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艺术是无数前辈逐渐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表演能够充分体现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藝术形式。当前,戏曲舞台艺术也开始推陈出新,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重视对舞台的审美要求,从而成为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关键词:中国戏曲 表演形式 审美分析
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规律。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有着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把线条、色彩、动作、声音以视觉美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在享受戏曲表演的同时,逐渐感悟戏曲表演内在的意蕴。
一、分析戏曲表演的价值,体会戏曲的审美元素
研究戏曲表演的美学意义要从戏曲艺术的本质上分析。中国的审美标准在于写意之美,要求表演者把环境中受到的感染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然、社会、人生融入到表演当中,用直观的戏曲表演形式表达出来。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具有象征性、抽象性、表现性、时空自由性等艺术特征,这都是写意的延伸和拓展,并呈现出了“烟雨空蒙、虽淡犹浓”的审美效果。
中国在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建立起了特有的利益规范和道德秩序,一些社会政治关系已经以礼仪的形式融入到了人们的感性认知中。戏曲艺术程式化的演出和行当、脸谱的划分以及唱腔和曲牌板式等审美倾向,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伦理秩序。另外,在戏曲表演中还蕴含着中国人对诗歌独特的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讲,戏曲表演表达出了诗词“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思维模式。诗歌创作是以欣赏心理作为审美定位的,它讲究的是审美意境,这些审美标准渗透到戏曲表演艺术中,提升了戏曲表演的审美价值。
二、了解戏曲表现的形式,体会戏曲的审美特征
舞台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媒介。在戏曲中,无论故事情节的创作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要具备时间、地点这两个重要条件。比如京剧就是由曲牌和板腔等组合而成的综合体,京剧男女分腔的特征非常明显,并且创作主体也会紧跟戏曲故事内容的变化做出恰当的调整。由于戏曲主题属于精神层面范畴,因此,戏曲的创作和表演难度较大。在情节设计上,作者需要把所有的环节都合理地安排在舞台上,从而借助舞台这个重要的场所更好地表现出戏曲中的情感。对于观众来说,戏曲与舞台的完美结合,能够使戏曲的美充分展现出来。舞台可以让戏曲表演体现出空间性,也让时间更加趋向于主观化。在舞台上为了突出空间的虚拟性,演员会采用道具来表现戏曲故事的发展变化,恰当地表现出相应的空间,从而使戏曲表演更具审美特征。
另外是程式与审美。程式作为戏曲表演中的一部分,其实就是通过舞台动作的加工提炼来展现舞台上人物的性格特征。舞台动作在加工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出生活中人物的真实特性,创造出贴近生活实际的角色人物,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审美感受。表演技巧是戏曲程式的基础,戏曲中的唱、念、做、打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式。比如京剧的程式就是生活情状的变形与美化。京剧程式化的表演也是对生活内容的变形与美化。京剧让人们产生了对生活的真实联想,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程式化的京剧唱腔能够让观众了解戏中,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比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演唱的“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前六句使用的是二黄腔,后十句转西皮腔,用高亢激昂的唱腔特点,表现了不畏任务艰险的英雄气概。这些程式化的唱腔和动作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美学的基础。
三、把握戏曲表演的角色,体会戏曲的审美内容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行当和脸谱的审美也不可忽视。演员的角色分配是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行当则包含了漫长戏曲发展中所有的表演角色。就京剧来说,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固定的角色划分。比如旦行就分为青衣、花旦、老旦、武旦、花衫等女性角色,每个角色又代表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女性人物形象。一般演员表演都要根据行当要求来表演,但是又要根据戏曲内容灵活表演,不能过于僵硬。戏曲相比较于音乐来说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行当的不断完善能够使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得到更好的体现。脸谱是体现戏曲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脸谱色彩鲜明、图案丰富,将绘画与戏曲表演结合在一起,观众可以根据脸谱来直观地认识戏曲中的人物特点。从脸谱的勾画和所表现的人物个性中,我们可以看到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脸谱能够使戏曲表演更加生动形象,使戏曲艺术具有良好的民间普及性,从而更受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总之,戏曲表演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随之变化,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也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融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从而满足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宋凤丽.浅谈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6(02).
[2]余亚飞.试论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J].艺术研究,2015(01).
(作者简介:王萍,女,大专,河北省梆子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表演)
关键词:中国戏曲 表演形式 审美分析
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规律。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有着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把线条、色彩、动作、声音以视觉美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在享受戏曲表演的同时,逐渐感悟戏曲表演内在的意蕴。
一、分析戏曲表演的价值,体会戏曲的审美元素
研究戏曲表演的美学意义要从戏曲艺术的本质上分析。中国的审美标准在于写意之美,要求表演者把环境中受到的感染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然、社会、人生融入到表演当中,用直观的戏曲表演形式表达出来。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具有象征性、抽象性、表现性、时空自由性等艺术特征,这都是写意的延伸和拓展,并呈现出了“烟雨空蒙、虽淡犹浓”的审美效果。
中国在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建立起了特有的利益规范和道德秩序,一些社会政治关系已经以礼仪的形式融入到了人们的感性认知中。戏曲艺术程式化的演出和行当、脸谱的划分以及唱腔和曲牌板式等审美倾向,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伦理秩序。另外,在戏曲表演中还蕴含着中国人对诗歌独特的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讲,戏曲表演表达出了诗词“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思维模式。诗歌创作是以欣赏心理作为审美定位的,它讲究的是审美意境,这些审美标准渗透到戏曲表演艺术中,提升了戏曲表演的审美价值。
二、了解戏曲表现的形式,体会戏曲的审美特征
舞台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媒介。在戏曲中,无论故事情节的创作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要具备时间、地点这两个重要条件。比如京剧就是由曲牌和板腔等组合而成的综合体,京剧男女分腔的特征非常明显,并且创作主体也会紧跟戏曲故事内容的变化做出恰当的调整。由于戏曲主题属于精神层面范畴,因此,戏曲的创作和表演难度较大。在情节设计上,作者需要把所有的环节都合理地安排在舞台上,从而借助舞台这个重要的场所更好地表现出戏曲中的情感。对于观众来说,戏曲与舞台的完美结合,能够使戏曲的美充分展现出来。舞台可以让戏曲表演体现出空间性,也让时间更加趋向于主观化。在舞台上为了突出空间的虚拟性,演员会采用道具来表现戏曲故事的发展变化,恰当地表现出相应的空间,从而使戏曲表演更具审美特征。
另外是程式与审美。程式作为戏曲表演中的一部分,其实就是通过舞台动作的加工提炼来展现舞台上人物的性格特征。舞台动作在加工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出生活中人物的真实特性,创造出贴近生活实际的角色人物,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审美感受。表演技巧是戏曲程式的基础,戏曲中的唱、念、做、打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式。比如京剧的程式就是生活情状的变形与美化。京剧程式化的表演也是对生活内容的变形与美化。京剧让人们产生了对生活的真实联想,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程式化的京剧唱腔能够让观众了解戏中,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比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演唱的“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前六句使用的是二黄腔,后十句转西皮腔,用高亢激昂的唱腔特点,表现了不畏任务艰险的英雄气概。这些程式化的唱腔和动作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美学的基础。
三、把握戏曲表演的角色,体会戏曲的审美内容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行当和脸谱的审美也不可忽视。演员的角色分配是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行当则包含了漫长戏曲发展中所有的表演角色。就京剧来说,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固定的角色划分。比如旦行就分为青衣、花旦、老旦、武旦、花衫等女性角色,每个角色又代表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女性人物形象。一般演员表演都要根据行当要求来表演,但是又要根据戏曲内容灵活表演,不能过于僵硬。戏曲相比较于音乐来说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行当的不断完善能够使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得到更好的体现。脸谱是体现戏曲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脸谱色彩鲜明、图案丰富,将绘画与戏曲表演结合在一起,观众可以根据脸谱来直观地认识戏曲中的人物特点。从脸谱的勾画和所表现的人物个性中,我们可以看到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脸谱能够使戏曲表演更加生动形象,使戏曲艺术具有良好的民间普及性,从而更受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总之,戏曲表演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随之变化,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也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融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从而满足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宋凤丽.浅谈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6(02).
[2]余亚飞.试论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J].艺术研究,2015(01).
(作者简介:王萍,女,大专,河北省梆子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