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通化县结合实际,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促产增收、融合“三产”等方式方法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产增效增收。坚持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依托域内6户鲜食玉米加工和5户稻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农业订单方式重点发展鲜食玉米、绿优水稻,加快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步伐。2015年,全县鲜食玉米订单面积达4.85万亩,绿优水稻订单面积达4.8万亩。通过引进良种优化种植结构,2007年,从黑龙江五常引进优质稻米品种稻花香,因其稻米品质好、收购价格高而备受农民青睐,目前,该品种播种面积已超过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70%。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强化辐射作用。几年来,累计帮助东宝、华夏、一洋等10余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等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帮助通化县光华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通化县金江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争取项目扶持资金275万元。2015年末,全县国家、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9户,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11户,上市公司两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数量分别达到73家、459家,入社户数达12129户,占全县总农户的18.9%。辐射带动周围农户达2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8%。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土地良性有序流转,2015年,全县共流转土地132705亩。政策性农作物保险面积达62921亩。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生产能力。整合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建设高标准农田,稳定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整合建设资金,推广农业机械化,加强耕地质量和保护。截至2015年末,全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16.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已达到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服务体系。总投资20亿元的快大人参产业园和通化县医药物流中心的投入使用,拓宽了全县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劳动素质。近年来,以“冬春科技培训”和“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工程”为载体,通过创办田间学校、农村赶大集、请专家授课和成立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等方式,经广泛调研,按需授课,开展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2015年,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10人,同时,开展各类培训班396期,培训和咨询农民达到4万余人次,发放书籍和各类传单8万余份,使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提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2014年,通化县成功获得全国20万亩玉米和10万亩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认证,占现有耕地面积43.8435万亩的68.43%。“三品”基地面积达7.86万亩。2015年,开展了对全县农产品产地689个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点的监测工作,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常态化标识牌维修维护199块。对全县54个重金属超标地块进行调研;继续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加大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新建340平方米的检测室,对域内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36次抽样检测,抽样800个样品,全县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3%,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拓宽产业延伸。近年来,推广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了通化江达米业、通化县吉康食品等大批类似经营模式的企业,同时引入工业化生产平台和“互联网+”运营方式,扶持和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依托现有农业资源、山水风景、地域文化、乡土民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抓手,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及服务业有机融合,使农村一二三产业互促互动、协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其他文献
8月15日,渾江区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榛子种植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在白山盛雅山庄举行,区农牧局副局长张庆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要求突出目标培训导向,努力实现农民职业化素质能力。  这次培训班遴选的农民学员主要包括全区种植大榛子的大户及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及在同行业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的职业农民。培训采用全程分段模式,在产业周期内分阶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
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分析林业病虫害发
为了加速推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尽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切实提高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的要求,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对农民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培训,提升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6月6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视频会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阐述了兰坪县水稻生产概况、分析了兰坪县发展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稻生产发展对策。
随着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逐渐加大,重金属污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生化指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