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安德鲁·劳艾德·韦伯的名字与音乐剧是划等号的,毋庸质疑,韦伯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剧天才。这位英国人曾囊获无数音乐剧奖项,创作了《歌剧魅影》、《艾薇塔》等传世之作,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了双重成就,但由此便给韦伯冠以神话光环,那也是可笑的,他在中国引起的神话效应只能说明中国音乐剧从业者的视野狭隘。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猫》更像一部儿童音乐剧。它的戏剧性并不是很强,以舞蹈为主,但《猫》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它的华丽和喧闹气氛吸引了儿童和类似儿童的美国人,是童真把观众带进了剧院。
另外,歌曲“Memory”推动了《猫》的成功。这首音乐剧中重要的“11点歌曲”把《猫》推上了经典剧目的宝座。在《猫》没有上演之前,精心策划的歌曲“Memory”就强势推出并一炮而红,成为蜚声国际的名曲。“Memory”带动很多观众走进剧院,使《猫》剧在11点时煽情无比,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韦伯的音乐剧,从音乐价值来看,最成功的是《歌剧魅影》,从舞蹈和舞美角度来看,最成功的才是《猫》,但《猫》的影响力大大超越前者。严格来讲,《猫》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营销手段,而非艺术价值。而正是因为这种商业运作的成功,把韦伯推向了世界级音乐剧大师的地位。
4大名剧之外的5部完美之作
除了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之外,在音乐剧发展的百年长河中,以下5部音乐剧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从音乐剧本身来讲,它们在剧本之本、剧词之核、舞蹈之灵、音乐之魂、舞美之境的结合上堪称完美。
《演艺船》(《Show Boat》)[1927]
在《演艺船》公演之前,音乐剧一直被视为“头脑简单”的代名词,是一场场插科打诨与女人的大腿相联系的大杂烩演出。1927年《演艺船》横空出世,它以厚重的内涵和生动的表演,向世人展开了一副广阔的生活画卷,扭转了世人对音乐剧的看法。
剧中许多精彩的歌曲片段与故事都融合成一体,如《老人河》、《我为什么爱你》、《假装》等,尤其是《老人河》,经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后,成为风靡世界的流行歌曲,甚至在美国独立日这样隆重的节日庆典中都被演奏。
《俄克拉荷马》(Oklahoma)[1943]
《俄克拉荷马》是小哈姆斯坦和罗杰斯合作的又一部经典音乐剧,它最大的贡献是将音乐、舞蹈紧密地与故事相结合。它的成功加固了音乐剧的概念:音乐、舞蹈和表演的综合。同时也奠定了古典音乐剧的基础。
《俄克拉荷马》破天荒地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辽远神奇的美国西南部风光,“美丽的清晨”、“带花边顶篷的马车”、“人们会说我们相爱”、以及合唱的“俄克拉荷马”等歌曲,借词作者小哈姆斯坦那支曼妙之笔,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田园的风情画和一首首清新激荡的美国爱情诗,曲作者罗杰斯凭借着伟大的构思和天赋的音乐激情,也为该剧创作了众多首千古绝唱。
《奥利弗》[1960]
由英国音乐剧之父莱昂内尔·巴特 ,改编自《雾都孤儿》的《奥利弗》是一部充满了英国式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的,激动人心、险象环生的音乐剧。它是第一部打入百老汇英国音乐剧,演唱和表演都是英国传统式的。剧中小主人公的滑稽、感人、孤独、恐惧的情感空间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回味无穷的理由。
剧中那首“只要他需要我”表现了一个沉浸在爱情中的盲目女子对情人毫无保留的爱,这首歌曲也成为音乐剧的经典爱情歌曲之一;而孤独恐惧的奥利弗提出的感人问题“爱在哪里”长久以来更深深地打动着听众的心。
《屋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1964]
《屋顶上的提琴手》可以说是哈尼克和鲍克创作的最著名的音乐剧了。这部作品的标题来自著名画家凡高的一幅画,提琴手站在屋顶上试图拉出悦耳的音符,象征的是东欧犹太民族所受的煎熬。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音乐剧,朴素而且冷静,绝无其他音乐剧所常有的喧嚣与热闹。剧中采用了东欧犹太曲调的简单旋律,充分表达了镇上这些犹太人的幽默、自豪而又恪守尊严的特性。哈尼克的歌词尤其出色,措辞文雅贴切,感情含蓄,体现了作者对爱、理解或宽容的追求与颂扬。在“日出日落”、“媒人,媒人”、“泰维的梦”、“传统”等一系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歌曲中,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共存,而剧中人物轻快的演唱,又隐隐流露出对不确定命运的恐惧和无奈。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1998]
与一般传统音乐剧强调的美声或古典的走向不同,作曲者在《巴黎圣母院》的基本音乐架构中纳入了大量流行音乐的因素,在强烈的摇滚旋律的包装之下,其乐曲具有震慑人心的魅力。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圣母院》完全运用了流行唱法,没有融入一点美声唱法,这是《巴黎圣母院》追求纯粹流行风格的姿态。这出剧使用预先录制好的配乐替换了传统音乐剧的现场交响乐团,如果你闭上眼睛,会感觉这是一张法国流行音乐的精选辑,而不是一部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