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蛇足的引号

来源 :语数外学习·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号是一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合理使用引号,可以准确表达文意;但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滥用引号,反而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岐义。下面先举两个例子,看看在引号的使用中出现的蛇足现象。
  
  例一:
  黄石一大排挡摊主义动福建商人(引题) 捡到300余万“巨款”如数归还(正题)
  (作者:张卫华载《楚天金报》2005年12月28日1版)
  例二:
  全心照顾瘫爹“疯娘”自强不息考上三中(引题) 廖富强暑期卖报筹学费(正题)
  (载《武汉晚报》2007年7月23日1版)
  
  辨析上述两个语例中引号使用的正误,先要弄清引号的功用。引号的作用主要是标示,具体用法有以下四种:
  1.表引用。用于标示直接引用别人或别的书籍报刊的话,表示人物的对话、自语或心理活动,以与叙述人的语言相区别(这是引号最常见的一种用法);2.表强调和突出。用于标示特别需要突出表达的内容,以起到强调作用;3.表专有名词或特定称谓。用于标示某些含有特定意义的词语,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重视;4.表讽刺或反语。意在凸现词语的某种语义特点。如:
  ①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鲁迅《藤野先生》)
  ②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
  例①中的“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是干事所写广告中的话,加上引号表示引用;“漏”加上引号是为了突出其重要性,起强调作用。
  例②中加了引号的“兵”,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兵”有区别,有特定的指代对象,即“中国人民志愿军”。
  例③中的“正人君子”绝非指正直、有道德的人,而是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制造舆论而自诩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在句中是反语,故用引号标示。
  明白了引号的功能及具体用法,再来看前面两个例子的相关情节:
  例一:2005年12月24日晚10时许,准备来黄石投资的福建老板夏仁清,和朋友来到钟楼夜市海峰3号大排挡消夜,走时将包忘带了。次日凌晨3时左右,摊主陈海峰在打扫卫生时,发现了这个包。打开一看,他惊呆了。包里有现金7000余元,美元、澳元等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存折上有300万元人民币。更要命的是,夏老板为了业务方便和生意上的需要,没给存折设置密码,300万元的存款凭身份证就可取出。陈海峰不为巨额金钱所动,马上收摊,在寒风中等候失主。直到25日一大早,夏老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海峰3号大排挡寻找。在确认身份后,陈海峰当即将包和现金悉数归还,并婉言谢绝了夏老板的6万元感谢费。
  例二:今年16岁的廖富强,是武汉市汉阳区32中的初三毕业生。去年,父亲因患病瘫痪在床,家中生活的支柱倒下了。母亲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精神失常,常独自胡言乱语,四处游走,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从此,家庭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廖富强稚嫩的肩膀上。廖富强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面对生活。每天早上,他5点钟不到就起床。做早点喂完父亲,接着照护母亲穿衣、吃饭,然后一路小跑赶到学校上课。一天紧张的学习结束后,他又匆忙回到家中做晚饭。晚上,他要为父亲按摩,还要精心照料神志不正常的母亲。今年7月,逆境中的廖富强,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考取了省级示范高中武汉三中。暑期,他为筹集下半年的学费,又开始为社区投递报纸。
  细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例一中的“巨款”与例二中的“疯娘”的引号都不该用。从语意的角度讲,尽管没有权威人士给“巨款”作出明确的数额规定,但将“300万元”称作“巨款”,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既然如此,例一正题中“巨款”上的引号,又该如何理解呢?再来看例二。工具书对“疯”字的解释是:神经错乱;精神失常。如“疯人院”指专门收治精神病人的医院。廖富强的母亲“精神失常,常独自胡言乱语,四处游走”,是典型的精神病人。称其“疯娘”(精神失常的母亲),不仅无任何歧义和贬义色彩,而且与前面的“瘫父”并用,通俗明了,语意顺畅。然而,引题中的“疯娘”加上引号后,反倒让人疑惑不解了。再从引号用法的角度看,很明显,这两处既不属于引用,也不是专有名词和特定称谓;既没有强调、突出的必要,也非讽刺或反语。总之,“巨款”“疯娘”上的引号,与引号的哪一种用法都不沾边,因为在这两个具体的语境里,它们原本就无需使用引号。意思本已清楚明白,却要人为地画蛇添足,结果弄巧成拙,成为瑕疵。
  需要指出的是,在同学们的习作中,存在着滥用引号的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大家对引号的功用认识不清。这两个例子提醒我们:不该使用引号的地方切莫滥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