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笔记是门很少有人研究的学问。会做笔记的同学可能记得很简单,但却很有效。相反,有的同学上课时几乎一直在记笔记,笔记上密密麻麻,但课后几乎不看,因为看笔记和看书没有什么区别,如此记法,不仅效果差,还会影响听课。所以,学会做笔记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主人公之一:
王林丽。高考总分:635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01级学生。(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点:解决好听课与记笔记之间的冲突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问题。上课的时候,如果两者发生冲突,应该先听懂问题,还是应该先做好笔记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以先听懂老师对问题的分析为主,因为听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学习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如果只是一味记录,而忘记了去思考和理解,就实在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但是,如果遇到自己很难理解的问题,而且老师马上要讲解下一个内容,没有时间让你思考,就不妨先记录下来,下课时再仔细思考,直到弄懂为止。
主人公之二:
邓国宏。高考总分:612分。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02级学生。
★观点:记笔记要“对症下药”
记笔记时我喜欢“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做出不同形式的笔记。比如:记英语笔记时,我喜欢重点记录单词的新用法以及与汉语语言习惯相异的知识;记物理笔记时,我喜欢重点记录经典题目和物理基本模型……这种记笔记的方式,我从初三开始坚持至今,逐渐领悟出各科知识的特点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
以数学为例,我花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却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将其原因归根于找到了数学科目的特点并将脑力花在了刀刃上。之所以如此,与记笔记有很大的关系。记得初学数学时,我的笔记就是老师的言语记录,不得章法。后来通过分析科目特点,逐渐将老师的解题思想、精妙技巧和知识结构作为记笔记的重点,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笔记与一个人的思维紧密相连,如果可以摸索形成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笔记风格,那么便能掌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自然会促进该学科的学习。
主人公之三:
王巍。高考总分:647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1级学生。(E-mail:lorwin [email protected])
★观点:记笔记需要手和心同时运动
我做笔记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边用笔来记录,边琢磨、理解,往心里记,手和心同时运动。这样,基本上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知识我都学会了。要做到这一点,我的经验是:必须先预习,有一个思考的预热过程,同时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
我做笔记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页纸上都留出一块空白的地方,当自己觉得有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想法时,就赶紧记下来,课下和老师讨论解决。有时候老师会补充一些非重点的内容,但是比较有用,也可以记在留出的地方,这样就不会使笔记内容混乱、主次不分了。
主人公之四:
郭华。高考总分:654分。北京大学99级学生。
★观点:把一页分成两部分记笔记效果好
每门学科我至少有一个笔记本,对于语数外和物理、化学我还各自有一个错题本。对于笔记本,我通常用竖线把一页分为两部分。页面的左边部分用来记录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右边部分则用来写下自己对于左边内容的注释、补充或心得等等。当然,对于刚学习的新知识,当时是没有多少独特体会的,所以页面右边部分的那些内容大多是在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中加上的。
高一时,我把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心得体会随手乱写,书本上、试卷上,甚至是辅导书上都有我的笔迹。可是复习的时候非常不方便,需要把所有的资料全都打开。而现在,我把心得体会记在笔记本上了,复习时又方便、又清晰。
错题本用来记录那些在平时容易做错或考试时做错的题。当然不是所有的错题都要记下来,我只记录那些有代表性的错题,并在错题下详细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考前复习时我都会翻看错题本,提醒自己考试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敬请关注下期话题:考前的重要环节——复习)
初编辑/王一鸣
主人公之一:
王林丽。高考总分:635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01级学生。(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点:解决好听课与记笔记之间的冲突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问题。上课的时候,如果两者发生冲突,应该先听懂问题,还是应该先做好笔记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以先听懂老师对问题的分析为主,因为听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学习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如果只是一味记录,而忘记了去思考和理解,就实在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但是,如果遇到自己很难理解的问题,而且老师马上要讲解下一个内容,没有时间让你思考,就不妨先记录下来,下课时再仔细思考,直到弄懂为止。
主人公之二:
邓国宏。高考总分:612分。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02级学生。
★观点:记笔记要“对症下药”
记笔记时我喜欢“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做出不同形式的笔记。比如:记英语笔记时,我喜欢重点记录单词的新用法以及与汉语语言习惯相异的知识;记物理笔记时,我喜欢重点记录经典题目和物理基本模型……这种记笔记的方式,我从初三开始坚持至今,逐渐领悟出各科知识的特点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
以数学为例,我花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却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将其原因归根于找到了数学科目的特点并将脑力花在了刀刃上。之所以如此,与记笔记有很大的关系。记得初学数学时,我的笔记就是老师的言语记录,不得章法。后来通过分析科目特点,逐渐将老师的解题思想、精妙技巧和知识结构作为记笔记的重点,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笔记与一个人的思维紧密相连,如果可以摸索形成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笔记风格,那么便能掌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自然会促进该学科的学习。
主人公之三:
王巍。高考总分:647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1级学生。(E-mail:lorwin [email protected])
★观点:记笔记需要手和心同时运动
我做笔记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边用笔来记录,边琢磨、理解,往心里记,手和心同时运动。这样,基本上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知识我都学会了。要做到这一点,我的经验是:必须先预习,有一个思考的预热过程,同时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
我做笔记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页纸上都留出一块空白的地方,当自己觉得有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想法时,就赶紧记下来,课下和老师讨论解决。有时候老师会补充一些非重点的内容,但是比较有用,也可以记在留出的地方,这样就不会使笔记内容混乱、主次不分了。
主人公之四:
郭华。高考总分:654分。北京大学99级学生。
★观点:把一页分成两部分记笔记效果好
每门学科我至少有一个笔记本,对于语数外和物理、化学我还各自有一个错题本。对于笔记本,我通常用竖线把一页分为两部分。页面的左边部分用来记录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右边部分则用来写下自己对于左边内容的注释、补充或心得等等。当然,对于刚学习的新知识,当时是没有多少独特体会的,所以页面右边部分的那些内容大多是在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中加上的。
高一时,我把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心得体会随手乱写,书本上、试卷上,甚至是辅导书上都有我的笔迹。可是复习的时候非常不方便,需要把所有的资料全都打开。而现在,我把心得体会记在笔记本上了,复习时又方便、又清晰。
错题本用来记录那些在平时容易做错或考试时做错的题。当然不是所有的错题都要记下来,我只记录那些有代表性的错题,并在错题下详细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考前复习时我都会翻看错题本,提醒自己考试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敬请关注下期话题:考前的重要环节——复习)
初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