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利用好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组织一些具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迫切性,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实践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中学生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157-01
新课程指出:中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是课堂教學的一种常态,可以将其中的探究、创新能力突显出来。但是从当下的教学情况,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师所看重的是结果,并非探索的过程,这样就会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按照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一、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迫切性
(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实际上也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手段,要想保证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该只是将核心素养局限在某个层面上,而是应该将创新性、实践性的理念融入其中。所以,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数学教师最好是按照学生的基本情况,组织一些具备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提出,敢于表述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一种途径,部分初中生受到天赋、智力或者是家庭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他们对于数学开始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无法体会到这门学科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构建一个平等的交流关系,将“民主”理念落实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鼓励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并且聆听他们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组织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而言,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也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提问,不要一味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失去自主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2x2-kx-2k+1=0,有两个根,它们的平方和是29/4,尝试着求出k的值?按照传统化的方法去求解,最后得出k的两个根是3和-11,这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提出一些疑问,由于-11这个答案同题目的相求不相契合,要舍去。当学生在提出自己看法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表扬,鼓励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记住了这些知识点,使得课堂效果也非常明显的提升。
同样,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提问的环境,将每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到涵盖在内,而不是一味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点输送给学生,这样无法起到一个引导和创新的作用。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将主动权留给学生,当他们在提出问题以后,能够一同去探讨和分析,对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例如在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哪些学生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呢?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SSA方法,于是教师让学生画出△ABC和△DEF,使得∠A=∠D=30°,当AC=DF=3,BC=EF=2,得出∠B=120°,∠E=60°,那么这个三角形不是全等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是盲目的质疑,而是按照已有的经验去思考,解答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尝试,对于数学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借助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例如在“数量的变化”中,教师要提前制作好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打车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会变化的,然后很自然的将常量、变量引入到其中,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时候,明确里程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如反比例函数y=2/x的图像,点P是任意一点,尝试着求出涂色的面积?
教师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点P在图像上运动,然后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时候,探究同矩形相关的量,让学生很容易去归纳出点P运动时,面积不变的结论,从而求出矩形的面积。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当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主体和教材之间的潜在联系,尽量在构造的时候,实现外部知识向内部的具体转换。因此,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注重知识的潜在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表面的某一个数学问题凸显出来,让学生去操作和观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直接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这样在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时候,也能发散他们的思维,尽早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使得教师认识到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要将教和学看作是两个孤立的部分,而是应该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中,积极组织一些双向性的互动,让学生在分析数学案例的时候,将“做”的成效体现出来。
例如方程式的应用,这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房屋装修设计为例,进行规划的时候,利用方程就能计算出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在底面正方形的建筑中,形成的正方形边框为3m,铺设边框利用了900块边框为0.75m的正方形花岗岩,尝试着求出地面的边长?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生活同数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在解题的时候,将边长设为x,那么小路的面积是4×(x×3+3×3)=960×0.752,最后解到的答案x=42cm,当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借助方程就能快速的出答案,而学生在思考的时候,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束语: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事物也充满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按照每个人所展现出来的潜能,对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按照每位学生的差异性,有效的去开展一些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萍萍,吴兰. 初中数学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10):101-102.
[2]胡鸿飞.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5(29).
[3]刘鹤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6(2).
[4]金瑶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 2014(12):29.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中学生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157-01
新课程指出:中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是课堂教學的一种常态,可以将其中的探究、创新能力突显出来。但是从当下的教学情况,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师所看重的是结果,并非探索的过程,这样就会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按照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一、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迫切性
(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实际上也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手段,要想保证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该只是将核心素养局限在某个层面上,而是应该将创新性、实践性的理念融入其中。所以,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数学教师最好是按照学生的基本情况,组织一些具备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提出,敢于表述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一种途径,部分初中生受到天赋、智力或者是家庭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他们对于数学开始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无法体会到这门学科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构建一个平等的交流关系,将“民主”理念落实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鼓励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并且聆听他们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组织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而言,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也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提问,不要一味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失去自主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2x2-kx-2k+1=0,有两个根,它们的平方和是29/4,尝试着求出k的值?按照传统化的方法去求解,最后得出k的两个根是3和-11,这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提出一些疑问,由于-11这个答案同题目的相求不相契合,要舍去。当学生在提出自己看法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表扬,鼓励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记住了这些知识点,使得课堂效果也非常明显的提升。
同样,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提问的环境,将每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到涵盖在内,而不是一味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点输送给学生,这样无法起到一个引导和创新的作用。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将主动权留给学生,当他们在提出问题以后,能够一同去探讨和分析,对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例如在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哪些学生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呢?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SSA方法,于是教师让学生画出△ABC和△DEF,使得∠A=∠D=30°,当AC=DF=3,BC=EF=2,得出∠B=120°,∠E=60°,那么这个三角形不是全等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是盲目的质疑,而是按照已有的经验去思考,解答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尝试,对于数学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借助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例如在“数量的变化”中,教师要提前制作好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打车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会变化的,然后很自然的将常量、变量引入到其中,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时候,明确里程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如反比例函数y=2/x的图像,点P是任意一点,尝试着求出涂色的面积?
教师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点P在图像上运动,然后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时候,探究同矩形相关的量,让学生很容易去归纳出点P运动时,面积不变的结论,从而求出矩形的面积。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当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主体和教材之间的潜在联系,尽量在构造的时候,实现外部知识向内部的具体转换。因此,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注重知识的潜在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表面的某一个数学问题凸显出来,让学生去操作和观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直接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这样在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时候,也能发散他们的思维,尽早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使得教师认识到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要将教和学看作是两个孤立的部分,而是应该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中,积极组织一些双向性的互动,让学生在分析数学案例的时候,将“做”的成效体现出来。
例如方程式的应用,这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房屋装修设计为例,进行规划的时候,利用方程就能计算出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在底面正方形的建筑中,形成的正方形边框为3m,铺设边框利用了900块边框为0.75m的正方形花岗岩,尝试着求出地面的边长?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生活同数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在解题的时候,将边长设为x,那么小路的面积是4×(x×3+3×3)=960×0.752,最后解到的答案x=42cm,当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借助方程就能快速的出答案,而学生在思考的时候,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束语: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事物也充满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按照每个人所展现出来的潜能,对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按照每位学生的差异性,有效的去开展一些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萍萍,吴兰. 初中数学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10):101-102.
[2]胡鸿飞.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5(29).
[3]刘鹤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6(2).
[4]金瑶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 20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