就是喝着这个村的水长大的,一个人富了没什么意义,我就是要带领全村人致富。”朱国平淡然地说。
“我们是飞达村的新村民,现在和妻子都在飞达厂里上班,有车有房,生活小康,以前最担心的是孩子上学,朱总为我们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就不用放在老家给父母带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很幸福。”来自河南的王兵说。
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这些年,先后合了周边6个村。目前,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原住民5500余人,外来人口2万多人,村里建有3个工业园区。为了让外来人员的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飞达的每一名员工安心在飞达村工作、生活,2004年,朱国平个人出资350万元,创办了江苏省首家农民工子女学校——飞达光彩小学,专供外来职工子女就学的学校,占地25亩,设6个年级12个班和两个幼儿班,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不需要交纳任何学费和书费,1200个孩子的上学终于有了着落,享受优质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外来员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有时经过学校,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到很幸福很欣慰。”朱国平说。
此外,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和困难职工,他把各级政府给予的奖金全部拿出来,设立了“国平爱心基金”,每月不定期发放救助款,资助有困难贫困家庭和企业职工,累计救助上千人次。为了方便村民和职工进城,朱国平的飞达集团投入200万元建立了飞达公交汽车站,让城市公交车从城里直接开到了村口厂边。
生活富裕不算富,精神丰满才幸福。为了丰富村民和职工的文化生活,飞达集团投入380万元建了文化广场、大剧院、市民灯光球场和老年活动中心,专门成立了不忘初心艺术团,不定期为老百姓献上免费的文化饕餮盛宴。每到夜幕降临,飞达文化活动广场就人头攒动,广场舞、篮球赛、武术队、卡拉OK等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热闹非凡,村民生活丰富多彩。
乡村振兴要落实生态发展理念,企业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是根本。在飞达村,随处可见体现吴文化韵味的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田园小屋、商业古街,四月的飞达村,杨柳依依、花红柳绿、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与绿色的工厂车间融为一体,形成一幅新时代新乡村的美丽画卷。为了保证当地的空气质量,朱国平主动拆掉了老厂区的4座大烟囱。还投入8000万元,用于消除烟尘污染和污水处理。宁可企业减少利润,也要保护好家乡的绿色田园。
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以废钢综合利用为龙头的绿色制造产业园已見雏形,随着板材轧制、特钢冶炼、型材加工的逐步集结,一个现代化观光绿色制造产业园区即将呈现。为实现企业“大健康、大循环”高质量生态发展,让飞达人民在美丽清新的环境中过上高质量的小康生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先后3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废钢综合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议案。他的议案得到了国家工信部的高度关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飞达联合央企,押上飞达集团多年积累的全部家当,投资18亿元,办起了飞达集团自己的炼钢厂,专门进行废钢冶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从最初的废钢加铁水冶炼,到废钢洁净化处理冶炼,再到全废钢压块免预处理超短流程冶炼,飞达创造了世界独创的超短流程废钢冶炼技术。这个废钢超短流程冶炼技术,能够用最大2米规格的压块直接下炉冶炼,免去了传统废钢冶炼的拆解、分拣、破碎、清理等前期预处理环节,有效防范了分拣物堆放的二次污染,经过冶炼后形成的除尘灰、钢渣、板坯全部成为可用之材,成为最彻底的废钢循环利用。飞达集团已经形成年处理废钢150万吨的能力,年利税总额可达到15亿元。飞达集团如凤凰涅槃,今年,仅仅一个季度的时间,飞达钢厂创造效益近4亿元,缴纳税收近2亿元,减少负债4.8亿元,飞达集团又一次迎来了飞速攀升的春天,走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正如丹阳这座古老的城市的名字一样,一片“丹”心向“阳”开。几十年来,朱国平永葆共产党员一颗赤子之心向党、爱党、跟党走,不改初心、回报桑梓,放飞梦想、惠达民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山银山不如党支部靠山。”在气派的飞达村农民党支部活动中心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这也是朱国平常挂嘴边的两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朱国平心里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振兴乡村,造福百姓,把飞达村打造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美好家园,这就是我永恒的初心和梦想。”
“任何时候见到他,衣服上总是戴着党徽。他从没架子,无论是一线的工人还是保洁阿姨他都会主动热情打招呼。”“有一次跟老板出去办事,碰到村民,得知他生活遇到了困难,就停下车来,叫办公室人员取来2000元钱,亲手送到老人手里。”“他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自己和公司员工省吃俭用,缓发工资,也要把农民的土地租金和村民养老金优先付清。”……这是员工们眼中老板朱国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篇大文章。 去年以来,朱国平一直在琢磨如何做好飞达村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采访快要结束时,他激动地道出心中所思所想:“飞达能够再次騰飞,得益于国家注重生态环保的新政策,这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如履薄冰、永不懈怠的精神去奋斗,我要用3年的时间干成10年的事情,我要把飞达村建成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美好家园。”
“今天晚上飞达人民大会堂有越剧、锡剧的名角来表演,我们全家都去看,无论看电影还是晚会都不用花钱。”飞达村的王素珍阿姨一脸兴奋,她是个老戏迷。“过去,我们村那可是一穷二白,地少人多,姑娘都不愿嫁这里。现在我们村富了,城里亲戚也羡慕我们家,这都得感谢朱总哦,他是个好人。”王素珍说的好人正是江苏飞达集团创始人、飞达村领头人、履职3届1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朱国平。
从“500”到“10万”
1992年,朱国平从部队退伍回来,凭借勤奋努力,在一个镇办企业担任经营副厂长。当他看到家乡依旧相当贫困,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百姓生活捉襟见肘时,心里暗自许诺,一定要改变这个村的命运。产业振兴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致富百姓。朱国平毅然辞掉了待遇丰厚的工作,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并搭上自己全部积蓄,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创业路上,虽困难重重,他咬牙坚持,从不言放弃……他深信,只要方向不错,走下去总能抵达目标。所以,他给厂子起名“飞达”,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企业逐步做大做强,飞达钻头真正走向世界,成为经济总量过亿元、全国响当当的规模企业。飞达的名气越来越大,高士桥村更名为飞达村,而朱国平,则承担起飞达公司董事长及飞达村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角色。
对当年回村时的场景,朱国平仍历历在目。“当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村里没电,没公路,三分之一的小伙子都找不到对象。”朱国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带领村民致富,只有走企业化道路,以工代农,以工富农,让村里人都能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朱国平常对员工讲三句话:凭良心做人,靠本事吃饭,按原则办事。
经过20多年拼搏,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一步一个脚印,将飞达村这个镇江市最贫困的村打造成了富裕村。曾经一穷二白的高士桥,建成了富甲一方的飞达工具城;芦苇丛生的偏僻乡野,被打造成了驰名中外的工具生产基地。飞达集团先后投入亿元资金,给村里修建了道路、公共厕所,装上了自来水、开通了有线电视等,村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为了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减轻劳动强度,他出资为村里添置了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村民灌溉、插秧费用包括农业税全部由企业来代为缴纳等等。村民口袋一天天鼓起来,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500元,攀升到现在的人均十几万元。
“人不能忘本,我从小就是喝着这个村的水长大的,一个人富了没什么意义,我就是要带领全村人致富。”朱国平淡然地说。
口袋“满”了,脑袋也得“富”
“我们是飞达村的新村民,现在和妻子都在飞达厂里上班,有车有房,生活小康,以前最担心的是孩子上学,朱总为我们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就不用放在老家给父母带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很幸福。”来自河南的王兵说。
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这些年,先后合了周边6个村。目前,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原住民5500余人,外来人口2万多人,村里建有3个工业园区。为了让外来人员的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飞达的每一名员工安心在飞达村工作、生活,2004年,朱国平个人出资350万元,创办了江苏省首家农民工子女学校——飞达光彩小学,专供外来职工子女就学的学校,占地25亩,设6个年级12个班和两个幼儿班,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不需要交纳任何学费和书费,1200个孩子的上学终于有了着落,享受优质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外来员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有时经过学校,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到很幸福很欣慰。”朱国平说。
此外,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和困难职工,他把各级政府给予的奖金全部拿出来,设立了“国平爱心基金”,每月不定期发放救助款,资助有困难贫困家庭和企业职工,累计救助上千人次。为了方便村民和职工进城,朱国平的飞达集团投入200万元建立了飞达公交汽车站,让城市公交车从城里直接开到了村口厂边。
生活富裕不算富,精神丰满才幸福。为了丰富村民和职工的文化生活,飞达集团投入380万元建了文化广场、大剧院、市民灯光球场和老年活动中心,专门成立了不忘初心艺术团,不定期为老百姓献上免费的文化饕餮盛宴。每到夜幕降临,飞达文化活动广场就人头攒动,广场舞、篮球赛、武术队、卡拉OK等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热闹非凡,村民生活丰富多彩。
生活要富,环境要美
乡村振兴要落实生态发展理念,企业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是根本。在飞达村,随处可见体现吴文化韵味的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田园小屋、商业古街,四月的飞达村,杨柳依依、花红柳绿、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与绿色的工厂车间融为一体,形成一幅新时代新乡村的美丽画卷。为了保证当地的空气质量,朱国平主动拆掉了老厂区的4座大烟囱。还投入8000万元,用于消除烟尘污染和污水处理。宁可企业减少利润,也要保护好家乡的绿色田园。
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以废钢综合利用为龙头的绿色制造产业园已見雏形,随着板材轧制、特钢冶炼、型材加工的逐步集结,一个现代化观光绿色制造产业园区即将呈现。为实现企业“大健康、大循环”高质量生态发展,让飞达人民在美丽清新的环境中过上高质量的小康生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先后3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废钢综合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议案。他的议案得到了国家工信部的高度关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飞达联合央企,押上飞达集团多年积累的全部家当,投资18亿元,办起了飞达集团自己的炼钢厂,专门进行废钢冶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从最初的废钢加铁水冶炼,到废钢洁净化处理冶炼,再到全废钢压块免预处理超短流程冶炼,飞达创造了世界独创的超短流程废钢冶炼技术。这个废钢超短流程冶炼技术,能够用最大2米规格的压块直接下炉冶炼,免去了传统废钢冶炼的拆解、分拣、破碎、清理等前期预处理环节,有效防范了分拣物堆放的二次污染,经过冶炼后形成的除尘灰、钢渣、板坯全部成为可用之材,成为最彻底的废钢循环利用。飞达集团已经形成年处理废钢150万吨的能力,年利税总额可达到15亿元。飞达集团如凤凰涅槃,今年,仅仅一个季度的时间,飞达钢厂创造效益近4亿元,缴纳税收近2亿元,减少负债4.8亿元,飞达集团又一次迎来了飞速攀升的春天,走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丹”心一片向“阳”开
正如丹阳这座古老的城市的名字一样,一片“丹”心向“阳”开。几十年来,朱国平永葆共产党员一颗赤子之心向党、爱党、跟党走,不改初心、回报桑梓,放飞梦想、惠达民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山银山不如党支部靠山。”在气派的飞达村农民党支部活动中心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这也是朱国平常挂嘴边的两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朱国平心里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振兴乡村,造福百姓,把飞达村打造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美好家园,这就是我永恒的初心和梦想。”
“任何时候见到他,衣服上总是戴着党徽。他从没架子,无论是一线的工人还是保洁阿姨他都会主动热情打招呼。”“有一次跟老板出去办事,碰到村民,得知他生活遇到了困难,就停下车来,叫办公室人员取来2000元钱,亲手送到老人手里。”“他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自己和公司员工省吃俭用,缓发工资,也要把农民的土地租金和村民养老金优先付清。”……这是员工们眼中老板朱国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篇大文章。 去年以来,朱国平一直在琢磨如何做好飞达村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采访快要结束时,他激动地道出心中所思所想:“飞达能够再次騰飞,得益于国家注重生态环保的新政策,这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如履薄冰、永不懈怠的精神去奋斗,我要用3年的时间干成10年的事情,我要把飞达村建成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