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回我们讲了原生动物草履虫的故事。自然界中,除了原生动物外的其他动物都是后生动物。而后生动物里最原始的一种,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如果你对海绵宝宝的了解仅仅来源于动画片,那么接下来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了。
姓名:海绵宝宝
所属家族:后生动物亚界海绵动物门
居住地:海洋
居住方式:有的独立生活,大多数则喜欢聚居在一起。
特长:不会走路,不会游泳,像植物一样一生只能在一个地方,如岩石、泥沙中生活;还有的会长在虾、蟹、贝壳类软体动物身上。
看来,真实的海绵宝宝并非像动画片里那样活泼好动,爱惹麻烦。甚至,它们的长相也和我们以为的大为不同——
形状:大多数海绵动物形状会随着居住环境而变化,如在岩石表面的常为片状,附着在柱状物上的常为筒状,依附于岩缝中的常为簇状。
大小:群居的海绵动物通常可以达到直径1米,高2米,像个海底的巨无霸。
颜色:海绵动物色彩斑斓,有黄色、绿色、紫色、白色等各种颜色。绿色的往往是因为体内有共生的藻类,其他颜色的则取决于海绵动物体内自己制造的色素。
海绵宝宝的进食问题
动画片中,海绵宝宝出门在外给吝啬孤僻的蟹老板打工,整日在后厨做蟹黄堡。那么在海洋中,海绵宝宝是怎么吃饭的呢?让我们跟着几个关键词去了解吧。
“多孔”
海绵动物的身体就像一个中空的“水管子”,管壁是两层细胞,管子里面是一个巨大的中央腔,以一个大的出水口与外界相通。然而这个水管子却是漏水的,因为水管壁,也就是海绵的体壁上有很多进水的小孔。于是,海绵动物也被称为“多孔动物”。
“漏斗式过滤”
不要小瞧海绵动物身上大大小小的孔洞,它们其实就是消化系统的雏形,海绵就靠着这些孔洞完成取食、进食的。海绵动物就如同一个带着过滤功能的“大漏斗”。海水流过时,里面的有机物颗粒、细菌、单细胞的浮游生物以及氧气被留下来,作为海绵动物的食物。海绵动物自身的代谢产物,也就是大小便,则被水带走。
“大食量”
海绵动物的“胃口”惊人,每隔几秒钟就可以抽吸相当于自身体积的海水。有一种白海绵,直径约1厘米,高度约10厘米,每天可有22.5升的海水流过身体。水流过越多,海绵宝宝吃得越饱,长得就越大。
又是吃喝,又是排泄,两股水流要是混合在一起,该多不卫生?海绵动物虽然原始,却是很讲究卫生的。要不,海绵宝宝怎么能当上厨师呢?
讲究卫生的海绵宝宝
海绵动物是天生的“排水工程师”,无论是最简单的单沟型海绵,还是较复杂的双沟型、复沟型,都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规划着身体内的水流,将“自来水管”和“下水道”有效地区分开来。
这个过程中,海绵动物还有一个得力的助手——领鞭毛细胞,它们分布在海绵动物这个“水管子”的内壁上。以单沟海绵为例吧,它们的海水流动过程是这样的:海水通过体壁上的小孔进入中央腔后,领鞭毛细胞奋力摆动鞭毛,将水流划向出水口。这样,体壁小孔及其周围是上游,中央腔的出水口就成了下游。上游吃饭,下游排泄,海绵动物就这样讲究起了卫生。
顾名思义,这种领鞭毛细胞身体顶端都有长长的鞭毛。更奇妙的是,鞭毛的基部有个像领子一样的结构,好像鞭毛就从其中伸出来一样。
与单沟海绵相比,双沟和复沟海绵更有优势。它们体内水流速度更快,同样时间内获取的营养成分更多,于是海绵动物就可以长得更大。
海绵宝宝采用哪种沟型,动画片里没有介绍。但是海绵动物进食速度这么快,蟹老板的心跳可不由得加快了很多。这个能吃的伙计,每天要偷吃多少蟹黄堡啊!
其实,蟹老板完全不必担心。一般来说,食物的直径在1~50微米时,可以通过海绵动物的进水孔进入中央腔;当食物直径超过50微米时,虽无法进入,却可以被海绵身体外层的细胞吞噬。但是,当食物远远大于细胞时,细胞的吞噬作用就无法完成了,海绵宝宝就只能对着食物咽口水了。蟹黄堡那样大个的食物,海绵宝宝其实是永远无法偷吃的!
海绵宝宝的真实身份
如果你对海绵宝宝的了解仅仅来源于动画片,那么接下来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了。
姓名:海绵宝宝
所属家族:后生动物亚界海绵动物门
居住地:海洋
居住方式:有的独立生活,大多数则喜欢聚居在一起。
特长:不会走路,不会游泳,像植物一样一生只能在一个地方,如岩石、泥沙中生活;还有的会长在虾、蟹、贝壳类软体动物身上。
看来,真实的海绵宝宝并非像动画片里那样活泼好动,爱惹麻烦。甚至,它们的长相也和我们以为的大为不同——
形状:大多数海绵动物形状会随着居住环境而变化,如在岩石表面的常为片状,附着在柱状物上的常为筒状,依附于岩缝中的常为簇状。
大小:群居的海绵动物通常可以达到直径1米,高2米,像个海底的巨无霸。
颜色:海绵动物色彩斑斓,有黄色、绿色、紫色、白色等各种颜色。绿色的往往是因为体内有共生的藻类,其他颜色的则取决于海绵动物体内自己制造的色素。
海绵宝宝的进食问题
动画片中,海绵宝宝出门在外给吝啬孤僻的蟹老板打工,整日在后厨做蟹黄堡。那么在海洋中,海绵宝宝是怎么吃饭的呢?让我们跟着几个关键词去了解吧。
“多孔”
海绵动物的身体就像一个中空的“水管子”,管壁是两层细胞,管子里面是一个巨大的中央腔,以一个大的出水口与外界相通。然而这个水管子却是漏水的,因为水管壁,也就是海绵的体壁上有很多进水的小孔。于是,海绵动物也被称为“多孔动物”。
“漏斗式过滤”
不要小瞧海绵动物身上大大小小的孔洞,它们其实就是消化系统的雏形,海绵就靠着这些孔洞完成取食、进食的。海绵动物就如同一个带着过滤功能的“大漏斗”。海水流过时,里面的有机物颗粒、细菌、单细胞的浮游生物以及氧气被留下来,作为海绵动物的食物。海绵动物自身的代谢产物,也就是大小便,则被水带走。
“大食量”
海绵动物的“胃口”惊人,每隔几秒钟就可以抽吸相当于自身体积的海水。有一种白海绵,直径约1厘米,高度约10厘米,每天可有22.5升的海水流过身体。水流过越多,海绵宝宝吃得越饱,长得就越大。
又是吃喝,又是排泄,两股水流要是混合在一起,该多不卫生?海绵动物虽然原始,却是很讲究卫生的。要不,海绵宝宝怎么能当上厨师呢?
讲究卫生的海绵宝宝
海绵动物是天生的“排水工程师”,无论是最简单的单沟型海绵,还是较复杂的双沟型、复沟型,都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规划着身体内的水流,将“自来水管”和“下水道”有效地区分开来。
这个过程中,海绵动物还有一个得力的助手——领鞭毛细胞,它们分布在海绵动物这个“水管子”的内壁上。以单沟海绵为例吧,它们的海水流动过程是这样的:海水通过体壁上的小孔进入中央腔后,领鞭毛细胞奋力摆动鞭毛,将水流划向出水口。这样,体壁小孔及其周围是上游,中央腔的出水口就成了下游。上游吃饭,下游排泄,海绵动物就这样讲究起了卫生。
顾名思义,这种领鞭毛细胞身体顶端都有长长的鞭毛。更奇妙的是,鞭毛的基部有个像领子一样的结构,好像鞭毛就从其中伸出来一样。
与单沟海绵相比,双沟和复沟海绵更有优势。它们体内水流速度更快,同样时间内获取的营养成分更多,于是海绵动物就可以长得更大。
海绵宝宝采用哪种沟型,动画片里没有介绍。但是海绵动物进食速度这么快,蟹老板的心跳可不由得加快了很多。这个能吃的伙计,每天要偷吃多少蟹黄堡啊!
其实,蟹老板完全不必担心。一般来说,食物的直径在1~50微米时,可以通过海绵动物的进水孔进入中央腔;当食物直径超过50微米时,虽无法进入,却可以被海绵身体外层的细胞吞噬。但是,当食物远远大于细胞时,细胞的吞噬作用就无法完成了,海绵宝宝就只能对着食物咽口水了。蟹黄堡那样大个的食物,海绵宝宝其实是永远无法偷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