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国际矛盾日益尖锐复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征;创新理念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繁重的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特征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具有双重性,首先他们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生活积极健康,主流上还是积极地、团结的、向上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图享受、拜金主义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理想信念缺失,没有目标,尽管这种思想仅为少数,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深处有一定的困惑,亟待解决。其次他们有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又缺乏恒心和毅力,惰性、从众心理较强。再次,在大学生思想当中,集体观念表现强烈,精神文化生活也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遇事关注的更多的是自我,表现自私,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淡化。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人民尽心服务,但要求索取报酬。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
①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我们必须加强思想上的引导,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开展党员、学生干部培训班等,以学生带动学生,用大学生自己的思想起到宣传带动作用。但仅仅在学生干部之间进行教育传播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扩大受众面就要倡导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②了解大学生内心需求,建立学生思想沟通的长效机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白他们所想,理解他们的观点,找出它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充分利用网络这片阵地,展开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微博、QQ等方式建立与学生沟通的长效机制。
2.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当前的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我觉悟,更新观念,深造学习,开辟出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对时事、舆论的分析、辨识,避免误导学生。积极开展教育学、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完善自身,努力做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提高实施教育针对性的能力。
学校也应提供思政教育工作者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完善学历、增长见识。更应该提倡走出去进行访问学习,走出学校,走出地区,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加快发展。积极参加全区、全国性培训、比赛,改变坐井观天的局面。通过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3.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就业相结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就业观越来越现实;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思想波动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相关性;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要求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学习态度,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对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并鼓励他们投身社会实践,融入现实社会生活,更早的适应社会。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就业工作导向,系统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全社会倍加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晟.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征;创新理念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繁重的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特征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具有双重性,首先他们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生活积极健康,主流上还是积极地、团结的、向上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图享受、拜金主义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理想信念缺失,没有目标,尽管这种思想仅为少数,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深处有一定的困惑,亟待解决。其次他们有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又缺乏恒心和毅力,惰性、从众心理较强。再次,在大学生思想当中,集体观念表现强烈,精神文化生活也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遇事关注的更多的是自我,表现自私,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淡化。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人民尽心服务,但要求索取报酬。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
①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我们必须加强思想上的引导,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开展党员、学生干部培训班等,以学生带动学生,用大学生自己的思想起到宣传带动作用。但仅仅在学生干部之间进行教育传播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扩大受众面就要倡导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②了解大学生内心需求,建立学生思想沟通的长效机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白他们所想,理解他们的观点,找出它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充分利用网络这片阵地,展开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微博、QQ等方式建立与学生沟通的长效机制。
2.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当前的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我觉悟,更新观念,深造学习,开辟出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对时事、舆论的分析、辨识,避免误导学生。积极开展教育学、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完善自身,努力做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提高实施教育针对性的能力。
学校也应提供思政教育工作者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完善学历、增长见识。更应该提倡走出去进行访问学习,走出学校,走出地区,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加快发展。积极参加全区、全国性培训、比赛,改变坐井观天的局面。通过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3.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就业相结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就业观越来越现实;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思想波动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相关性;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要求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学习态度,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对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并鼓励他们投身社会实践,融入现实社会生活,更早的适应社会。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就业工作导向,系统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全社会倍加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晟.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