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综述

来源 :美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ste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23-26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及厦门大学等48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110篇论文。与会者围绕美国史诸多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具体如下:
其他文献
中美关系是成熟、广泛、建设性和坦率的。双方知道如何处理一系列广泛问题才能使其不损害总体关系。但不幸的是,每一方仍对对方的长期意图存有疑虑。 在2009年,双方仍须审慎对待既有的主要问题。但随着一个重要变化的出现,最重大的全球问题也正上升至美中关系的核心地位。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美国希望大力加强与中国在这两大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这类合作可以把美中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两国关系更深入、更稳定、对世界其他地区更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还可以减少相互间对对方长
2009年5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奥巴马百日新政”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国防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和亚太所等国家单位的近40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奥巴马执政百日以来美国国内政治、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研讨。
期刊
自我的《新保守主义之后》一书2006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大约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全球政治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些情况使我在书中所阐述的美国外交政策更加进退两难。
对国际格局变化的理论思考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每当国际形势出现新问题,对于国际权力转移的探讨都会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例如,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五大力量中心”构想首次浮出水面,国际关系学界关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探讨也由此拉开序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其大意是:当有朋友从远方来的时候,不是令人快乐吗?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从远方来到这里结交新的朋友,不是令人快乐吗?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史学界曾不断尝试阐释美国民主的起源。早在美国史学专业化之前,以班克罗夫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史学家就热情洋溢地歌颂过美国的民主。美国史学完成专业化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史学家用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继续诠释着美国的民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肖恩·威兰茨(Sean Wilentz)的《美国民主的兴起:从杰斐逊到林肯》一书从政治史的角度,
期刊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杨生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4日19时20分逝世,享年93岁。杨生茂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17年9月26日生于河北省涿鹿县,1938至1941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41年秋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历史学,1944年获学士学位,并人斯坦福大学研究院学习外交史,
2010年5月21日,《美国研究》编辑部召开京津地区编辑委员会会议。本刊学术顾问资中筠、王缉思、陈宝森,所外编委何顺果、金灿荣、李剑鸣、梅仁毅、张宇燕、吴白乙、徐辉,以及全体所内编委出席会议,美国所党委书记孙海泉、副所长刘尊列席会议。与会者就《美国研究》的编辑工作、选题策划及当前美国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