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烟水气”里雅俗文化的共鸣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文化场景理论的解释框架,以建设南京“文学之都”为例,探讨文化产业的客观结构和消费者的主观认识体系与南京“文学之都”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而给出文化产业推动南京“文学之都”建设的方向。以金陵文化为切入点,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思考,回溯并动态追踪金陵文化与作家创作和市民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梳理南京历史文脉。同时以文学为本位,以地理空间为中心,融合时空对南京的文学资源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梳理和定位并开发设计。将文学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创意文化资源、智慧传媒、数字文博等资源等进行整合,提出南京“文学之都”建设对策。
  城市与文化,从起源阶段起,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它们互相促进和规范、制约着彼此的发展与变化。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的文化功能要比城市本身的形成更早。每一代人在人类考古的文化堆积层中,在城市里留下遗迹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特定的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城市文化。
  江南“烟水气”的形成
  长江文化。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与黄河文化不断发生着交流和交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共同造就了上古长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长江古称“江”,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诗经》,《诗经·周南·汉广》中“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江”指的就是现在的“长江”。汉魏六朝时就已经开始出现“长江”的称呼,唐代时,称淮河为东渎,长江为南渎,黄河为西渎,济水为北渎。晚明及至近代,长江由西方传教士宣传到了世界各地。陈锋主编的著作(2006)为流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系统性考察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做了积淀。长江文化研究有利于地域文化的梳理与凸显,但因受区域地理文化局限,没能把整个长江文化打通和融汇起来加以研究。贺云翱在2014年初发表《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重视文化发展》前瞻性地呼唤尽快构建长江文化战略。但在实践层面,由于缺少对长江全流域文化的战略性统筹和观照,长江文化建设呈现明显的碎片化和区域性。长江文化具有“水文化”的特质,多元开放、兼容并蓄、交汇融通。
  江南文化。法国经济学家佩雷斯特经过研究认为:“精神气质”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江南”有着特定的地理历史定义,李伯重就根据施坚雅的区域研究理论提出“江南地区”的两个标准:地理上的完整性及该地区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和经济水平的接近性。关于江南文化,刘士林在其著作中(2005)为我们分析江南文化的审美—诗性本质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划分界限。刘士林还对何为江南都市文化进行了清晰的定义。一是从历史传统的层面进行分析,它是基于江南地区独特的城市空间作为背景而创造的一种极为个性、发达的都市文化模式,在内在结构等方面与古代我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文化存在明显差异。二是在当代都市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以上海为第一城市的长三角一带在初步建立“全球第六大都市群”之余,也使得当地固有的文化传统渐渐发展出其现代形态。
  金陵文化。陈书录认为金陵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为魏晋六朝文化,前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建都于金陵,史称“六代豪华”,魏晋风度形成了南京六朝烟水气。第二个高峰为南唐文化,秦淮两岸商贾云集,商业繁茂,国力鼎盛,休兵安民,民风开放的南唐,为饱经战乱之苦的士大夫提供了栖身之所,取得了非凡成绩。第三个高峰是以朱元璋定都南京为起点的明清文化。
  金陵文化的独特魅力
  明清经济史上的江南地区,应包括明清的苏、松、常、镇、应天(江宁)、杭、嘉、湖八府及由苏州府划出的太仓州。在地理、水文、自然生态以及经济联系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整体,从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区。文章遵从李伯重的“八府一州”说,即江南的核心区——环太湖流域。魏晋人生活上崇尚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所以人的精神也最自由,最解放。文章在历时性上赞同魏晋南北朝为“江南”的轴心期。
  “金陵”名号缘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在今清凉山修筑城邑,名之金陵邑。“自建都至今,兩千五百多年间,南京城市生活中心的移动不超过五公里。身边的山山水水、草木风景或是人文建筑,与千年前没有太大地理上的差别”
  金陵文化不是江南文化的唯一继承者,却因其南北二源头而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气质。金陵文化是区别于北方中原文化的诗意的审美文化,南京经历数度兴废与政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金陵文化是融合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一体的“天人合一”。金陵文化是六朝士人“烟水气”的市井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共鸣。
  南京历史文脉
  以南京为都城的六朝,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和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古都南京首次成为中国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和文学创作中心。魏晋文学成就非凡,这一时期名家辈出,诗歌辞赋、笔记小说、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斐然。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形成了灿烂的南京六朝文学。乌衣巷中的高门望族;燕雀湖与昭明太子的传说,钟嵘的《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著名诗人几乎都跟金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金陵,吊古伤今,南京一隅留下了文学印迹。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父子和宰相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境界开阔、情致缠绵,以其独特魅力独领一代风骚。
  宋元时期,许多文学大家来到南京,或履职或游历,留下了不朽名作。“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晚岁定居金陵,其散曲和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为元曲优秀代表作。
  明清代小说、戏曲创作进入繁盛时期,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曹家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南京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名家名作,如陆文夫、高晓声、方之以及苏童、叶兆言、毕飞宇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尤其叶兆言的“秦淮”系列等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今天的南京依然是文学创作、生产和传播的重镇,持续提升南京在文学领域的生产力和传播力和创造力,同样是文学之都建设的一大任务。   江南审美精神的诗性继承。五四以来,区别于启蒙话语权下的批判为主,以沈从文为主的乡土作家,继承魏晋以来田园牧歌式的中国叙事传统,余光中、汪曾祺以唯美抒情的基调表现乡愁与江南味道,苏童小说被誉为南方想象的诗学,这也可以说是江南审美精神的诗性继承。
  南京文学景观
  高翔认为文学景观分三种。“最常见的是,某个现实的存在物被作家捕捉而成为文学作品的原型,经过作家的书写而被世人熟知。”例如滕王阁;“还有一种,是现实中原本不存在,经过作家的创造而产生的虚拟形象或幻想空间,借由现代技术将其在地化和实物化”如西游城;“第三类文学景观,是与作家本人和其写作活动有关的历史遗迹,如莎士比亚故居。”
  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密切相连、交互影响,其中的连接点之一就是周边的文化娱乐设施及其文化艺术氛围,即克拉克所说的“文化场景”。一定的文化场景有利于促进创意人才的集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創意人才的集聚反过来也会对城市建设者提出建构和完善“文化场景”的要求。文化场景理论包括客观结构和主观认识体系两个部分,客观结构是指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中的物理场域:主观认识体系是一个包括三个主文化、价值观维度,和十五个次维度的解释框架。(见下表)
  主维度 次维度
  真实性( Authenticity) 理性的
  本地的
  国家的
  合作的
  少数群体的
  戏剧性( Theatricality) 亲善的
  正式的
  展示的
  时尚魅力
  挑衅的
  合法性( Legitima- cy) 传统主义
  自我表现
  超凡魅力
  实用主义
  平等主义
  因此,基于金陵文化为南京文化产业赋能,引用文化场景理论的解释框架设计研究主体调查问卷,另外,从全球创意城市网络(UCCN)的官网文件以及入选城市的文献调研来看,我们可以将文学之都的建设大体总结为七个指标:文学产业化发达程度,文学教育的普及程度与质量,文学景观的数量与影响力,文学活动的数量与影响力,文学服务的载体数量与效果,文学传播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文学与其他文化艺术媒介的互动程度。
  南京“文学之都”建设对策
  从点到面打造南京文学景观。拓展文学多样性,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纸质主流文学作品创作宣传,包括亚文化文学作品,新兴科技融合文学产品及国际文学作品,对传统文学进行科技赋能。坚守南京文学创作、生产和传播的重镇位地,为创意文化产业培养人才,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平台。云上观非遗,云游南京,跟着名著游南京,诗歌南京地图等智慧旅游与数字文博项目的开发和设计。设计强地域属性、强IP属性的文创产品。在市民公共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利用节庆和活动,利用机构和企业对文学推广的热情及市民视角对文学生活的感知,打造书香南京。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金陵文化为产业赋能的南京“文学之都”建设路径分析与实证研究20YB36。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
其他文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和社会各界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高潮。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历程,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在文化学习和精神培养时,革命文物便是生动的教材,在学习中可以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光辉的革命精神和红色传统发扬光大。文章以威海市为例,从博物馆、纪念馆的性质、功能入手,综述如何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期刊
十八世纪中国外销瓷器中的西洋风格瓷器,以爱情、风俗、神话三大类为主,这些外销西洋瓷盘的主题、寓意、功用、图像是整个十八至十九世纪欧洲的生活反映和见证。  在外销瓷器中有一类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以西洋风格为主题的特别订单,这些订单的主题大多来源于西洋版画或者素描。订单由西方设计并提供给中国工匠制作,在景德镇生产胎体,然后运送到广州进行色绘上釉,这些由西方设计的图像大多是中国工匠不熟悉的题材,学界一般
期刊
关公文化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关公信仰是在关公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信仰现象,在我国特别是关公故里有着众多的信众群体。通过在运城市盐湖区发放问卷,对当地关公信仰现状进行走访,力求为今后关公信仰的传播和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公信仰是在关公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信仰现象,是指各地的信众对关公其人以及他的精神品格的信奉和尊敬,并把他奉为自己的行
期刊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的市场需求发展,旅游者越来越重视内心的情感体验。因此,通过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所构建的情感联系来理解和探索旅游者满意度的形成机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当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内在的情感体验时,对于“看过、到过”的旅游体验已经不能让旅游者满意。景区是否能够实现长远发展主要来自旅游者的数量以及旅游者返游的次数。影响旅游者返游意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济、科学技术
期刊
在当前古城保护从整体性城区转为局部性街区的背景下,文章以石浦古城为对象,通过其方志城池图中的城市意象,将其归纳为几个层面:中心、轴线、边界的空间格局和城池、街巷、标志系统的空间要素。以此作为原型,投射到当下城市空间中,发现古城经历史演变后,其历史空间格局与历史空间要素已由显性保留转为隐性替换,并出现模糊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基于石浦古城历史空间的现状特征,提出虚体控制和实体保护两种保护方式。  古城是
期刊
设计说明:目前市场上多见的笔记本电脑包是商务型,设计实用却不个性,不为时尚人士所喜爱。创新设计多功能时尚电脑包,势在必行。  X档案,代表一些尘封的、潜能的、未来概念的元素,有着神秘、硬朗、迷幻的甚至帶有怀旧元素的时尚感。杰克逊的离世给世人留下永远的遗憾,天堂舞步伴随着音乐活跃在人们的记忆中。包的外侧运用杰克逊图像的花纹增加了怀旧感和时尚感,利用电脑、手机等音源,让电脑包带有蓝牙音箱功能,成为移动
期刊
設计说明:佛山木版年画创作。佛山木版年画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是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纳福,降吉祥;守护,保平安。以红丹门神为主进行设计创作,敦煌花纹元素和祥云为辅,排版借鉴日本平面大师粟津絜的作品。  指导老师:郝孝华  基金项目:广州工商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四个一“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KCSZ202007)。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期刊
南郑山川秀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文学而言,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旱麓》一诗中“旱麓”指代的地方,就在南郑境内;“廉泉让水”的典故,也出自汉江上游较大支流之一的南郑的濂水流域。除了岑参、文同、陆游等文人墨客的莅临,近代,南郑还诞生了何挺颖和左明文武兼备的两位革命先驱。左明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曾经唤起过千万民众抗日的热情。  而今,全区人民正在筑梦未来,建设真关南郑
期刊
在限制性微小地塊中进行住宅使用空间的推敲,以典型人物性格的相对作用关系作为概念来源,进行具象化的空间推演表现,形成三个造型各异的综合空间体量。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期刊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地带,其独具特色的传统婚俗文化一直吸引着众多人,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土家族婚俗文化在择偶方式和标准、婚礼仪式等方面受到内外因素影响,使其发生急剧变迁。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文化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由于山区地形闭塞,交通不便,使得土家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婚姻是男、女缔结为夫妻关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