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反腐难题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春,国库局的几个知情年轻人开始向重庆国民政府秘密检举中央银行美金公债舞弊案。
  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国家巨款巧妙地成为国库局少数“同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居然批了一个“可”字。案发后,社会“反孔”情绪日趋强烈,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换马”。但孔是蒋的姻亲,有霭龄、美龄“护孔”,“换马”谈何容易。此事竟使得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苦痛极矣”。
  蒋介石开始密查
  要查公债舞弊案,蒋介石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孔祥熙不在国内。1944年6月,孔祥熙被派赴美,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会议。他患有膀胱结石病,会后即留在美国治病。1945年4月10日,蒋介石致电在纽约的孔祥熙,指出在停售美金公债后,仍有1100万余债券在继续交易,应予追缴。4月11日,孔祥熙复电称:“此事当时经过实情为何,弟不详悉,已将钧电转主管局局长迅克遵办,并严令责成負责,追缴齐全。俟弟病稍愈,即当回国亲自处理。”
  中央银行长期掌控在孔祥熙手中,其势力盘根错节,蒋介石已经感到,美金公债舞弊案和中央银行的问题比较棘手。
  5月22日,蒋介石因中央银行业务局的黄金舞弊案发现重大嫌疑,电召孔祥熙速回。
  同年5月5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日,选举国民党新一届中央委员。长期以来,孔祥熙的贪渎名声早已流传在外,口碑甚坏,但是,孔是蒋的姻亲,宋霭龄、宋美龄都“护孔”,蒋在财政上也要依赖孔,因此,外间虽反孔,而蒋介石却常加维护。选举中,孔祥熙和粮食部部长徐堪的票数都很低。后来选举常委时,孔祥熙竟至落选。6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对孔祥熙的考语:“(庸之)不能为党国与革命前途着想,而徒为本身毁誉与名位是图。”至此,孔祥熙不仅在政治上失势,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不堪了。
  一意狡赖,可耻之至
  7月8日,孔祥熙回到重庆。7月11日,陈布雷告诉蒋介石,已有人在参政会提出美金公债舞弊案,蒋于是立即召见孔祥熙,将此案调查经过、事实、人证、物证一一告诉他,“嘱其好自为之”。
  蒋这时的态度还是要保护孔祥熙,不料孔却“不肯全部承认”。13日下午,蒋介石再次召见孔祥熙。这一次,蒋就不只是空口白说,而是向孔展示证据了:“直将其人证、物证与各种实据交彼自阅。”但孔仍坚决否认舞弊,甚至赌咒发誓。蒋不得不拉下脸来,“严正申戒”,孔这才“默认”。蒋介石见孔祥熙不再强辩,态度又转为温和,“嘱其设法自全”,将主动权交给孔,要他自己寻找解脱办法。当日蒋介石日记云:“余以如此精诚待彼,为其负责补救,而彼仍一意狡赖,可耻之至!”
  14日上午,蒋再次与孔祥熙谈话,据蒋介石日记记载:“彼承认余之证据,并愿追缴其无收据之美金公债,全归国库也。”15日,蒋介石反省上周各事,在日记中写道:“傅斯年等突提中国银行美金公债舞弊案,而庸之又不愿开诚见告,令人忧愤不置。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
  孔祥熙一面在蒋介石面前承认有问题,但同时紧急布置国库局采取应付措施,组织18个人连夜造账,对付审查。
  止步停损深悔撤孔太晚
  21日,孔令仪携孔祥熙复函见蒋介石,对陈赓雅等人检举的1150余万元美金公债的下落作了交待,但仍不肯承认这一过程中有任何舞弊不端行为。
  孔令仪是孔祥熙长女,自幼深得蒋介石的喜爱。孔祥熙让令仪递送报告,自有其考虑,但是,对令仪的喜爱和对舞弊案的查究是两回事。当日蒋介石日记云:“庸之图赖如前,此人无可理喻矣!”
  7月24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准予孔祥熙辞去中央银行总裁一职。同日,又手谕孔祥熙:“姑念抗战以来努力金融,苦心维持,不无微劳足录。兹既将其经办不合手续之款如数缴还国库,特予从宽议处。准将国库局局长吕咸、业务局局长郭锦坤免职,以示惩戒为要。”
  蒋介石这样写,是一种大事化小的办法,旨在为以后的进一步调查定下基调。事实上,他并不想彻底查清。8月16日日记云:“晚检讨中央银行美债案,处置全案,即令速了,以免夜长梦多,授人口实。惟庸之不法失德,令人不能想象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提高行政效率,蒋介石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反贪腐现象,但是彻底查下去,反下去,就会“夜长梦多,授人口实”,产生影响,危害自己的统治。
  所以他要下令“速了”。17日,他约请司法部部长谢冠生、俞鸿钧及陈其采会商办法。8月26日,陈、俞二人向蒋书面报告,将此案的性质轻描淡写地定性为:“未按通常手续办理,容有未合”,“亦有未妥”。蒋接到报告后,未有新指示,一场轰动一时的舞弊案件就此画上休止符。
  (据《壹读》)
其他文献
翁文灏:只讲一句话  翁文灏当经济部部长时,部内很长时间都没有国民党党务活动,直到1945年才成立党部。开会时召集人一再敦请,翁不得不到会讲话。他说:“我这个党员是蒋总裁硬派给我当的,所以很不够格,也没什么话可讲。不过我今天只讲一句话。”说着他把手指向墙上孙中山遗像两边的条幅,“革命尚未成功,这句口头禅已念了多少年了?要念到哪一年才算完?同志仍须努力,你到底努力了些什么?望望总理这两句遗言,心里不
期刊
如何进的北大图书馆  湖南先后抵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达四五十人,是全国来京人数最多的省。毛泽东面临着如何解决生活费用的问题。据他回忆: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做。那时,从前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怀中(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关于毛泽东与李大钊相见一事,学术界有各种说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
期刊
新中国成立之初,腐败现象悄然滋长并逐渐蔓延。1951年底,刘青山、张子善东窗事发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  各地报告120万干部落马  就在反映刘青山、张子善案特急电报的前10天,1951年11月1日,毛泽东接到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的报告,这是有籍可查的第一份直接反映党内腐败现象的报告,称沈阳市仅在部分单位中就揭发出3623人存在贪污行为,东北区贸易部检举和坦白的赃款高达5亿元人民币(旧币)。  
期刊
顾维钧的远见  顾维钧曾说:“中国的外交,从巴黎和会以来,我经手的就很多。所犯的毛病,就是大家乱要价钱,不愿意吃明亏,结果吃暗亏,不愿意吃小亏,结果吃大亏。”在某些外交事件中,群众情绪激昂,喊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口号。顾维钧对这一点最反感,他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子孙万代的事。我们这一代的人,只能当这一代人的家,哪里能当子孙万代的家。个人还可以‘玉碎’,一个民族,是‘玉碎’不得的。”
期刊
郑成功于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但颇令人费解的是,隔海相望的日本竟也将郑成功奉为“民族英雄”。文史学者研究了日本人特殊的考虑。  其一,郑成功有日本血缘。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是一名海盗首领,流落在日本多年并与日本女子田川松结合,于明朝天启四年在日本平户海滨产下郑成功。  其二,郑成功抗清正中日本下怀。1646年郑成功起兵抗清,成为南明最主
期刊
口述 李光 26岁 会计  李光在大学里谈了一场没有结局的恋情后,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但工作后,长期单身的他面对美丽的她,再次陷入了自以为是的爱河。曾经以为找到真爱的他,在她丈夫回心转意的那一刻,美梦戛然而止……  初恋受伤不信爱情  我从小家境贫困,在父母一再坚持下,终于靠自身的努力上了大学。我勤奋努力,积极上进,所以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同学眼中的骄子。到我上了大学后,所有的
期刊
娘生日。送她什么礼物呢?惊喜吧。嗯,惊喜。  提前一天我请了假,下班后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归心似箭,我以最快的速度取了提前订好的生日蛋糕,回到老家时已经过了晚饭点。  一进大门我就叫了一声娘,大概是屋里孩子们的嬉闹声盖过了我的聲音,娘没有应答。“生日快乐,娘。”这一声伴随着我推开房门。  此时,我是注意到娘的表情的,她突地从沙发上站起来,“你怎么回来了孩子?”是的,娘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告诉我她的惊
期刊
她的爱情突如其来。  她去江城进修,偶尔跟朋友一个聚会,饭后大家坐巴士去一处游玩,她恰好跟他坐在一起,相聊起来,俩人竟然是那样地相似,同样地热爱艺术,热爱花草,热爱简单纯粹的生活,对物质,欲望很少。她记得那天,他接了5岁小女儿的一个电话,那边声音甜美娇嗔,这边的他,则笑声爽朗,眼角的皱纹里,满溢的都是对女儿的深爱。同行中有许多的中年人,言行举止里全是让人生倦的世俗气,唯独他,同样是中年,被岁月的风
期刊
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总,资产过亿,分公司几乎开遍各大城市。每天,他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上午在北京,下午在深圳,晚上又到了青岛。各种应酬,谈判,交易,每日与各色人等周旋,忙得人仰马翻,甚至连安静地陪老婆孩子吃顿饭,都成了奢望。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最重要的那个人。那么大一个公司,几千人要靠他吃饭,他是核心,是精神,是灵魂。一旦离开他的运作操控,业务中止,资金断链,员工失业,公司随时可能面临瘫痪……他不
期刊
近日微博上出現一则爆料:2006年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11年的前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于近日提前出狱,当地官员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们争相迎接,或列队欢迎,或鲜花簇拥,侯伍杰出狱竟成“荣归故里”。  迎接侯伍杰的有官员,有煤老板,也有名流富商,可谓有权的、有钱的、有势的各有代表,精英权贵纷纷向他聚拢、示好,欢迎、簇拥之状竟如等待英雄的复出。这是一般人无法享受的礼遇,没有特殊的名望、魅力抑或能量,无法扮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