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grateful)一词最初源于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恩”一词的释义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西方哲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我国也有“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的古训。由此可见,“感恩”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与此同时,懂得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语有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来自本初的天然情感,也是个人应有的优良品德,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是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的合而为一。永怀感恩之心,人们才能从各方面获得丰富的情感回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人们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其中必然是良莠不齐,这势必导致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发育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学习生活中依赖心理强、与人交往中缺少相互关爱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更有甚者,相当部分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出现缺失。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普通高中的初始年级对中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唤醒中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成为亟待解决的德育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成为普通高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呼应了时代要求;感恩教育既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所在。
一、针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目标
(1)情感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增强社会责任感,善于关心父母、关爱他人、报效社会;
(2)加强互动,变说教为体验感悟 利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感恩德育,减少片面的说教,通过让同学们参与系列活动,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丰富活动,以校本德育做载体以班级活动、德育课程为切入点,以学校组织的活动(如感恩家长会等)为契机,构建学校感恩教育整体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家校联动,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教师、家长必须身先垂范,校级德育部门要引导教师、家长积极开展并参与感恩教育,组织教师研讨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教师、家长增强感恩体验,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
二、针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感恩教育是人性唤醒人性的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感恩教育,重点仍是让同学们通过活动体验,使同学们更正确的认识到,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他人、学校、社会的关心、庇护和恩惠,都需要用一颗感恩之心来对待这一切。
感恩要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而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去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感恩教育:①在同学间开展感恩教育 在学校里,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同学间的困难或是苦恼,学生比老师了解的更清楚,同时,同龄人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交流有共同的话题,这样他们就更加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成长;②利用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力量 老师的榜样作用,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由此同学们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良苦用心,从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来努力回馈老师;③多渠道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伴随同学们的成长而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真实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歌曲《感恩的心》;电影《阿甘正传》以及身边和网络上不断涌现出的正面事例等;④让学生参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此时更多是起到点拨的作用,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心动不如行动”。例如:进行一次实地采访,开展一次征文比赛,内容要围绕感恩与报恩的思路进行;和同学们一起同唱感恩歌曲,并录制小视频,向父母师长表达感恩之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保护环境出力、为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为打造亲情班级和谐班级贡献力量;利用“国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立志“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艺术节、演讲比赛等。
三、针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体会
实施感恩教育,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其间,用身体和心灵去体验与感悟;通过感恩教育,要使同学们懂得珍惜学习机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所有在成长道路上施恩于己的人;要使同学们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对周围事物常怀感恩之心;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自立自尊,努力健全人格品德,对人对事保持良好心态。
(1)体验活动做为载体,保证感恩教育实效性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开展以体验活动做为载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比如:在感恩家长会上亲手为父母洗脚;在励志报告会时向老师深深鞠躬和热情拥抱;各项校内外活动中做志愿者等等。
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时时体会到感恩的情感,感受到感恩就在的身边和日常生活中,继而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到同学、朋友、邻里相助之情以及大自然恩赐等等,让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一种内存的动力和情感,使同学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体验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2)分层分段设计活动,加强感恩教育针对性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了解同学们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并具有震撼力,。要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创造性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针对性。
(3)整合内外教育资源,突出感恩教育整体性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单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子女学会感恩的榜样。因此要求家长能够做到:①孝敬父母,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父母的言行势必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②善待亲人,重视亲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多记人好,少记人恶,子女也会从父母的身上学会感恩;③爱而有度,关愛而不是溺爱父母要让子女树立责任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教会子女学会担当。
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的方式,向家长说明开展感恩教育的意图和要求,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要求,从而取得家长的配合,组织家长参加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主题班会,感恩家长会活动等,让家长体验学校内的感恩教育并积极参与其中。
感恩教育从来不是孤军作战,需要与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校还要把感恩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适合学校特点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总结反思
“孩子的心灵真是一块奇异的土地啊,播上了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了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了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了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既在德育教育中构建了德育体系,提升了感恩教育质量,又可以逐步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特色文化。
下一步,还要建立健全德育融合机制,促进社会、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资源整合联动,逐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融合式德育教育机制,开展丰富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一方面能更有力地推进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使全体同学都实现由受恩、懂恩、知恩到感恩、报恩的人生蜕变。
西方哲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我国也有“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的古训。由此可见,“感恩”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与此同时,懂得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语有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来自本初的天然情感,也是个人应有的优良品德,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是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的合而为一。永怀感恩之心,人们才能从各方面获得丰富的情感回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人们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其中必然是良莠不齐,这势必导致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发育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学习生活中依赖心理强、与人交往中缺少相互关爱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更有甚者,相当部分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出现缺失。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普通高中的初始年级对中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唤醒中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成为亟待解决的德育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成为普通高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呼应了时代要求;感恩教育既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所在。
一、针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目标
(1)情感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增强社会责任感,善于关心父母、关爱他人、报效社会;
(2)加强互动,变说教为体验感悟 利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感恩德育,减少片面的说教,通过让同学们参与系列活动,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丰富活动,以校本德育做载体以班级活动、德育课程为切入点,以学校组织的活动(如感恩家长会等)为契机,构建学校感恩教育整体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家校联动,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教师、家长必须身先垂范,校级德育部门要引导教师、家长积极开展并参与感恩教育,组织教师研讨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教师、家长增强感恩体验,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
二、针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感恩教育是人性唤醒人性的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感恩教育,重点仍是让同学们通过活动体验,使同学们更正确的认识到,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他人、学校、社会的关心、庇护和恩惠,都需要用一颗感恩之心来对待这一切。
感恩要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而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去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感恩教育:①在同学间开展感恩教育 在学校里,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同学间的困难或是苦恼,学生比老师了解的更清楚,同时,同龄人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交流有共同的话题,这样他们就更加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成长;②利用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力量 老师的榜样作用,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由此同学们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良苦用心,从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来努力回馈老师;③多渠道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伴随同学们的成长而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真实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歌曲《感恩的心》;电影《阿甘正传》以及身边和网络上不断涌现出的正面事例等;④让学生参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此时更多是起到点拨的作用,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心动不如行动”。例如:进行一次实地采访,开展一次征文比赛,内容要围绕感恩与报恩的思路进行;和同学们一起同唱感恩歌曲,并录制小视频,向父母师长表达感恩之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保护环境出力、为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为打造亲情班级和谐班级贡献力量;利用“国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立志“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艺术节、演讲比赛等。
三、针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体会
实施感恩教育,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其间,用身体和心灵去体验与感悟;通过感恩教育,要使同学们懂得珍惜学习机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所有在成长道路上施恩于己的人;要使同学们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对周围事物常怀感恩之心;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自立自尊,努力健全人格品德,对人对事保持良好心态。
(1)体验活动做为载体,保证感恩教育实效性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开展以体验活动做为载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比如:在感恩家长会上亲手为父母洗脚;在励志报告会时向老师深深鞠躬和热情拥抱;各项校内外活动中做志愿者等等。
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时时体会到感恩的情感,感受到感恩就在的身边和日常生活中,继而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到同学、朋友、邻里相助之情以及大自然恩赐等等,让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一种内存的动力和情感,使同学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体验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2)分层分段设计活动,加强感恩教育针对性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了解同学们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并具有震撼力,。要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创造性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针对性。
(3)整合内外教育资源,突出感恩教育整体性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单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子女学会感恩的榜样。因此要求家长能够做到:①孝敬父母,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父母的言行势必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②善待亲人,重视亲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多记人好,少记人恶,子女也会从父母的身上学会感恩;③爱而有度,关愛而不是溺爱父母要让子女树立责任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教会子女学会担当。
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的方式,向家长说明开展感恩教育的意图和要求,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要求,从而取得家长的配合,组织家长参加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主题班会,感恩家长会活动等,让家长体验学校内的感恩教育并积极参与其中。
感恩教育从来不是孤军作战,需要与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校还要把感恩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适合学校特点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总结反思
“孩子的心灵真是一块奇异的土地啊,播上了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了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了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了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既在德育教育中构建了德育体系,提升了感恩教育质量,又可以逐步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特色文化。
下一步,还要建立健全德育融合机制,促进社会、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资源整合联动,逐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融合式德育教育机制,开展丰富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一方面能更有力地推进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使全体同学都实现由受恩、懂恩、知恩到感恩、报恩的人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