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注重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进行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注重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进行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精心设计初中历史的教学呢?笔者浅谈如下几点,以飨读者:
一、加强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策略
1、注重撰写好专题教学设计
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通过对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供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认识,既可作为学生学习前的探究学习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一般先由教师拟定一个知识体系框架和具体内容标准,应当留出部分由学生尝试概括,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概括的份量,有利于教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注重历史课堂过程方法的设计
《历史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强调为: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这种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要求历史教师在备课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要大胆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把历史课堂准备成有活生生感知材料的专题课,注重学习自身收集材料,注重学生探讨而并非以前的“硬灌死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身实践和合作探究中体会出历史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需要改革,首先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面和谐的智能发展,把“再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为“创造型”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教无定法”(即具体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等),承认和运用教学规律上的“教学有法”,让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风格都能相尊相竟。让学生在多种“教法”中成长,是每个历史教师在备课中要侧重考虑的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设计
学习是为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知识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因而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习相关信息,如历史教学考查评价最新成果、新观点,对该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叙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能力训练的提高,一般采用教师对历史现象提炼出的问题,或由学生自行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历史问题等,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设计其他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与课程相关内容为中心,适当综合各相关的内容,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有一定层次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材料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4、注重教学反馈设计
(1)反思一般性的教学问题,反思相对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必要,应用方式是否恰当,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认知深度,高质量的实现了课程目标。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有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3)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注重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进行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精心设计初中历史的教学呢?笔者浅谈如下几点,以飨读者:
一、加强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策略
1、注重撰写好专题教学设计
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通过对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供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认识,既可作为学生学习前的探究学习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一般先由教师拟定一个知识体系框架和具体内容标准,应当留出部分由学生尝试概括,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概括的份量,有利于教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注重历史课堂过程方法的设计
《历史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强调为: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这种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要求历史教师在备课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要大胆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把历史课堂准备成有活生生感知材料的专题课,注重学习自身收集材料,注重学生探讨而并非以前的“硬灌死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身实践和合作探究中体会出历史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需要改革,首先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面和谐的智能发展,把“再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为“创造型”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教无定法”(即具体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等),承认和运用教学规律上的“教学有法”,让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风格都能相尊相竟。让学生在多种“教法”中成长,是每个历史教师在备课中要侧重考虑的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设计
学习是为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知识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因而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习相关信息,如历史教学考查评价最新成果、新观点,对该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叙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能力训练的提高,一般采用教师对历史现象提炼出的问题,或由学生自行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历史问题等,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设计其他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与课程相关内容为中心,适当综合各相关的内容,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有一定层次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材料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4、注重教学反馈设计
(1)反思一般性的教学问题,反思相对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必要,应用方式是否恰当,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认知深度,高质量的实现了课程目标。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有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3)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