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源诅咒”影响着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包括“荷兰病”的反工业化效应、制度弱化的寻租效应、资源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资源开采利用的生态环境恶化效应的角度来论述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诅咒;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诅咒的提出
在对自然资源丰裕度对各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时,经济学家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现象,即某地区自然资源丰裕,其经济增长速度并非如预期那样增长较快,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例如,许多非洲国家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却比东亚一些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缓慢许多。经济学家们对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客观存在的负相关关系问题是从20 世纪50 年代逐步开始进行研究的。“荷兰病”这一特殊命题在1997年《经济学家》杂志上首次被提出。“荷兰病”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小国家经济中, 由于某种资源优势的存在,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发展迅速对其他部门产生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经济现象。在研究矿产经济发展问题时,英国经济学家奥提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即丰裕的自然资源阻碍一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分析
对丰裕的自然资源阻碍某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上来进行分析解释,主要包括“荷兰病”效应、制度效应、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四方面。
1.“荷兰病”效应
“荷兰病”是指导致某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现象,即一个部门由于其资源优势快速扩张,而其他领域逐渐萎缩,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在资源部门高收益率的驱使下由制造业向资源出口部门转移,导致制造业萎缩,最终致使产业结构缺乏多样性,制造业发展受限而逐渐衰落,从而阻碍了本国工业化的进程,使国家经济失去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此外,“荷兰病”效应还会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会拉大国内的居民收入差距。
2.制度效应
从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由于在制度变迁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两方面因素,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一旦走上了某条路径,就会沿着既定的路径走下去,很难被其他潜在体系所替代。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因素在“资源诅咒”形成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资源丰裕度较高的地区,合理有效的制度体制的缺失,往往会产生一些为了寻求与资源型产业相关的经济租的寻租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通过向公务人员行贿的方式来获取自然资源,从而导致制度弱化,走上通向坏制度的路径。
研究显示,资源越丰富的地区越容易产生寻租行为与政府腐败,同时,区域制度弱化会造成生产边际效益降低,资本回报率降低,经济增长率下降。在我国,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产权制度不清晰,市场规则不健全等缺陷,实际经济运行中,易产生寻租行为,引起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资金外流等现象。例如,资料显示,在山西省存在90%的县管煤矿、95%的乡村集体煤矿通过托管或承包的方式交由个人经营,政府官员在其中也占有相当一部分不公开的股份。
3.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研究表明,在资源丰裕的国家却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忽视教育投资,导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哥理法森分析认为,在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生的产品多数为初级产品,不需要受教育程度高的高技能劳动力,当前资源型产业的高速发展让政府和家庭相信其可以提供足够的收入保障,不需要发展其他产业,因此对于增加教育支出或教育投入,政府和家庭都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及其高利润率易导致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使经济丧失长期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4.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生态系统失衡,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无节制的开采资源,削减治理环境的成本,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不理想。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威胁到居民正常生活和生存,而且不利于发挥国家或地区潜在优势,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导致资源的逐渐枯竭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有多个资源型城市处于资源枯竭状态,“资源诅咒”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问题。
三、结论和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来实现,由于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的特殊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可能很难实现生产要素从资源型产业向其他产业的转移,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型企业中占有很大比例,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有必要采取以政府调控为主导的产业转型政策。政府部门依据本地资源及品牌优势,制定不同时期的限制和鼓励政策,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此外,通过集中我国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间关联性,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力,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多元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关产业行业和其他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化工、食品、医药等其他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立产权制度,完善法律法规
在我国,由于产权模糊导致“寻租”行为、掠夺性开采以及制度进一步弱化,因此,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首先优化资源产权结构,明确资源所有权、开采权和保护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政府腐败,控制寻租,削弱政府权力对收入机会的扭曲作用,实现资源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
3.重视人力资本投入,加快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是促进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诅咒”困境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包括劳动力的熟练程度、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管理水平、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能力等。我国资源丰裕的落后地区人力资本不断地被资源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挤出”,其人力资本积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克服“资源诅咒”,政府必须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建设基础教育,吸引人才流入,积累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4.建立合理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保护资源环境
建立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是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定适当的资源环境补偿标准,由于资源环境具有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的特点,企业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的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制定合理补偿标准,使外部成本内在化,平衡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制定合理的资源税征收标准,以补偿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单向流出而造成的损失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执法和监督机制,对资源环境进行全方位保护,严厉制裁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吕红.从“资源诅咒”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J].经济管理,2008.
[2]李贤功,李新春.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优势陷阱效应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
[3]刘云刚.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分类与演化特征[J]. 地理研究,2009.
[4]傅利平,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J].城市问题,2010.
关键词:资源诅咒;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诅咒的提出
在对自然资源丰裕度对各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时,经济学家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现象,即某地区自然资源丰裕,其经济增长速度并非如预期那样增长较快,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例如,许多非洲国家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却比东亚一些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缓慢许多。经济学家们对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客观存在的负相关关系问题是从20 世纪50 年代逐步开始进行研究的。“荷兰病”这一特殊命题在1997年《经济学家》杂志上首次被提出。“荷兰病”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小国家经济中, 由于某种资源优势的存在,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发展迅速对其他部门产生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经济现象。在研究矿产经济发展问题时,英国经济学家奥提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即丰裕的自然资源阻碍一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分析
对丰裕的自然资源阻碍某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上来进行分析解释,主要包括“荷兰病”效应、制度效应、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四方面。
1.“荷兰病”效应
“荷兰病”是指导致某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现象,即一个部门由于其资源优势快速扩张,而其他领域逐渐萎缩,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在资源部门高收益率的驱使下由制造业向资源出口部门转移,导致制造业萎缩,最终致使产业结构缺乏多样性,制造业发展受限而逐渐衰落,从而阻碍了本国工业化的进程,使国家经济失去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此外,“荷兰病”效应还会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会拉大国内的居民收入差距。
2.制度效应
从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由于在制度变迁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两方面因素,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一旦走上了某条路径,就会沿着既定的路径走下去,很难被其他潜在体系所替代。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因素在“资源诅咒”形成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资源丰裕度较高的地区,合理有效的制度体制的缺失,往往会产生一些为了寻求与资源型产业相关的经济租的寻租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通过向公务人员行贿的方式来获取自然资源,从而导致制度弱化,走上通向坏制度的路径。
研究显示,资源越丰富的地区越容易产生寻租行为与政府腐败,同时,区域制度弱化会造成生产边际效益降低,资本回报率降低,经济增长率下降。在我国,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产权制度不清晰,市场规则不健全等缺陷,实际经济运行中,易产生寻租行为,引起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资金外流等现象。例如,资料显示,在山西省存在90%的县管煤矿、95%的乡村集体煤矿通过托管或承包的方式交由个人经营,政府官员在其中也占有相当一部分不公开的股份。
3.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研究表明,在资源丰裕的国家却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忽视教育投资,导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哥理法森分析认为,在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生的产品多数为初级产品,不需要受教育程度高的高技能劳动力,当前资源型产业的高速发展让政府和家庭相信其可以提供足够的收入保障,不需要发展其他产业,因此对于增加教育支出或教育投入,政府和家庭都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及其高利润率易导致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使经济丧失长期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4.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生态系统失衡,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无节制的开采资源,削减治理环境的成本,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不理想。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威胁到居民正常生活和生存,而且不利于发挥国家或地区潜在优势,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导致资源的逐渐枯竭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有多个资源型城市处于资源枯竭状态,“资源诅咒”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问题。
三、结论和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来实现,由于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的特殊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可能很难实现生产要素从资源型产业向其他产业的转移,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型企业中占有很大比例,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有必要采取以政府调控为主导的产业转型政策。政府部门依据本地资源及品牌优势,制定不同时期的限制和鼓励政策,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此外,通过集中我国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间关联性,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力,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多元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关产业行业和其他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化工、食品、医药等其他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立产权制度,完善法律法规
在我国,由于产权模糊导致“寻租”行为、掠夺性开采以及制度进一步弱化,因此,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首先优化资源产权结构,明确资源所有权、开采权和保护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政府腐败,控制寻租,削弱政府权力对收入机会的扭曲作用,实现资源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
3.重视人力资本投入,加快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是促进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诅咒”困境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包括劳动力的熟练程度、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管理水平、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能力等。我国资源丰裕的落后地区人力资本不断地被资源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挤出”,其人力资本积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克服“资源诅咒”,政府必须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建设基础教育,吸引人才流入,积累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4.建立合理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保护资源环境
建立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是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定适当的资源环境补偿标准,由于资源环境具有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的特点,企业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的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制定合理补偿标准,使外部成本内在化,平衡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制定合理的资源税征收标准,以补偿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单向流出而造成的损失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执法和监督机制,对资源环境进行全方位保护,严厉制裁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吕红.从“资源诅咒”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J].经济管理,2008.
[2]李贤功,李新春.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优势陷阱效应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
[3]刘云刚.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分类与演化特征[J]. 地理研究,2009.
[4]傅利平,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J].城市问题,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