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样方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亚高山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样方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总体上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在人工林恢复序列中群落乔木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为41.88%,灌木为50.61%,草本为37.22%,说明在70年的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
其他文献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我与你们和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
在斑块信息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坡向对四川冶勒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冶勒红豆杉种群主要分布在西北向、东北向、东向和北向斑块上,这些斑块在分布面积
通过标准木法和收获法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模拟雨林的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约为390.4t*hm-2, 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达362.5t*hm-2, 占总生物量的
重牧退化的肃南高山草原和环县典型草原 ,群落的α多样性、Cody指数描述的 β多样性、营养功能群多样性和生活型功能群多样性随牧压下降呈上升趋势 ,固N功能群多样性和高山草
对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更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林内优势树种在林窗阶段不占优势,其在林窗内的重要值显著低于成熟林分;林窗内外的乔木幼苗在组成上存在较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