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不断变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改革。习作作为语文学习中占比最大的单项,更是关系到学生的日后的写作能力与文学素养水平。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及时理解吸收并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创新,提升习作课堂质量,打造高效小学语文习作课堂。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思考
前言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通过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为有机统一体。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能够对习作课程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感受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有感而发。生活化教学是锻炼学生语文思维、习作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生活化理念对语文活动课的作用和意义
1.培养学生挖掘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中高段的习作练习一般以看图说话和命题作文形式展开,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给定主题的作文常常通过没有素材可用,利用范文教材进行改写,或使用千篇一律的事例。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高度模板化,局限学生思维;也无法实现习作课程的本质目的,无法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有所提高。
如果教师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根据事件进行挖掘,体会内在思想情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有真情实感,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进行创作;同时,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时刻保持汲取积累的态度,通过点滴积累提高写作水平,增加文学素养。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所给主题进行思维讲解,举例提供一些可使用的事例,再进行模板化组装,完成一篇作文。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思维局限于教师教授内容,逐渐对写作课程失去兴趣,觉得写作课程枯燥无聊,从而对写作产生逆反心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发展以及整体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写作课程,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和感受自己身边所存在的可用素材,逐渐对作文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至写作中。在课堂中通过生活素材引入写作核心思想的分析,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觉得写作课程更加有趣、有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的实施方法
1.基于校园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挖掘可利用的素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小学中高段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生活阅历少,在校园中多喜爱集体运动与自由玩乐。教师需要结合校园的具体情况,深度分析相关活动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在校园中自行进行感悟和体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课程“我的乐园”为例。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地区和最喜欢的游戏,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在校园中最喜欢的地方和原因,回想自己在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印象深刻的开心事,和哪个同学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并及时整理记录下来,以便后续进行写作运用。教师可以抓住校园生活的特点,寻找校园中可利用的素材,合理展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发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立足家庭生活,拓宽生活化教学渠道
家庭是学生度过时间最多的地方,语文教育脱离学生的家庭生活,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家庭生活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用于习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还应当选取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并有所体会的事例,结合课本教案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以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理解事例的运用与写作的本质。
在进行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中“那一刻,我长大了”写作时,教師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家里发生的事情,有那一个瞬间让学生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可以是通过某件事明白了道理、学会了一种技能。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习作,拓宽生活化教学渠道。
总结
总而言之,习作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能力和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有重要影响。写作能力需要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进行提高,习作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把握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围绕学生的校园与家庭生活,鼓励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学生在小学时期得到良好的习作基础,为来日走向社会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铠锋.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35):236.
[2] 潘爱艳.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4):P.1-1.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思考
前言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通过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为有机统一体。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能够对习作课程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感受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有感而发。生活化教学是锻炼学生语文思维、习作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生活化理念对语文活动课的作用和意义
1.培养学生挖掘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中高段的习作练习一般以看图说话和命题作文形式展开,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给定主题的作文常常通过没有素材可用,利用范文教材进行改写,或使用千篇一律的事例。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高度模板化,局限学生思维;也无法实现习作课程的本质目的,无法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有所提高。
如果教师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根据事件进行挖掘,体会内在思想情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有真情实感,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进行创作;同时,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时刻保持汲取积累的态度,通过点滴积累提高写作水平,增加文学素养。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所给主题进行思维讲解,举例提供一些可使用的事例,再进行模板化组装,完成一篇作文。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思维局限于教师教授内容,逐渐对写作课程失去兴趣,觉得写作课程枯燥无聊,从而对写作产生逆反心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发展以及整体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写作课程,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和感受自己身边所存在的可用素材,逐渐对作文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至写作中。在课堂中通过生活素材引入写作核心思想的分析,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觉得写作课程更加有趣、有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的实施方法
1.基于校园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挖掘可利用的素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小学中高段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生活阅历少,在校园中多喜爱集体运动与自由玩乐。教师需要结合校园的具体情况,深度分析相关活动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在校园中自行进行感悟和体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课程“我的乐园”为例。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地区和最喜欢的游戏,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在校园中最喜欢的地方和原因,回想自己在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印象深刻的开心事,和哪个同学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并及时整理记录下来,以便后续进行写作运用。教师可以抓住校园生活的特点,寻找校园中可利用的素材,合理展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发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立足家庭生活,拓宽生活化教学渠道
家庭是学生度过时间最多的地方,语文教育脱离学生的家庭生活,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家庭生活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用于习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还应当选取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并有所体会的事例,结合课本教案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以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理解事例的运用与写作的本质。
在进行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中“那一刻,我长大了”写作时,教師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家里发生的事情,有那一个瞬间让学生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可以是通过某件事明白了道理、学会了一种技能。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习作,拓宽生活化教学渠道。
总结
总而言之,习作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能力和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有重要影响。写作能力需要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进行提高,习作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把握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围绕学生的校园与家庭生活,鼓励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学生在小学时期得到良好的习作基础,为来日走向社会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铠锋.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35):236.
[2] 潘爱艳.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