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重点
今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笔者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长方式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取得积极成果。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规模的扩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鉴于此,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进一步深化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新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进一步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把过去我国一直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善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质上是解决新时期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点分别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方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概括。结合“十二五”规划,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扩大内需为主导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和长期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扩大消费是提高经济内需型增长的根本途径。释放我国的内需潜力,关键在扩大消费。从消费的需求看,重点在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城市与农村来看,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逐步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要处理好内需中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扩大内需应当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把增加消费需求作为主要的着力点,把投资增长更多与扩消费、惠民生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扩大内需另一个巨大潜力在于统筹城乡,也即城镇化。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会突破50%,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镇,这不仅会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由农民变成市民以后,其消费支出将大大高于在农村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城镇化战略转折的机遇,使其内需巨大潜力能够持续地、有序地释放出来。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制约未来中国发展的巨大瓶颈之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乃至于发展的后劲,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要统筹考虑,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贯彻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此,国家应在区域发展整体布局思路的前提下,以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两个基本支撑,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优势互补的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同时,要增强国家区域政策的整合能力,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关键
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应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于提高原创能力,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2010年,国家相继制定了科技、人才、教育三个方面的中长期规划规划,这都覆盖“十二五”,需要认真加强执行。在此基础上,我国“十二五”规划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带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是现在全球都在抢占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四)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发展压力前所未有,资源环境的压力也前所未有。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确实单位能耗高,对我国来说,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为紧迫的重要举措。当然,针对国内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浪费,节能环保不仅可以产生生态环保的效应,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可以通过倒逼机制形成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调结构、上水平。这样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编辑:ZK)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重点
今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笔者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长方式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取得积极成果。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规模的扩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鉴于此,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进一步深化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新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进一步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把过去我国一直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善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质上是解决新时期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点分别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方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概括。结合“十二五”规划,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扩大内需为主导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和长期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扩大消费是提高经济内需型增长的根本途径。释放我国的内需潜力,关键在扩大消费。从消费的需求看,重点在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城市与农村来看,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逐步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要处理好内需中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扩大内需应当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把增加消费需求作为主要的着力点,把投资增长更多与扩消费、惠民生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扩大内需另一个巨大潜力在于统筹城乡,也即城镇化。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会突破50%,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镇,这不仅会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由农民变成市民以后,其消费支出将大大高于在农村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城镇化战略转折的机遇,使其内需巨大潜力能够持续地、有序地释放出来。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制约未来中国发展的巨大瓶颈之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乃至于发展的后劲,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要统筹考虑,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贯彻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此,国家应在区域发展整体布局思路的前提下,以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两个基本支撑,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优势互补的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同时,要增强国家区域政策的整合能力,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关键
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应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于提高原创能力,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2010年,国家相继制定了科技、人才、教育三个方面的中长期规划规划,这都覆盖“十二五”,需要认真加强执行。在此基础上,我国“十二五”规划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带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是现在全球都在抢占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四)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发展压力前所未有,资源环境的压力也前所未有。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确实单位能耗高,对我国来说,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为紧迫的重要举措。当然,针对国内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浪费,节能环保不仅可以产生生态环保的效应,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可以通过倒逼机制形成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调结构、上水平。这样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编辑: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