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总是夹带着矛盾的存在。解决这些经济矛盾,企业才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得以提高,社会才能和谐。会计,是一个企业必不可缺的部分。会计提供的财务报表合适与否,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发展。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营造企业的和谐很重要。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多,企业要想和谐发展,就要注重对外发展贸易,这就需要借助国际化的会计分析。所以,合理地利用会计国际化,有助于营造企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经济矛盾 会计国际化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凸显的矛盾
1.1 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利益分配不合理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提高。我国原有利益分配制度陈旧,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的配置和发展,缺乏科学发展性。
(1)资金配置不合理,企业创新环保投入少。当各国经济逐渐融合,贸易发展迅速加快时,我国企业的资金配置制度更新却仍然停滞不前,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少,过多注重市场运作的资金投入,使我国用在创新和研发自主技术上的资金过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权,渐渐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显得软弱无力,难以独立发展。再者,利益分配制度的滞后,使得我国一部分企业仍然停滞在以前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中。企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方面投入有限,企业利益在环境保护和企业投资建设中分配严重不平衡。分配上的不合理规定,也使得外国企业大量涌入我国,争相使用我国低成本的能源,从而导致我国能源资源越来越困乏。最后,企业在资金上配置的不合理,与国际上公认环境问题处理的差异,更使中国企业经常遭受到“中国企业污染环境,没有社会公德的指责”,阻碍我国企业“走出去”。
(2)利益分配不合理,反倾销压力大。一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总是会在经济贸易中想出很多的办法来抵制外来产品。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后,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刺激本国经济,各国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抵制其他国家产品。中国产品由于价格低廉,对外国产品销售构成很大的威胁,而成为其他国家重点抵制的对象。而我国利益分配规定的不合理,与国际上利益分配制度的差异,使得其他国家有了很好的理由怀疑我国的价格核算方式,成本结算方式,从而以反倾销嫌疑增加我国出口税额,抵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贸易成本增加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当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全球经济成为一种主流,一个国家就不能再闭关锁国寻求经济单独发展的世外桃源,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可能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繁荣发展。地理环境的差异优势、资源互补、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生产、投资、贸易,把每个国家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各国企业要想实现最优资源配置,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就需要互相合作。而各国要进行商品、劳务、技术等贸易往来和合作,在谈判交易时必然要对对方的财务状况作充分了解。会计语言不统一,就会产生沟通障碍,使协调成本增加,直接影响我国商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外抵制我国商品出口的借口。
1.3 经济全球化发展与会计信息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也会越来越多。一国想要使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充分利用各国的力量和资源,增加经贸往来。不同国家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会计信息必不可缺。不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等有关各方,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并以之作为相应决策的依据。会计制度的差异,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些可以通过交流沟通、翻译来理解,有些却难以翻译掌握,这就会造成不同国家与企业在经贸合作时由于对会计信息的不理解或者出现误解,而减少甚至拒绝与我国合作。1988年我国铁道部,就曾因为会计报表与世界银行规定不符,而在向世界银行申请100亿贷款建设基础设施的谈判中遭到阻碍。
2 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2.1 会计国际化:准则与实务的国际化标准
虽然学术界对什么是会计国际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部分人认为,会计国际化是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简称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会计国际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第二是处理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处理会计实务能够国际化的前提,没有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作为理论基础,会计实务无法国际化;而处理会计实务国际化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如果在会计实务操作中脱离了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只是一个空头理论。
2.2 会计国际化:会计商业语言的国际趋同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只是要从国家本身出发,进行改进,更要把矛盾放在国际中,利用国际大环境,互帮互利,互补缺点,来解决矛盾,寻求发展。而与国际社会联系,沟通国际信息,加强国际协作,财务报表是必不可少的“商业语言”。“方言”难以交流,容易产生误解,标准的世界通用“语言”,才能更好的进行贸易合作。所以,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会计国际化必不可少。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正式实行的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步,全面贯彻执行这一准则,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造企业的和谐,创造社会的和谐。
3 会计准则国际化与解决我国经济矛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与经济融合,文化与经济对接。社会不断发展,资源不断减少,合作不断扩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也是共同选择。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快建立一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
2006年,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诞生,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2008年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城市商业银行等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上市保险公司及部分国有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因为它在规定上更多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更利于公司吸引外资,或者发展跨国企业。它平衡和协调着国内和国外的贸易关系。科学的会计政策对全面落实协调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司、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科学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1 趋同会计准则,优化利益分配
(1)趋同会计准则,优化利益分配方式。经济不断发展,制度一成不变,势必使国家在竞争中惨败。贸易国际化的同时,制度也要国际化。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活动,关系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效率性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性。而会计准则不仅仅是规定和条文,还是交易各方谋取自身利益的准绳。它涉及到对利益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是平衡和协调各相关方利益的重要手段。合理而与时俱进地趋同会计准则,对优化因为经济全球化而凸显出来的利益分配结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来趋同我国会计准则,不仅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约束信息供给者和企业所有者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大众利益。比如说,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新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即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如核电站、石油企业等)在确认资产时,要考虑承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的支出费用,同时将其确认为相应的负债。利用会计准则,把确认的资产弃置费用分期计入到财务成本费用中,把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通过会计核算系统来表现,不仅能减少企业超前分配的情況,更有利于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约束企业浪费资源的行为,督促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国外对中国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看法有所改观,中国的企业更容易向国外和谐发展。还有就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引入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改变了以往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从会计准则规定上鼓励、支持和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使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有利于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与节约,为企业的低成本、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社会更和谐的朝前发展。
(2)趋同会计准则,增加反倾销胜算。据以往反倾销案例来看,我国遭受反倾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相符,导致别的国家对我们的会计核算不信任。企业产品的价格和成本都是通过会计资料来反映的,不同国家与企业的产品进行价格比较,通常是比较能公允反映会计事项的会计资料。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成为反倾销当局确定产品成本的最真实公允且可比的信息。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国际化,使我国产品成本的核算更加的趋同国际,增加了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程度,缓解了反倾销投诉的压力,为反倾销应诉提供有力的帮助,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统一会计交流语言,降低我国贸易成本
(1)统一会计交流语言,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投资者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当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借助会计资料来进行投资决策。如果两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不同,那产生的会计资料就会存在差异,当投资者对外投资时,很难准确的进行选择、判断和决策,并把投资资本高效率的进行配置,这就会导致资本的浪费。
(2)统一会计交流语言,节约会计资料对比成本。国际交往中,如果大家都说自己国家或者地区的语言,任何交流都必须通过翻译,这显然会对国际间的深入交流产生障碍,增加交易成本。同样的道理,当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会计准则的不同会导致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从而需要对不同的会计资料进行转化阅读,这样,就会增加许多本不必要的翻译成本。所以,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语言的国际化,可以减少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中的“语言”障碍,节约贸易成本。
3.3 会计准则国际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各企业均采用与国际统一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这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国内外信誉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均具有重要意义。把会计准则国际化,能让我们编出的财务会计报告更加趋向国际化,增加其他国家对我国报表的信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时,更容易对外反应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也更容易进行融资。
4 会计实务国际化的落实和发展
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指导会计人员编制出满足投资者使用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随着贸易往来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越来越重要。我国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改进,以便与国际更好接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为了使会计在实务上更加国际化。可是实际上,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不成熟,企业间的交易不规范,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允,严重影响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相比而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更加艰巨。
会计实务国际化难以落实的原因,首先是法制环境的制约。会计准则更新不断加快,有关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却迟迟没有更新,所以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法律空缺,或者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即使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出台,也难以认真执行。其次是企业领导不重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高,许多不进行对外贸易的小企业不予重视,认为事不关己。还有就是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对许多老会计来说无法在短时间完成,加之企业领导的听之任之,对财务會计信息的作用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导致我国会计信息长期难以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近些年来,我国在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太适应,致使会计准则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5 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会计国际化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优化经济结构,约束企业行为,促进社会和谐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更好的在企业中实行新会计准则,实现会计国际化发展,更快的和国际接轨。
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但是,会计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会计国际化在建设和完善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使其既能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凸显的问题,又能符合我国的国情。
针对在实际企业执行中出现的会计实务国际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的情况,应该(1)完善法律中关于财务会计的规定,规范关联交易,严格会计执法。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披露准则、公司决策程序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遏制有失公允的交易。(2)严格会计执法,包括对会计主体本身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同时对会计监督机构进行再监督。(3)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给企业的会计学习贯彻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会计进一步国际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不断满足国际化,在会计实务的实施中不断贯彻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加满足国际化,不断的朝前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范一筏.试析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J].《中国总会计师》,2008年02期.
[2] 吴水澎.会计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研究报告2008-2009[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1.
[4] 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8.
[5] 谭红旭.中国会计服务业国际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0.
[6] 朱光耀.聚焦——全球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
[7] 徐虹,林钟高.会计准则研究——性质、制定与执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
[8] 陈保郎.中国会计准则——概要、变化及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5.
【关键词】经济矛盾 会计国际化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凸显的矛盾
1.1 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利益分配不合理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提高。我国原有利益分配制度陈旧,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的配置和发展,缺乏科学发展性。
(1)资金配置不合理,企业创新环保投入少。当各国经济逐渐融合,贸易发展迅速加快时,我国企业的资金配置制度更新却仍然停滞不前,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少,过多注重市场运作的资金投入,使我国用在创新和研发自主技术上的资金过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权,渐渐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显得软弱无力,难以独立发展。再者,利益分配制度的滞后,使得我国一部分企业仍然停滞在以前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中。企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方面投入有限,企业利益在环境保护和企业投资建设中分配严重不平衡。分配上的不合理规定,也使得外国企业大量涌入我国,争相使用我国低成本的能源,从而导致我国能源资源越来越困乏。最后,企业在资金上配置的不合理,与国际上公认环境问题处理的差异,更使中国企业经常遭受到“中国企业污染环境,没有社会公德的指责”,阻碍我国企业“走出去”。
(2)利益分配不合理,反倾销压力大。一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总是会在经济贸易中想出很多的办法来抵制外来产品。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后,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刺激本国经济,各国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抵制其他国家产品。中国产品由于价格低廉,对外国产品销售构成很大的威胁,而成为其他国家重点抵制的对象。而我国利益分配规定的不合理,与国际上利益分配制度的差异,使得其他国家有了很好的理由怀疑我国的价格核算方式,成本结算方式,从而以反倾销嫌疑增加我国出口税额,抵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贸易成本增加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当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全球经济成为一种主流,一个国家就不能再闭关锁国寻求经济单独发展的世外桃源,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可能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繁荣发展。地理环境的差异优势、资源互补、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生产、投资、贸易,把每个国家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各国企业要想实现最优资源配置,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就需要互相合作。而各国要进行商品、劳务、技术等贸易往来和合作,在谈判交易时必然要对对方的财务状况作充分了解。会计语言不统一,就会产生沟通障碍,使协调成本增加,直接影响我国商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外抵制我国商品出口的借口。
1.3 经济全球化发展与会计信息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也会越来越多。一国想要使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充分利用各国的力量和资源,增加经贸往来。不同国家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会计信息必不可缺。不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等有关各方,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并以之作为相应决策的依据。会计制度的差异,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些可以通过交流沟通、翻译来理解,有些却难以翻译掌握,这就会造成不同国家与企业在经贸合作时由于对会计信息的不理解或者出现误解,而减少甚至拒绝与我国合作。1988年我国铁道部,就曾因为会计报表与世界银行规定不符,而在向世界银行申请100亿贷款建设基础设施的谈判中遭到阻碍。
2 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2.1 会计国际化:准则与实务的国际化标准
虽然学术界对什么是会计国际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部分人认为,会计国际化是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简称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会计国际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第二是处理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处理会计实务能够国际化的前提,没有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作为理论基础,会计实务无法国际化;而处理会计实务国际化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如果在会计实务操作中脱离了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只是一个空头理论。
2.2 会计国际化:会计商业语言的国际趋同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不只是要从国家本身出发,进行改进,更要把矛盾放在国际中,利用国际大环境,互帮互利,互补缺点,来解决矛盾,寻求发展。而与国际社会联系,沟通国际信息,加强国际协作,财务报表是必不可少的“商业语言”。“方言”难以交流,容易产生误解,标准的世界通用“语言”,才能更好的进行贸易合作。所以,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会计国际化必不可少。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正式实行的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步,全面贯彻执行这一准则,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造企业的和谐,创造社会的和谐。
3 会计准则国际化与解决我国经济矛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与经济融合,文化与经济对接。社会不断发展,资源不断减少,合作不断扩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也是共同选择。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快建立一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
2006年,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诞生,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2008年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城市商业银行等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上市保险公司及部分国有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因为它在规定上更多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更利于公司吸引外资,或者发展跨国企业。它平衡和协调着国内和国外的贸易关系。科学的会计政策对全面落实协调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司、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科学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1 趋同会计准则,优化利益分配
(1)趋同会计准则,优化利益分配方式。经济不断发展,制度一成不变,势必使国家在竞争中惨败。贸易国际化的同时,制度也要国际化。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活动,关系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效率性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性。而会计准则不仅仅是规定和条文,还是交易各方谋取自身利益的准绳。它涉及到对利益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是平衡和协调各相关方利益的重要手段。合理而与时俱进地趋同会计准则,对优化因为经济全球化而凸显出来的利益分配结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来趋同我国会计准则,不仅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约束信息供给者和企业所有者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大众利益。比如说,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新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即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如核电站、石油企业等)在确认资产时,要考虑承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的支出费用,同时将其确认为相应的负债。利用会计准则,把确认的资产弃置费用分期计入到财务成本费用中,把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通过会计核算系统来表现,不仅能减少企业超前分配的情況,更有利于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约束企业浪费资源的行为,督促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国外对中国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看法有所改观,中国的企业更容易向国外和谐发展。还有就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引入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改变了以往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从会计准则规定上鼓励、支持和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使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有利于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与节约,为企业的低成本、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社会更和谐的朝前发展。
(2)趋同会计准则,增加反倾销胜算。据以往反倾销案例来看,我国遭受反倾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相符,导致别的国家对我们的会计核算不信任。企业产品的价格和成本都是通过会计资料来反映的,不同国家与企业的产品进行价格比较,通常是比较能公允反映会计事项的会计资料。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成为反倾销当局确定产品成本的最真实公允且可比的信息。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国际化,使我国产品成本的核算更加的趋同国际,增加了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程度,缓解了反倾销投诉的压力,为反倾销应诉提供有力的帮助,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统一会计交流语言,降低我国贸易成本
(1)统一会计交流语言,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投资者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当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借助会计资料来进行投资决策。如果两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不同,那产生的会计资料就会存在差异,当投资者对外投资时,很难准确的进行选择、判断和决策,并把投资资本高效率的进行配置,这就会导致资本的浪费。
(2)统一会计交流语言,节约会计资料对比成本。国际交往中,如果大家都说自己国家或者地区的语言,任何交流都必须通过翻译,这显然会对国际间的深入交流产生障碍,增加交易成本。同样的道理,当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会计准则的不同会导致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从而需要对不同的会计资料进行转化阅读,这样,就会增加许多本不必要的翻译成本。所以,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语言的国际化,可以减少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中的“语言”障碍,节约贸易成本。
3.3 会计准则国际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各企业均采用与国际统一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这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国内外信誉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均具有重要意义。把会计准则国际化,能让我们编出的财务会计报告更加趋向国际化,增加其他国家对我国报表的信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时,更容易对外反应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也更容易进行融资。
4 会计实务国际化的落实和发展
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指导会计人员编制出满足投资者使用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随着贸易往来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越来越重要。我国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改进,以便与国际更好接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为了使会计在实务上更加国际化。可是实际上,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不成熟,企业间的交易不规范,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允,严重影响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相比而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更加艰巨。
会计实务国际化难以落实的原因,首先是法制环境的制约。会计准则更新不断加快,有关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却迟迟没有更新,所以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法律空缺,或者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即使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出台,也难以认真执行。其次是企业领导不重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高,许多不进行对外贸易的小企业不予重视,认为事不关己。还有就是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对许多老会计来说无法在短时间完成,加之企业领导的听之任之,对财务會计信息的作用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导致我国会计信息长期难以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近些年来,我国在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太适应,致使会计准则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5 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会计国际化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优化经济结构,约束企业行为,促进社会和谐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更好的在企业中实行新会计准则,实现会计国际化发展,更快的和国际接轨。
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但是,会计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会计国际化在建设和完善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使其既能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凸显的问题,又能符合我国的国情。
针对在实际企业执行中出现的会计实务国际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的情况,应该(1)完善法律中关于财务会计的规定,规范关联交易,严格会计执法。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披露准则、公司决策程序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遏制有失公允的交易。(2)严格会计执法,包括对会计主体本身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同时对会计监督机构进行再监督。(3)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给企业的会计学习贯彻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会计进一步国际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不断满足国际化,在会计实务的实施中不断贯彻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加满足国际化,不断的朝前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范一筏.试析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J].《中国总会计师》,2008年02期.
[2] 吴水澎.会计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研究报告2008-2009[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1.
[4] 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8.
[5] 谭红旭.中国会计服务业国际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0.
[6] 朱光耀.聚焦——全球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
[7] 徐虹,林钟高.会计准则研究——性质、制定与执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
[8] 陈保郎.中国会计准则——概要、变化及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