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提出新要求,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传统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寻找有利于学生记忆与理解的知识点,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及教学方法,对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师生所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在高中课程教学中,数学是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之一。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色彩鲜明、便于记忆、制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与提高。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出于个人成长的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角度,高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高中阶段的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本身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养,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等等原因都会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中数学的课堂要提高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更多的创新,也需要教师从新的角度,利用新的手段和模式来设计和开展教学,从而寻求这些现存问题的解决办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效率能够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强化。
二、思维导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知识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解之外,课前导入环节的效果也会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点关注课前导入环节的模式方法与内容。而思维导图是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来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相辅相成,也与课前导入的目的相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知识的导入。具体来说,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前完成大部分的了解和设计工作。在确定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需要对过去相类似且互通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引入内容,同时也需要适当地了解新知识更深层次的内容作为课堂知识教学的拓展和补充。而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兴趣,教师也要关注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在学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对知识做前后的联系。在制作相关的课件时先要包含空间几何体、平面向量和方程等学过的知识点,并且用动态图画的方式将其与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联系表现出来,以此来实现用旧知识带动新内容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在学生建立一定的概念之后,教师还需要根据本章节的知识内容列出简单的框架,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将其相互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在课件上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知识及其相互关联以直观画面的方式进行展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面对数学课堂的教学。
(二)做好情境创设工作
为了满足新高考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将素质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环节设置到教学结构体系中,以增强教学工作的效用。在此过程中,情境创设作为一个灵活性较高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该教学环节塑造为素养、素质培养环节,并通过围绕课程内容,抛出思考探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其建立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考方向,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有助于锻炼其思维能力,推动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中,教师可以先讲解函数概念形成的历史,然后抛出问题“如何对函数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主思考,归纳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归纳能力,达到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在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解题时,可通过思维导图来回顾题目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以及解题步骤,促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实现知识的构建与理解。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分解数学试题,主动寻找相应的解题思路,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找到解决题目的突破口,使学生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首先,明确教学主题。数学教师要将习题课的主题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对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回忆,以此为学生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其次,以习题演练,注重主题的发展。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题目设计的相关知识点、条件、所求量等,进行解题的思维导图绘制,在该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做题情况,给予相应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障碍得到有效解决。最后,注重师生交流,实现主题的完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对自己解题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继而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从而实现学生查漏补缺的效果。
(四)思维导图用于复习课教学的方法
首先,提出具体复习目标。数学教师在具体上课时要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告知学生,并提出相应的复习目标,指导学生根据复习主题发散与联想,以此绘制出自身的思维导图。其次,注重生生协作。学生在明确了解本节课的复习主题及相应的复习目标后,要不断向外延伸,通过本节课教学的知识框架,展开头脑风暴,细化各个分支,将自己想到的所有与分支有关的知识点都通过导图的方式呈现,以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不断补充自己遗忘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思维导图的完善。最后,注重师生协作。小组完成思维导图繪制后,各个小组都要派代表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并对本组相关知识的疑惑点进行阐述,由师生一起解决与评价。同时,数学教师依据学生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对学生遗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具体绘制过程中出现的疑惑与困难。数学教师需重点突破与强调重难点,确保复习课优势充分发挥。教师整合各小组的思维导图,绘制集体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下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既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教学的主要重、难点。尤其是抽象化的,平面化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了解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全会.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20(7).
[2]陈田璋.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4).
[3]范嗣波.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剖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0(3)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在高中课程教学中,数学是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之一。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色彩鲜明、便于记忆、制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与提高。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出于个人成长的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角度,高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高中阶段的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本身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养,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等等原因都会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中数学的课堂要提高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更多的创新,也需要教师从新的角度,利用新的手段和模式来设计和开展教学,从而寻求这些现存问题的解决办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效率能够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强化。
二、思维导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知识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解之外,课前导入环节的效果也会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点关注课前导入环节的模式方法与内容。而思维导图是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来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相辅相成,也与课前导入的目的相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知识的导入。具体来说,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前完成大部分的了解和设计工作。在确定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需要对过去相类似且互通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引入内容,同时也需要适当地了解新知识更深层次的内容作为课堂知识教学的拓展和补充。而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兴趣,教师也要关注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在学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对知识做前后的联系。在制作相关的课件时先要包含空间几何体、平面向量和方程等学过的知识点,并且用动态图画的方式将其与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联系表现出来,以此来实现用旧知识带动新内容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在学生建立一定的概念之后,教师还需要根据本章节的知识内容列出简单的框架,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将其相互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在课件上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知识及其相互关联以直观画面的方式进行展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面对数学课堂的教学。
(二)做好情境创设工作
为了满足新高考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将素质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环节设置到教学结构体系中,以增强教学工作的效用。在此过程中,情境创设作为一个灵活性较高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该教学环节塑造为素养、素质培养环节,并通过围绕课程内容,抛出思考探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其建立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考方向,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有助于锻炼其思维能力,推动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中,教师可以先讲解函数概念形成的历史,然后抛出问题“如何对函数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主思考,归纳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归纳能力,达到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在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解题时,可通过思维导图来回顾题目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以及解题步骤,促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实现知识的构建与理解。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分解数学试题,主动寻找相应的解题思路,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找到解决题目的突破口,使学生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首先,明确教学主题。数学教师要将习题课的主题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对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回忆,以此为学生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其次,以习题演练,注重主题的发展。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题目设计的相关知识点、条件、所求量等,进行解题的思维导图绘制,在该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做题情况,给予相应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障碍得到有效解决。最后,注重师生交流,实现主题的完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对自己解题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继而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从而实现学生查漏补缺的效果。
(四)思维导图用于复习课教学的方法
首先,提出具体复习目标。数学教师在具体上课时要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告知学生,并提出相应的复习目标,指导学生根据复习主题发散与联想,以此绘制出自身的思维导图。其次,注重生生协作。学生在明确了解本节课的复习主题及相应的复习目标后,要不断向外延伸,通过本节课教学的知识框架,展开头脑风暴,细化各个分支,将自己想到的所有与分支有关的知识点都通过导图的方式呈现,以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不断补充自己遗忘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思维导图的完善。最后,注重师生协作。小组完成思维导图繪制后,各个小组都要派代表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并对本组相关知识的疑惑点进行阐述,由师生一起解决与评价。同时,数学教师依据学生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对学生遗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具体绘制过程中出现的疑惑与困难。数学教师需重点突破与强调重难点,确保复习课优势充分发挥。教师整合各小组的思维导图,绘制集体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下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既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教学的主要重、难点。尤其是抽象化的,平面化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了解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全会.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20(7).
[2]陈田璋.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4).
[3]范嗣波.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剖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