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中国制造业要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离不开数控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主体产业水平向高、精、密方向发展的今天,数控技术更是举足轻重。然而,目前我国紧缺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的专业人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一现状严重影响并阻碍了制造业的深层次发展。大力培养数控人才,已迫在眉睫。
职业院校是培养和造就数控人才的摇篮。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需求的扩大,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数控人才,以顺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数控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欣然自主地学到真正的技能,最终服务于社会。基于这样一种思考,笔者对数控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与设计,宗旨是以教助学、以学促教、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目前,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基础较差,厌学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如何上好一堂专业课,值得探讨与思考。笔者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学生的基础越差,教师就越应该在备课中多下工夫,要用最精练的编排、最浅显的例子、最生动的语言、最有趣的比喻设计好每一堂课。在系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不能被教材束缚,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加工、处理。每一门课程,教师除了要有教材外,还应有相应的几本参考书,从不同出版社及编写人员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中相互印证,找到适合课堂、学生的内容。教师要认真地从参考书中挑选好的例证、编排、讲法,融入教案中,使教案以教材为基础,辅以启发性的比喻和事例,进行线条清晰、有纲有目地创新编排。另外,教师应尽量带自制的教具,或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实理论基础,变通教学方法
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而要构建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尽心教、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观念。
1.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从学生兴趣出发,将教师对书本上“死”的概念的重复,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其声、形、动画的“活”的展现。例如,讲授“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和换刀形式”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现实生产中的几种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及与之相对应的换刀动作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现实生产情境联系起来,犹如走进生产车间,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加工中心在进行换刀动作,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这也克服了书本上只有简单图片而学生无法想象刀库如何进行换刀的不足。
2.生动形象的比喻
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原理性知识都不容易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亦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时,往往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似乎理解了,但一段时间过后,印象就淡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比喻成某人去饭店吃饭:“菜单”就是“程序单”,顾客对菜单的研究过程就是“数控装置”对“程序单”的分析过程,顾客向服务员点菜就是“数控装置”向“伺服系统”发出“数字命令信号”,而服务员报告厨师做菜的过程就是“伺服系统”驱动“执行元件”进行运动的过程。如果饭店服务周到,顾客品尝完美食之后会有“反馈信息”给厨师,使厨师可以对菜的加工有改进,这就是数控中的“闭环控制系统”;如果没有“反馈信息”,就是“开环控制系统”,它的质量肯定不如前者。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常识比喻,可以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深刻。
三、实践与生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传统的围绕书本知识的讲授模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与现实的生产情境相脱节,无法使学生的实践技能获得提高。因此,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应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以项目为载体,创设生产实践背景,在教师适时引导和推动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项目,完成知识、技能和相关经验的学习,也称为“项目教学法”。
其基本方法是在一个完整工作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各个工作环节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整个课程,起教学过程的“导航”作用,扶持、推动和矫正具体环节,起“引导”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在自主探究、解决“特殊问题”,认识“一般规律”,内化知识、技能和经验,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
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的一堂课,可以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给出要完成的项目:某制药机械厂生产车间的某零件,利用已知毛坯φ40mm、长度120mm的钢料,加工给定图样中的轴类零件。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内容:
1.项目分析
(1)零件结构特点和几何要素分析。该零件属于轴类零件,由不同直径的数段回转体组成。轴上的工艺结构有退刀槽、螺纹、倒角。
(2)对零件图样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教师首先进行引导,让学生分析出该零件中哪些表面属于配合表面,哪些属于非配合表面(带有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标注的表面属于配合表面)。配合表面要特殊安排其工艺。在数控加工中,要对有公差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表面进行精加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减小刀具磨损,提高产品合格率。教师给出总体分析思路和注意要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2.项目实施
学生分小组讨论加工工艺并填写工艺卡。工艺卡为生产车间里的原版工艺卡,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生产情境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独立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并在仿真软件上校验程序;分小组讨论编程技巧并修正程序;在数控车床上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最后,师生共同检验零件的加工质量。
3.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零件的质量评价;第二,项目完成过程中,工艺合理性、程序优化、机床操作水平、独立处理问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的综合评价。通过零件的检验,分析产生次品、废品的原因,使学生树立生产成本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
4.学习评价
通过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操作技能水平、实践活动环节完成情况、学习小结完成情况,对学生给出学习评价,以评促学。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习态度发生明显的改变。
数控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到多门基础及相关技术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技术更新很快的课程。因此,要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抓好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效果,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数控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
职业院校是培养和造就数控人才的摇篮。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需求的扩大,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数控人才,以顺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数控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欣然自主地学到真正的技能,最终服务于社会。基于这样一种思考,笔者对数控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与设计,宗旨是以教助学、以学促教、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目前,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基础较差,厌学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如何上好一堂专业课,值得探讨与思考。笔者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学生的基础越差,教师就越应该在备课中多下工夫,要用最精练的编排、最浅显的例子、最生动的语言、最有趣的比喻设计好每一堂课。在系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不能被教材束缚,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加工、处理。每一门课程,教师除了要有教材外,还应有相应的几本参考书,从不同出版社及编写人员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中相互印证,找到适合课堂、学生的内容。教师要认真地从参考书中挑选好的例证、编排、讲法,融入教案中,使教案以教材为基础,辅以启发性的比喻和事例,进行线条清晰、有纲有目地创新编排。另外,教师应尽量带自制的教具,或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实理论基础,变通教学方法
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而要构建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尽心教、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观念。
1.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从学生兴趣出发,将教师对书本上“死”的概念的重复,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其声、形、动画的“活”的展现。例如,讲授“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和换刀形式”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现实生产中的几种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及与之相对应的换刀动作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现实生产情境联系起来,犹如走进生产车间,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加工中心在进行换刀动作,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这也克服了书本上只有简单图片而学生无法想象刀库如何进行换刀的不足。
2.生动形象的比喻
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原理性知识都不容易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亦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时,往往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似乎理解了,但一段时间过后,印象就淡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比喻成某人去饭店吃饭:“菜单”就是“程序单”,顾客对菜单的研究过程就是“数控装置”对“程序单”的分析过程,顾客向服务员点菜就是“数控装置”向“伺服系统”发出“数字命令信号”,而服务员报告厨师做菜的过程就是“伺服系统”驱动“执行元件”进行运动的过程。如果饭店服务周到,顾客品尝完美食之后会有“反馈信息”给厨师,使厨师可以对菜的加工有改进,这就是数控中的“闭环控制系统”;如果没有“反馈信息”,就是“开环控制系统”,它的质量肯定不如前者。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常识比喻,可以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深刻。
三、实践与生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传统的围绕书本知识的讲授模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与现实的生产情境相脱节,无法使学生的实践技能获得提高。因此,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应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以项目为载体,创设生产实践背景,在教师适时引导和推动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项目,完成知识、技能和相关经验的学习,也称为“项目教学法”。
其基本方法是在一个完整工作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各个工作环节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整个课程,起教学过程的“导航”作用,扶持、推动和矫正具体环节,起“引导”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在自主探究、解决“特殊问题”,认识“一般规律”,内化知识、技能和经验,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
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的一堂课,可以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给出要完成的项目:某制药机械厂生产车间的某零件,利用已知毛坯φ40mm、长度120mm的钢料,加工给定图样中的轴类零件。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内容:
1.项目分析
(1)零件结构特点和几何要素分析。该零件属于轴类零件,由不同直径的数段回转体组成。轴上的工艺结构有退刀槽、螺纹、倒角。
(2)对零件图样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教师首先进行引导,让学生分析出该零件中哪些表面属于配合表面,哪些属于非配合表面(带有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标注的表面属于配合表面)。配合表面要特殊安排其工艺。在数控加工中,要对有公差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表面进行精加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减小刀具磨损,提高产品合格率。教师给出总体分析思路和注意要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2.项目实施
学生分小组讨论加工工艺并填写工艺卡。工艺卡为生产车间里的原版工艺卡,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生产情境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独立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并在仿真软件上校验程序;分小组讨论编程技巧并修正程序;在数控车床上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最后,师生共同检验零件的加工质量。
3.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零件的质量评价;第二,项目完成过程中,工艺合理性、程序优化、机床操作水平、独立处理问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的综合评价。通过零件的检验,分析产生次品、废品的原因,使学生树立生产成本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
4.学习评价
通过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操作技能水平、实践活动环节完成情况、学习小结完成情况,对学生给出学习评价,以评促学。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习态度发生明显的改变。
数控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到多门基础及相关技术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技术更新很快的课程。因此,要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抓好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效果,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数控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