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可以放出声音的金唱片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唱的首届“金唱片奖”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销量,而且还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将德艺双馨和唱片的实际发行量作为主要的评选标准。在1989-1995年间获得过“金唱片奖”的艺术家之中有人曾经非常自豪地炫耀他得到的奖牌是一张可以放出声音的镀金唱片。
  


  首届“金唱片奖”的颁奖活动不仅激发了文艺界的创作热情,也为音像界树立了一个行业自律:音像产品要对社会负责、对音像消费者负责、对艺术创作者负责。
  
  二十年前的1989年,当时还是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中国唱片总公司创办了首届“金唱片奖”,并于同年10月在北京饭店举行了一场简朴却又非常隆重的颁奖仪式,当时现场云集了包括国内的音乐界、戏曲界、曲艺界几乎所有的顶尖艺术家。
  侯宝林、骆玉笙、张君秋、俞振飞、常香玉、李焕之、乔羽、郭兰英、朱逢博、李谷一、彭丽媛等78位艺术家分获各类金唱片奖,此举不仅在国内的文艺界引起了轰动,也震惊了当时皆处在创业时期的国内的300余家音像公司,尽管这只是中国唱片公司的一个内部奖项,却由于首次在国内引进了“金唱片”的概念,并充分地向国人展示了它的含金量,而成为了典范。今天再次回首金唱片奖,的确是值得回味和深思。
  
  金唱片奖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时刻,也是新中国唱片历史的开端。刚刚参加了开国大典集体歌舞表演的张允琴接到了上级的调令,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唱片组报到。虽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这个唱片组成立之前的1949年6月3日,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胶木唱片——“解放区的天”就已经在上海的“大中华唱片公司”诞生,但是隶属于新中国的第一家唱片机构——中唱,就是从张允琴担任编辑的这个唱片组开始的。
  现今的年轻人可能以为,唱片仅仅只是娱乐的商品属性,几乎难以想象唱片曾经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传媒,在新中国的六十年发展史中创建了非常重要的功绩,尤其是在电视传媒尚未在国内普及的前三十年。
  既然中唱的历史是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唱片组开始书写,唱片就是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的各级广播电台传送党中央精神和指示的最主要的载体,在中唱的资料室至今保存着大量当年刻录发行的共和国领袖在各个时期的重要讲话的录音唱片。
  鉴于唱片的重要性,中唱机构在建国五十年之前一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直接管理,出版发行每一个文艺节目都需要通过由三十余人组成的中唱艺委会的审查。1949——1979年之间,全国只有中唱一家唱片出版单位,中唱那三十年间出版发行的文艺类唱片就成为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历史载体,胶木和塑料唱片成就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并让他们的经典作品铭刻成为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作为中唱最资深的老编辑,张允琴每当回忆中唱这段历史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那时候中唱在人民心中就如同今天的中央电视台。
  1979年,盒式磁带录音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风靡全国,并像自行车一样普及到百姓家庭,人们可以不再为听一个文艺节目而对广播电台期待和守候,中国家庭真正可以自主地去欣赏文艺节目的历史,应该是从盒式录音机的普及开始的。作为唱片的新载体,盒式录音带节目源成为了1970年末——1980年代最为敏感的话题。用录音机录什么?听什么歌曲?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焦点之一。在全国性的对录音带音源的渴求和呼声之下,隶属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的诞生终于打破了中唱独奏中国三十年的格局。第一批国产立体声录音带从广州狂销全国,随后,中唱也开始发行盒式录音带。于是,港台盒带音乐文化与内地盒带音乐文化形成了对垒,人们在对文化生活质量的追求过程中与主管文化意识的管理者之间也形成了矛盾。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歌曲《乡恋》为焦点,其后,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和中唱广州公司出版的录音带由于有人举报其中有“靡靡之音”,也都有过而被勒令禁售和销毁的经历。为了占领并巩固新生的录音带市场,在1980年代,全国先后诞生出300余家音像公司,但是,制作什么内容?发行什么音带?能否粗制滥造或肆意仿冒原声带?是漠视“囚歌”的四处传播?还是容忍恶搞语录歌曲的音带畅销?这些新的问题又摆到了管理部门的面前。
  作为几十年兼顾国家政治传媒与文化传媒事业并且拥有丰硕成果的中国唱片总公司在此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全国音像界的“排头兵”。“金唱片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伴随着庆贺新中国诞辰四十周年、中唱成立四十周年,在广电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植下,由时任中唱公司总经理刘森民等人的策划下而诞生的。
  
  首届“金唱片奖”的含金量
  
  “金唱片”,顾名思义就是含金量高的唱片,国际上通用的评判标准就是发行量,起评标准一般为一百万张或者更高,香港的歌星奚秀兰1984年在内地举行演唱会的宣传广告就打着“白金唱片得主”,这大概是国内第一次接触“金唱片”这个概念。与国际上的金唱片评奖所不同的是,中唱的首届“金唱片奖”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销量,而且还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将德艺双馨和唱片的实际发行量作为主要的评选标准。从首届的获奖名单中就可以看出这些位顶尖艺术家的确有着骄人的唱片发行量,很多位甚至达到了三百万——五百万张,这其中包括了相同节目的录音带产品和密纹唱片产品。与国际的金唱片奖相比有所创新的是,首届“金唱片奖”还将中国特有的戏曲、曲艺唱片列入评选范围,并对音乐的创作者颁发了“金唱片奖”,李焕之、王莘、乔羽、刘炽、施光南等人获奖。
  此后的几年中,音像界诞生了“西北风”歌曲诸多专辑、“红太阳”系列大联唱专辑、校园民谣等等可以载入中国音像史的经典产品。中国的音像事业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在这个繁荣期内,中唱也曾在1992年——1995年期间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金唱片奖”。虽然评选视角还是局限于中唱自己的产品,获奖者和获奖作品也依旧具有令人信服的含金量。只是纵观这三届“金唱片奖”的获奖名单,难免让人感觉这是对中国老艺术家为中国唱片事业无私奉献的一次答谢或者说是总结,而面对老一辈艺术家为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一张小小的金唱片又怎能够涵盖的了呢。
  1995年以后,中唱的“金唱片奖”停办。在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唱片公司也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管辖中脱离,虽然在2003年底,中唱又重新舞起金唱片的大旗,并冠以“中国金唱片奖”,而且面向全国的音像行业评选。但是时过境迁,中唱近十几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几乎没有符合国际金唱片奖评选标准的产品面市,并且难以站立到中国音像界排头兵的地位,如此一来,它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商业目的性难以令整个音像出版业信服。在1989-1995年间获得过“金唱片奖”的艺术家之中有人曾非常自豪地炫耀他得到的奖牌是一张可以放出声音的镀金唱片;时至今日,物是人非,含金量已大打折扣。如果“金唱片奖”能够继续由国家主管音像的权威机构主办,并能借此合理合法评选,或者中国音像界能有重塑辉煌的一天。
其他文献
1、他们站在指挥台上都太紧张了,有的学员一上指挥台胳膊都抬不起来,禁不住地哆嗦,经过两周后的训练却能够自信地带领和控制乐队了。  2、有的学员的指挥动作很夸张,大师模仿并纠正一些学员的不雅的手法,比如“你在洗衣服,晾衣服吗”?   3、对拍子也不规范,有的完全是打反拍子。  4、指挥的时候很少听乐队,经常在自己想象的音乐中,完全和乐队脱节了。处理不好收放,该帮忙的时候帮不上,打拍子的居多,做音乐的
期刊
现场播报    许多人对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全部记忆,好像只有一段“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新年前夕,欣闻中国音乐学院新音乐厅上演该剧“青春版”。第一次听《小二黑结婚》全剧,照例预习功课,那个发生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故事、那些围绕“模范神枪手”小二黑的人物,在脑海里清晰地勾勒出大致的轮廓。2008年12月26日晚,现场来了许多人,满眼青春焕发的后生中间,几位华发丛生的前辈格外引人注目,原
期刊
本报讯(记者 紫茵)12月6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人民音乐出版社承办的“放歌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演唱会”将登陆世纪剧院。此前,“2008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音乐会”12月2日、3日也在这里举行。  人音社社长吴斌介绍,“放歌30年”大型演唱会主题内容,来自该社最新出版的《放歌30年》,这本歌集收录了改革开放30年最富时代特征与艺术个性的49首歌曲代表作,戴玉强、
期刊
青岛交响乐团进京预演访美    11月25、26日,青岛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为明年赴美演出热身。包括了陈怡《钢琴协奏曲》和叶小纲《琵琶协奏曲》两首国内首演中国作品和韦伯《自由射手》序曲及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两场演出同样精彩。业内人士认为,青岛交响乐团正在向一个成熟的职业乐团靠拢。    索尼用老照片来赚钱    唱片业不景气是多年来不争的现实,索尼为了度过困难时期决定将盈利点“延伸到音乐之
期刊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80年代响彻大街小巷的《上海滩》主题歌让普罗大众都能拗口吐出深情的广东音,在上世纪末的十多年时间里,华语流行音乐领域出现罕见现象——一种为大多数国民所听不懂的方言成为了引领流行音乐趋势的主流声音,这就是粤语歌曲。从香港蔓延至广东省,然后一路北上,细软缠绵的粤语歌曲与影响大部分北方的台湾歌曲分庭抗礼,一时间舌尖轻抵上颌,粤语歌曲在80-90年代风光无限。  填词人黄
期刊
台前幕后    10年前,当李捍忠和马波还是情侣,《不定空间》是两人共同创作的首部作品;10年后,二人再次把该作搬上舞台,11月22日晚在民族宫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李捍忠和马波,雷动天下舞团的夫妻档,从1997年的《不定空间》开始,两人陆续合作编排了《满江红》《冷箭》《十三幺》等经典作品。“他主要负责大的框架,前期整体方案,而我则具体去编动作。印象中我们没有特别尖锐的冲突,两个人互相坦诚自己
期刊
中国合唱事业蓬勃兴盛的势头有目共睹,而业界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开始有所关注。从“桂子山·2008中国合唱发展高峰论坛”传出的声音,可以检索到理性的思索、深刻的探讨、鲜明的观点。国内音乐史学领域最高权威之一汪毓和教授认为,这次论坛围绕中国合唱的现状,从宏观到微观深度触及创作表演、教育教学;国内合唱指挥泰斗杨鸿年教授认为,这件事非常了不起,从一开始就注重学术性。同合唱艺术相关的作曲、指挥、声乐、器乐、
期刊
热点出击    11月25、26日,青岛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两场,这是青交自5月份参加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演出  后,今年第二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也是他们春节期间赴美演出前的一次热身。    两部中国作品首演    11月25日的首场音乐会由胡咏言担任指挥,其中两首国内首演的中国作品颇为引人注目,分别是陈怡的《钢琴协奏曲》和叶小纲的《琵琶协奏曲》。陈怡的钢琴协奏曲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期刊
音乐鉴赏(配CD)(公共艺术与人文素养丛书)/王安国定价:32.00  ISBN 978-7-5621-4050-4    或许你正苦恼于缺乏音乐教育,看不清音乐的天地有多么的瑰丽动人;又或许你喜欢音乐,却不知该从哪里入手,去全面了解音乐。或许,你正期盼,有这样一位导师,可以带你去音乐的海洋遨游,去谛听那让孔圣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悠扬乐音……  著名音乐教育家王安国、方智诺、孟维平倾注大量心血,编撰成
期刊
11月23日下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典雅的北京皇家粮仓举办了“英国新潮戏剧展”戏剧制作论坛。中英戏剧同行从不同角度分别就戏剧的创作制作过程、如何支持和推广实验戏剧、剧团的创建、项目筹款等话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戏剧工作者提供了戏剧创作和制作方面难得的交流机会。    论坛上,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孵化机构英国巴特西艺术中心(Battersea Arts Center)艺术总监大卫·加布介绍了该中心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