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从五方面简要分析了苏州园林的漏窗之美,包括“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漏景之美、“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借景之美、“光影斑驳、变幻莫测”的光影之美、“变化与统一”的图案之美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之美,对认识与欣赏苏州园林的漏窗之美有一定引导作用。
关键词:苏州园林;漏窗;漏景;借景;光影;图案;意境
徜徉于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总有赏不完的景,人们或被其高超的写意艺术手法而吸引,或为其“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空间艺术而赞叹,也可能为那些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意境深远的漏窗而感动。苏州园林的漏窗与一般建筑的窗大不一样。贝聿铭先生曾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的确,透过那些造型各异的漏窗,风景宛然如画,别有一番“花影遮墙,峰峦叠窗”的意趣,令人不由生起一探究竟的兴趣。
漏窗,也称为花墙洞、花窗、漏花窗,是在造型各异的窗框中镶嵌各种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形成一种极具装饰性的透空窗。其高度常以一般人的视平线为标准,以便游人赏景。漏窗的存在,不仅起到了基本的通风与采光的作用,更为我们带来了多重美的享受。如果说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漏窗亦是园林的“眼睛”,使园林顾盼有致而神采飞扬。透过这独特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领略到不一样的美。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漏景之美
漏景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之一,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形成,如漏窗、漏墙、漏屏风等,苏州园林的漏窗便是表现漏景之美的典型。由于漏窗比空窗多了丰富多样的窗芯图案,与景色全观的框景之美自然也不一样。透过虚实参半的漏窗,所看到的景致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显得含蓄内敛而空间深远,有效激发起游人们探景寻幽的兴致。如进入留园后,从曲溪楼转至西楼的一段过渡性小空间里,墙上设有两处窗芯线条柔和流畅的漏窗,透過漏窗,可隐约看见窗外充满生机的山石花木与精巧轻盈的亭台楼阁,形成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绝美图画,园中的游人宛如画中游一般。漏窗后的风景好似看得见,又似看不见,与追求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趣味相契合,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苏州园林是在极有限的空间中造景,为了满足产生空间无限的效果,常不遗余力地使用各种方法来扩大空间感。单一的空间若无分隔会令人一眼便望到底,没有层次变化,而有分隔无渗透只会使空间更加闭塞,只有既有分隔又有渗透才会令人从一处空间看见另一处空间,空间的层次变化才成为可能,视线得以延伸,想象得以延展,空间感自然被无形扩展。而漏窗的漏景之美就有效地使园林空间在分隔中有了渗透,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增加了园林的景深感与空间感,使其小中见大、有限中见无限。
二、“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之美
“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可见漏窗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基本的实用功能,还务必使窗外有景可赏、有景可借,并能避免外人窥见园内境况,园内又能很好地观赏到窗外景色。借景亦是中国传统园林尤为常用且无比重要的一种构景手法,正所谓园林巧于因借。借景的方式有很多,所借之景也丰富多彩,可借湖光山色,借繁花烂漫,借天光云影……而“开窗莫妙于借景”。透过漏窗,可将窗外一切美景纳入园内,使其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简单的一扇窗,就能给园内增添无限风光,何乐而不为?且窗外景色时刻变幻无穷,形成一幅幅动态的天然图画。也难怪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是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总以便面收之。而便面之制,又绝无多费,不过曲木两条、直木两条而已。世有掷尽金钱,求为新异者,其能新异若此乎?”
苏州园林中利用漏窗借景的佳例很多,苏州沧浪亭与怡园复廊隔墙上的各式漏窗就是典型代表。如沧浪亭本无水,为了营造园内有水的感觉,在园子东北角设置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复廊,并在墙上布满了虚实相间的漏窗,有用山石假山砌筑河岸,令游人还未入园就有身在园中之感,入园后透过通透的漏窗,又觉园外河池水景就是在园中一般。因而,复廊上的漏窗使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及建筑互为因借,极好地扩展与增添了园林的景致,且不留痕迹。
三、“光影斑驳、变幻莫测”——光影之美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一直被广泛用于各大艺术与设计领域,如摄影、绘画、园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就特别擅于运用光影来营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光之教堂”是其成名代表作,教堂的魅力便在于其内部一面墙上开了一十字形洞口,使光线照射入室内形成光影交叠的震撼力,有效给信徒们营造了一个无比圣洁、纯净的世界。《园冶》中的“梧阴当庭”“窗虚蕉影玲珑”也是描写园林植物的光影美。古代也有不少描写光影的诗句,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又如朱熹的“天光云影共徘徊”,可谓不胜枚举,可见光影的魅力早被人们所察觉,并且人们能巧妙地利用光影来营造美好的空间环境。
含蓄雅致的漏窗,使阳光透过虚实相间的花纹图案,瞬间就能变幻出一幅幅斑驳迷离的光影图画。一正一倒,一实一虚,可望而不可及,虚实相映的奇妙景象令漏窗之美妙趣横生。苏州园林的窗几乎都是不雷同的,这意味着漏窗的光影之美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漏窗的花纹图案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形成的光影效果亦不一样,使其不仅光影斑驳,且变幻莫测,似乎充满了无尽的生气。
四、“变化与统一”——图案之美
苏州园林的漏窗窗框形制多样,有规则的几何形,有柔美的自然形,亦有文雅的器物形。比起窗框形制,漏窗图案要丰富得多,苏州园林的漏窗图案就达数百种之多。总体上可分为几何形与自然形两大类,也常见二者结合于一体的。常见的几何形图案有套方、回纹、万字、冰纹等,常见的自然形图案以植物花卉为主,亦有不少动物、器物与文字符号等,几乎一切美好的事物形象都可作为漏窗图案。不同的图案呈现出不同的美,如:几何纹简洁明朗,具有现代感;自然纹舒展流畅,柔和而充满生机。 漏窗图案不仅千姿百态,且极具形式美感。透过这些精美的图案,可窥见其后的形式美法则,包括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如同一段墙上的漏窗往往从整体上看都采用近似的造型,但细看时,会发现每扇窗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即统一中求对比。又如苏州狮子林中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从总体看是比较统一的,但每扇窗又都是有差别的。每扇窗的图案看上去是统一的,如“琴”窗以冰纹为主,“棋”与“书”窗以植物花纹为主,“画”窗以回纹为主。同时,每处图案又都是充满對比的:“琴”窗中间的琴是较长的直线,冰纹间还散落着小小的梅花,直线的冰纹与梅花形成直与曲、刚与柔的对比,冰纹与琴亦形成长与短、疏与密的对比;“书”与“棋”窗的植物花卉自然纹与中间的书、棋几何纹形成对比;“画”窗亦然,直线的回纹与中间曲线的画卷纹形成对比。只有统一而无变化显得呆板无生气,而只有变化无统一会显得杂乱无章,唯有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不忘统一方能既和谐均衡又生动形象。
五、“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之美
苏州园林的漏窗图案不仅给人直接的视觉形式美,也富含丰富的内涵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构件与装饰部件,亦是园主人的追求向往、思想品格与审美情操的表现与寄托。
其表达方式有直接式的,此种方式往往直接采用图案中间镶嵌文字的形式,如苏州沧浪亭中的“福”“禄”“寿”“喜”漏窗与拙政园玲珑馆旁廊道上的“喜”字漏窗,就是直接、明了地表达园主人对喜事连连、健康长寿等美好愿景的期盼。不过,间接式表达才是苏州园林漏窗图案寓意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是利用图案的谐音来表达,如以松、鹤同构作为漏窗图案来寓意松鹤延年、健康长寿,以五只蝙蝠的形象来象征五福临门,以花与瓶的组合构图来表达平平安安之意等。亦可以用图案的象征隐喻性来表达,如以石榴图案表达对多子多孙的希望,以梅花图案象征品格高洁与坚持操守等。苏州狮子林小方厅后院墙上的四雅漏窗,图案中间设置着琴、棋、书、画形象,不但丰富了漏窗造型,增添了美感,还表明园主人是饱读诗书、精通棋艺音律的儒雅之士,传达出主人高雅的兴趣爱好的艺术品味。
苏州园林漏窗图案的内涵与象征寓义远不止这些,可见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这使游人欣赏漏窗时,不再只是停留在图案构成的形式美上,还会使游人浮想联翩,使其沉醉于更加迷人的意境美中。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翘楚与骄傲,其中的漏窗由于体量小巧往往不似其他景观那么突显,但作为园林中的点眼之笔,当你停下脚步慢慢观赏、细细品味时,一定会发现它有许多不易发现的美。欣赏漏窗就是品读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看到其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的形式美,更要去感受与领会其间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李世葵,刘金鹏,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李渔.闲情偶寄[M].王永宽,王梅格,注解.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5]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
关键词:苏州园林;漏窗;漏景;借景;光影;图案;意境
徜徉于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总有赏不完的景,人们或被其高超的写意艺术手法而吸引,或为其“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空间艺术而赞叹,也可能为那些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意境深远的漏窗而感动。苏州园林的漏窗与一般建筑的窗大不一样。贝聿铭先生曾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的确,透过那些造型各异的漏窗,风景宛然如画,别有一番“花影遮墙,峰峦叠窗”的意趣,令人不由生起一探究竟的兴趣。
漏窗,也称为花墙洞、花窗、漏花窗,是在造型各异的窗框中镶嵌各种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形成一种极具装饰性的透空窗。其高度常以一般人的视平线为标准,以便游人赏景。漏窗的存在,不仅起到了基本的通风与采光的作用,更为我们带来了多重美的享受。如果说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漏窗亦是园林的“眼睛”,使园林顾盼有致而神采飞扬。透过这独特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领略到不一样的美。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漏景之美
漏景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之一,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形成,如漏窗、漏墙、漏屏风等,苏州园林的漏窗便是表现漏景之美的典型。由于漏窗比空窗多了丰富多样的窗芯图案,与景色全观的框景之美自然也不一样。透过虚实参半的漏窗,所看到的景致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显得含蓄内敛而空间深远,有效激发起游人们探景寻幽的兴致。如进入留园后,从曲溪楼转至西楼的一段过渡性小空间里,墙上设有两处窗芯线条柔和流畅的漏窗,透過漏窗,可隐约看见窗外充满生机的山石花木与精巧轻盈的亭台楼阁,形成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绝美图画,园中的游人宛如画中游一般。漏窗后的风景好似看得见,又似看不见,与追求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趣味相契合,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苏州园林是在极有限的空间中造景,为了满足产生空间无限的效果,常不遗余力地使用各种方法来扩大空间感。单一的空间若无分隔会令人一眼便望到底,没有层次变化,而有分隔无渗透只会使空间更加闭塞,只有既有分隔又有渗透才会令人从一处空间看见另一处空间,空间的层次变化才成为可能,视线得以延伸,想象得以延展,空间感自然被无形扩展。而漏窗的漏景之美就有效地使园林空间在分隔中有了渗透,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增加了园林的景深感与空间感,使其小中见大、有限中见无限。
二、“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之美
“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可见漏窗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基本的实用功能,还务必使窗外有景可赏、有景可借,并能避免外人窥见园内境况,园内又能很好地观赏到窗外景色。借景亦是中国传统园林尤为常用且无比重要的一种构景手法,正所谓园林巧于因借。借景的方式有很多,所借之景也丰富多彩,可借湖光山色,借繁花烂漫,借天光云影……而“开窗莫妙于借景”。透过漏窗,可将窗外一切美景纳入园内,使其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简单的一扇窗,就能给园内增添无限风光,何乐而不为?且窗外景色时刻变幻无穷,形成一幅幅动态的天然图画。也难怪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是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总以便面收之。而便面之制,又绝无多费,不过曲木两条、直木两条而已。世有掷尽金钱,求为新异者,其能新异若此乎?”
苏州园林中利用漏窗借景的佳例很多,苏州沧浪亭与怡园复廊隔墙上的各式漏窗就是典型代表。如沧浪亭本无水,为了营造园内有水的感觉,在园子东北角设置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复廊,并在墙上布满了虚实相间的漏窗,有用山石假山砌筑河岸,令游人还未入园就有身在园中之感,入园后透过通透的漏窗,又觉园外河池水景就是在园中一般。因而,复廊上的漏窗使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及建筑互为因借,极好地扩展与增添了园林的景致,且不留痕迹。
三、“光影斑驳、变幻莫测”——光影之美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一直被广泛用于各大艺术与设计领域,如摄影、绘画、园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就特别擅于运用光影来营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光之教堂”是其成名代表作,教堂的魅力便在于其内部一面墙上开了一十字形洞口,使光线照射入室内形成光影交叠的震撼力,有效给信徒们营造了一个无比圣洁、纯净的世界。《园冶》中的“梧阴当庭”“窗虚蕉影玲珑”也是描写园林植物的光影美。古代也有不少描写光影的诗句,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又如朱熹的“天光云影共徘徊”,可谓不胜枚举,可见光影的魅力早被人们所察觉,并且人们能巧妙地利用光影来营造美好的空间环境。
含蓄雅致的漏窗,使阳光透过虚实相间的花纹图案,瞬间就能变幻出一幅幅斑驳迷离的光影图画。一正一倒,一实一虚,可望而不可及,虚实相映的奇妙景象令漏窗之美妙趣横生。苏州园林的窗几乎都是不雷同的,这意味着漏窗的光影之美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漏窗的花纹图案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形成的光影效果亦不一样,使其不仅光影斑驳,且变幻莫测,似乎充满了无尽的生气。
四、“变化与统一”——图案之美
苏州园林的漏窗窗框形制多样,有规则的几何形,有柔美的自然形,亦有文雅的器物形。比起窗框形制,漏窗图案要丰富得多,苏州园林的漏窗图案就达数百种之多。总体上可分为几何形与自然形两大类,也常见二者结合于一体的。常见的几何形图案有套方、回纹、万字、冰纹等,常见的自然形图案以植物花卉为主,亦有不少动物、器物与文字符号等,几乎一切美好的事物形象都可作为漏窗图案。不同的图案呈现出不同的美,如:几何纹简洁明朗,具有现代感;自然纹舒展流畅,柔和而充满生机。 漏窗图案不仅千姿百态,且极具形式美感。透过这些精美的图案,可窥见其后的形式美法则,包括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如同一段墙上的漏窗往往从整体上看都采用近似的造型,但细看时,会发现每扇窗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即统一中求对比。又如苏州狮子林中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从总体看是比较统一的,但每扇窗又都是有差别的。每扇窗的图案看上去是统一的,如“琴”窗以冰纹为主,“棋”与“书”窗以植物花纹为主,“画”窗以回纹为主。同时,每处图案又都是充满對比的:“琴”窗中间的琴是较长的直线,冰纹间还散落着小小的梅花,直线的冰纹与梅花形成直与曲、刚与柔的对比,冰纹与琴亦形成长与短、疏与密的对比;“书”与“棋”窗的植物花卉自然纹与中间的书、棋几何纹形成对比;“画”窗亦然,直线的回纹与中间曲线的画卷纹形成对比。只有统一而无变化显得呆板无生气,而只有变化无统一会显得杂乱无章,唯有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不忘统一方能既和谐均衡又生动形象。
五、“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之美
苏州园林的漏窗图案不仅给人直接的视觉形式美,也富含丰富的内涵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构件与装饰部件,亦是园主人的追求向往、思想品格与审美情操的表现与寄托。
其表达方式有直接式的,此种方式往往直接采用图案中间镶嵌文字的形式,如苏州沧浪亭中的“福”“禄”“寿”“喜”漏窗与拙政园玲珑馆旁廊道上的“喜”字漏窗,就是直接、明了地表达园主人对喜事连连、健康长寿等美好愿景的期盼。不过,间接式表达才是苏州园林漏窗图案寓意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是利用图案的谐音来表达,如以松、鹤同构作为漏窗图案来寓意松鹤延年、健康长寿,以五只蝙蝠的形象来象征五福临门,以花与瓶的组合构图来表达平平安安之意等。亦可以用图案的象征隐喻性来表达,如以石榴图案表达对多子多孙的希望,以梅花图案象征品格高洁与坚持操守等。苏州狮子林小方厅后院墙上的四雅漏窗,图案中间设置着琴、棋、书、画形象,不但丰富了漏窗造型,增添了美感,还表明园主人是饱读诗书、精通棋艺音律的儒雅之士,传达出主人高雅的兴趣爱好的艺术品味。
苏州园林漏窗图案的内涵与象征寓义远不止这些,可见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这使游人欣赏漏窗时,不再只是停留在图案构成的形式美上,还会使游人浮想联翩,使其沉醉于更加迷人的意境美中。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翘楚与骄傲,其中的漏窗由于体量小巧往往不似其他景观那么突显,但作为园林中的点眼之笔,当你停下脚步慢慢观赏、细细品味时,一定会发现它有许多不易发现的美。欣赏漏窗就是品读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看到其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的形式美,更要去感受与领会其间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李世葵,刘金鹏,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李渔.闲情偶寄[M].王永宽,王梅格,注解.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5]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