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农村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学习观,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上都与城市中学有明显的差异,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我校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学 数学 教学方法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的问题吗?我想也竞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正确的学习观的树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问题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将来有什么用不清楚。另外,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别说是考不上大学,就是考上大学也上不起”,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一些家长所想的那样。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觉得难,也培养不起来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都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亲其生,让学生爱其师,进而热爱数学学科,。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经常挖苦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数学问题生活趣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枯燥、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应用问题,这样能使学生能够爱学。
3、利用中学生 “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剪开接在一起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在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培养。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提前将课堂上要学的内容进行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2=0求(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①(a+b-7)2+(a-b+7)2=0,②(a-b)2+(a+b)2,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a-b)2+(a-b)2=(a+b)(a-b)+(a+b)2,综合①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想方法,类比即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想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考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想方法。如: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切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以凯洛夫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活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农村教学 数学 教学方法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的问题吗?我想也竞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正确的学习观的树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问题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将来有什么用不清楚。另外,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别说是考不上大学,就是考上大学也上不起”,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一些家长所想的那样。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觉得难,也培养不起来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都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亲其生,让学生爱其师,进而热爱数学学科,。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经常挖苦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数学问题生活趣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枯燥、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应用问题,这样能使学生能够爱学。
3、利用中学生 “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剪开接在一起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在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培养。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提前将课堂上要学的内容进行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2=0求(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①(a+b-7)2+(a-b+7)2=0,②(a-b)2+(a+b)2,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a-b)2+(a-b)2=(a+b)(a-b)+(a+b)2,综合①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想方法,类比即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想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考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想方法。如: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切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以凯洛夫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活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