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作为一项重点工程。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独立学习和竞争学习所没有的优点。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加大学生参与的力度,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却时常存在:运用形式化、提问随意化、用时主观化、参与失衡化、形式固定化……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合理建立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一般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A,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小组长,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B为记录员,C为行政组长,D为监督员兼作业收发员,形成A带D,B帮C的良好局面。组长采取轮换制,可以一周一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二、精选合作内容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既不能太简单,难度也不能过大。我在选择内容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一般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也正是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次还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自学步骤,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读―找―品―悟。如我在教《春》一课,先由学生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作者描绘的几个画面,并把各个画面中描写生动的语句划上横线,品读这些语句,在品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好,最后动笔画画自己喜欢的景象,为后文的“赞春”做好铺垫。还是这篇《春》,我还设置这样的小组合作要求:读全文,找出文中出现了什么修辞手法,品读这些语句,感悟归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学生通过朗读,总结出本文诗情与画意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有了这样明确具体的自学要求,学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了,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明确合作要求
短短45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的环节中,把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亲自参与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重点、每个小组普遍存在的疑难点,然后适时点拨,重点指导,由点到面,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总之,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会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文中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教。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独立学习和竞争学习所没有的优点。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加大学生参与的力度,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却时常存在:运用形式化、提问随意化、用时主观化、参与失衡化、形式固定化……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合理建立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一般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A,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小组长,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B为记录员,C为行政组长,D为监督员兼作业收发员,形成A带D,B帮C的良好局面。组长采取轮换制,可以一周一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二、精选合作内容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既不能太简单,难度也不能过大。我在选择内容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一般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也正是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次还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自学步骤,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读―找―品―悟。如我在教《春》一课,先由学生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作者描绘的几个画面,并把各个画面中描写生动的语句划上横线,品读这些语句,在品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好,最后动笔画画自己喜欢的景象,为后文的“赞春”做好铺垫。还是这篇《春》,我还设置这样的小组合作要求:读全文,找出文中出现了什么修辞手法,品读这些语句,感悟归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学生通过朗读,总结出本文诗情与画意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有了这样明确具体的自学要求,学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了,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明确合作要求
短短45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的环节中,把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亲自参与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重点、每个小组普遍存在的疑难点,然后适时点拨,重点指导,由点到面,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总之,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会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文中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