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朵荷花(外一章)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
  你好!
  我一直想成为别人脑袋里的虫。因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别人。
  虽说言为心声,可是人总有言不由衷的时候。在国内,我想知道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在国外,我更想知道老外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虽然也同他们在—起交谈,可是,总还有一种人心隔肚皮的感觉。据作者调查,他发现中国人和意大利人非常相似,都热爱家庭、爱热闹、爱吃面条、爱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作者的一位意大利朋友因工作需要在德国住了两年,刚刚住下没几天,就害起了思乡病,天天想着要回国。原因很简单,德国太寂寞了,她觉得同意大利相比,这里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来往,交不到知心的朋友,更没有面条,这一切真是难为她了。两年一到,她马上就离开了德国。可是她一到北京工作,马上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刻有说有笑,再也不提思乡的事了。作者说她就像一朵荷花,永远都离不开脚下的淤泥。永远都离不开生她养她的文化。我想这两种文化的相似,也许是马可·波罗的功劳吧!
  不知是为什么,我很喜欢这个比喻,我觉得自己也是那朵荷花。在国外居住了十年,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思乡的感觉。尽管澳洲的华人很多,这里也有中国城,中国的食品琳琅满目,自己也尽量身体力行,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那样去做。可是不管怎样,我总是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思乡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在诗歌《乡愁四韵》中是这样描述乡愁的滋味的: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我不是诗人,对我来说,首先,乡愁是文化上的饥渴。我每次回国,都要买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影碟和杂七杂八的书籍,看着那些丰富多彩的影碟和书籍,我只能怪航空公司太吝啬了,不然我还可以多带一些回来。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国内价格相对便宜,更重要的是有许多东西在这里买不到、平时好在还有网络,使我能知道国内的—些信息,不至于很落伍,只是觉得好多事情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这种文化上的饥渴并不是书籍和影碟可以解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滴凝聚成了“说不清,理还乱”的乡愁。
  其次,乡愁是胃肠上的饥渴,天天吃牛奶面包,总想吃一些家乡的风味,豆浆、油条、咸菜、酸菜都是我想吃的东西,我的胃并没有那么高贵。为了腌酸菜,我和妻子特意去买酸菜缸,在一家朝鲜店里看到了一个十分精致的缸,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要价120澳元,我们没舍得买。又在中国店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南方人煲汤用的锅,长得类似小号酸菜缸,标价25澳元,我们兴高采烈地搬回了家,白菜2澳元一颗,我们腌了两颗酸菜,因为缸太小,只能放进去两颗。我们就这样每年腌两颗白菜,不是很酸,但是总算可以吃到类似国内香喷喷的酸菜炖粉条了。我们可以讲英语,可以西装革履,可以假洋鬼子,可是却永远改造不了自己的中国胃。
  再有,乡愁是感情上的饥渴,虽然我的朋友不多,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在国内,尽管也打电话,也通信,但是,毕竟生活环境变了,许多的想法也变了,常常有一种话不投机的感觉,原来很亲近的朋友,也变得客气起来。当然最思念的还是自己的亲人,父母年龄大了,我有时希望自己能呆在他们身边,尽一份孝心。可是,我觉得更多的时候,还是他们在帮我们,妻生孩子,父母来帮忙,可是他们最多也只能呆一年,家里还有许多事情,许多牵挂,另外他们也是觉得这里太清静了,呆的时间久了,心里也不安起来。我想他们也属于荷花,离不开自己的故土。
  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的觉悟,我们有多么爱国,思乡就是一种情感,思乡就是—种感觉。思乡其实与政治无关,人们说这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正在变成国际村,我们要成为世界公民。可我却觉得无论变大还是变小,无论你身在何方,也无论你能否成为世界公民,思乡的感觉永远不会变,荷花永远都是荷花,永远都离不开脚下的淤泥。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写过一首《长相思》,我觉得表达了所有天下游子的思乡之情: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从古至今,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有思乡的感觉,无论何朝何代,也无论是什么国家,人们对故园的思念永远都会萦绕在自己的梦际,其实我们都是荷花。
  玮东
其他文献
阳光下的含笑花    那一年流浪在外,历尽了挫折失意,最后终于踏上了向北的列车,回家。然而所剩的钱只能买半程的车票,我只好走到哪里算哪里了。坐在火车上我已身无分文,夜色沉迷,疲惫使我困倦,饥饿却让我清醒,那份折磨难以描述,我坐在那里木然地看一本很久以前买的杂志。车厢里的人大多沉睡着,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没有睡,也拿着一本书在看,书名叫《爱的教育》。   时间慢慢地流逝着,手中的杂志已不知翻了多少遍
时光像一只手,抚过的地方,就再也回不去了。  我常常想起父亲唱歌的样子,父亲不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人,半生之中只听到过有限的几次。最近的一次是在母亲生日的家宴上,父亲抱着麦,像一个孩子一样带着略微羞涩的笑,很响亮的唱了一首老歌。  我趴在椅子背上,歪着头看窗外满街流光溢彩的霓虹,听大家轮流唱歌,然后我听到了父亲的歌声。父亲的嗓音依旧如往昔,在我有限的记忆里反复寻觅之后,终于重新叠合。父亲的歌声说不上婉
·1·    遇到周扬那年夏天,我刚从一家中等专科管理学院毕业不久。在一家死气沉沉的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有我不多,没我不少的行政管理工作。  因为一个好友快结婚了。所以休息时,拽上我去博览中心看家具展览。为了招揽生意,各个参展商都挖空心思,想尽花样,吸引顾客的眼球和注意力。有的摊位甚至招聘真人扮成各种卡通动物,每天100元酬金,但因为是夏天。天气炎热,所以很难招到人做。我一时童心大起,跑到一个展位前。
该那个男孩上场了,该他上场当着熟悉的同学和陌生的家长的面,去讲述自己的理想。在他之前。已经有同学说:“我长大要做一名律师”、“我长大要当精算师”、“我长大要当联合国的同声翻译家”……每个理想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男孩忽然胆怯了,因为他的理想与他们有些不一样。  “我,我——”站在臺上的男孩口吃起来,前排的女生笑出声,男孩的眼睛在人群中搜索着妈妈.妈妈在那儿。坐在角落里,正微笑地望着他。男孩忽然不紧
跟着80后、90后们赶时髦,我也常常去猫扑网,不看各种新闻和论坛上的奇谈怪论,而是去猫扑爱听,免费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歌曲。有人说听音乐就像冒险,说不定碰上什么,真是一点儿也不差,这不,就在几天前,我突然在一首歌里听到了这样的一句歌词:“……你们这些王八犊子啊……”听到这句歌词时,心想我一定会勃然大怒,振振有词地训斥一番,这种话也能写进歌词里?这样的歌还能唱出来?这也叫唱歌?可是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次
我并不像瑞士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历史讲稿》中说的那样。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祖国的变化从各个方面渗透到每个家庭中来,反映在每个人的身上。我给公司做新中国成立60年纪念方案的时候,上来那么多征文。当然会有惯性的歌颂,但我不能不被其中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感动,他们当然也包括我都是普通人,平民百姓,国家强大,作为百姓的我们才有好日子过。  A:我女儿前些日子结婚,给我买了一套套裙,那天女儿回家,把
上海人最讲究吃,上海人最讲究吃大闸蟹。在北方当成宝贝似的海蟹,是上不了上海人家的台面的。上海人讲究的,是吃河螃蟹,尤其是那美味绝口的大闸蟹。老上海,在店里一坐,一碟浸了姜末的镇江老醋,一壶煮开的绍兴黄酒,接着是一只或是两只红橙橙的大闸蟹。老上海们慢条斯理地戴上花镜,两袖往上一捋,这才下手开吃。吃大闸蟹不用刀又筷子,工具就在蟹的身上。吃大闸蟹是有程序的:揭开腹盖,放走热气,拧下一只螯,再用这只螯拨去
我的朋友最近心情非常糟糕。装修房子的工程终于结束了,房子里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完美无缺,可是如果你走进新装修的浴室,就会发现窗户框上有一个“大”坑,当然,你得走近一点才能看到。可是不管怎么说,坑就是坑,很容易就看出来,你说是不是呢?一定是装修的工人在安装窗户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窗户框凿下了一块。  她花了很多钱来装修房子,她理所当然期望一切都完美无缺。现在,她的眼睛一刻也离不开窗户框上的那个小坑了。她
阿妹终于不再让我修理她的那台飞人而买了一台胜家电动缝纫机,她劝我把家里那台老蝴蝶缝纫机扔了,也买个电动的,说新机器好使极了,功能巨多,有24种花迹线,还可以锁边、锁扣眼儿、卷边……  一个人要想做到不为物喜,不以己悲,真的需要高深的修行。我像中年男人向往少女一样,向往电动缝纫机的种种好处,也知道我那个小小的蜗居放一个大大的老旧缝纫机有多么不合适,但是,我舍不得。想到日本的一个节日,怕家中的旧物成精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411名高中生进行了团体问卷调查,探讨了各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教师的积极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教学技能、支持帮助维度预测力最大;②教师教学行为对不同学习效能感水平学生的课堂参与作用不同。低效能感学生的课堂参与受教师的消极教学行为尤其是不公平行为的负性影响更多,受教师积极教学行为的积极影响较少。  [关键词]教师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