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形成于一个民族诞生发展的历史当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被“汉化”得越来越严重,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传统文化的精髓正不断被消解着,传统文化濒临消失。本文仅以我的家乡——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镇的传统风俗节日“玩年”时间的变化为出发点,通过对现代化发展使“玩年”时间由长到短乃至濒临消失、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研究保护它的意义及“玩年”时间的演变对民俗研究的意义进行简单归纳,浅谈时间与民俗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玩年”;时间演变;民俗研究意义
一、引言
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应该与人们的生活相契合。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少数民族被“汉化”日益严重,我们在生活上得到许多方便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本民族的风俗文化。我们的节日风俗逐渐被遗忘甚至面临濒危的困境。本文仅以我的家乡——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镇的传统风俗节日“玩年”时间从长到短乃至现在几乎名存实亡的演变史为例,现代化发展使“玩年”发生演变的原因、研究保护它的意义及“玩年”时间的变化对民俗研究的意义进行简单归纳,浅谈时间与民俗研究的意义。
二、“玩年”时间的演变
(一)什么是“玩年”?
所谓“玩年”,是指每年大年初一至初六期间,每天一大早,吃过饭之后,苗族人民开始盛装打扮,像赶集一样去镇上玩耍的举族欢庆的节日。大年初一当天,无论再穷苦的家庭,都会或多或少给自己家的小孩“玩年”钱,让他们去“玩年”。他们无限制地花掉自己手里的这笔钱,可以买自己觊觎已久的玩具,也可以买平时舍不得买的相对昂贵的零食等,大人们这时候不会干预任何事情,不然就不算是过了一个好年,“玩”了一个好年。这种时候小孩可以不与自己的长辈一起出行,而是可以跟自己的小伙伴拉帮结伙的出去。年轻的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未婚的小伙子打扮得精神抖擞的出去,遇到心仪的姑娘就可以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好感,姑娘们遇见自己中意的小伙子也可以大胆地区示好,相当于一个大型的自由相亲会。许多会唱苗歌的人会坐在路边唱苗歌,老人唱老人的,年轻人唱年轻人的,尤其是年轻的小伙子,以前只要他的歌声够动人,无论他再丑再穷,甚至残疾,都有机会受到姑娘的青睐。曾经有个瘸腿的男子,因为歌声动听,就有姑娘愿意跟他结婚,与他生儿育女,并让他在家里休息,自己则去做农活养他,而且不止一个姑娘这样,这件事情以前在长兴镇苗族人中广为流传。已婚的唱已婚的,大家其乐融融地对歌,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几把刷子”,歌词总是信手拈来。总而言之,这是一场苗族的盛会,人们会在这几天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不考虑其他事情,只管尽情放肆地玩乐。据说我出生时候的那个年代,各种斗歌的人们成群结队沿着路边排着队对歌,出现过超过一里路那么长的对歌队伍盛景,然而这是我记事起也没见过繁盛的景象。
(二)“玩年”的演变时间史
听我奶奶说,他们那一代“玩年”时间是从大年初一玩到大年初六满满六天,到了我爸爸他们这一辈年轻的,大多数都只玩到大年初三、大年初四左右,我四五岁的时候,我姑姑她们正是十六七八岁的美好年纪,我天天跟在她们屁股后面跑,有看上他们的小伙子给我买好吃的讨好她们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在我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有资格可以跟自己的小伙伴去玩年,那时候我们精力异常旺盛,大抵都是要玩到初三的。读初一的时候,我只去玩大年初一一天,大年初二人就很少了,所以几乎没怎么去玩。高中的时候,很多跟我差不多大的人都已经不屑于去玩年,认为这有点“土”,还不如在家里跟年纪相仿的人看看电视电影,聊聊八卦。读大学回去以后,我基本不再玩年了。那时候交通渐渐发达,很多村子都已通车,所谓“有文化”“有见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容易以他们马首是瞻,他们不屑于玩年大多数从众的人也就跟着不屑。目前为止,大年初一,年轻人要么在家里休息,要么出去打麻将,谁说到玩年,大家可能都会以一种轻蔑的口气嘲笑他,嫌他“土气”。玩年的几乎只有得了压岁钱的小孩子去镇上买了玩具马上就回来,发的也不是玩年钱,而是压岁钱了。而老人虽然惦记着去玩年,但也没多少热闹可看,因此都改去相熟亲朋好友家里相聚。从而导致传统节日渐渐被遗忘,乃至现在的名存实亡,而现在这批小学生很多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节日。
(三)“玩年”时间演变的原因
“玩年”渐渐演变到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我简单地总结出大抵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长兴镇,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苗族被许多民族说成是“苗蛮子”,没文化,是“土”的代名词,这导致很多苗族人都有一种对本民族的自卑心理,甚至夸张一点的人都以被别人“夸”说话没有“苗音”为荣。也因此,很多外界的东西被带回去之后,大家都会觉得很新奇,很“洋气”,从而受到追捧。其次,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城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外面接触到一些新的文化和新的风俗习惯,回来之后传播给同乡的人,也会受到强烈追捧,自己的风俗习惯却被淡忘。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民子女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小孩子接收外界知识之后,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没有老一辈那么强,也导致本民族文化缺少传承者。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渐发达,很多年轻人基本都靠网络认识朋友,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为了在“玩年”这样的盛会而盛装打扮去寻觅意中人。
三、研究及保护“玩年”的原因及研究保护它的意义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非常巨大。苗族人之所以为苗族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包装着我们,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在精神上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苗族人。而“玩年”的地位和意义与我们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重大节日性质是一样的,它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根源,是我们民族一起发明、一起享用的精神食粮,这种文明会天然地构成我们民族的凝集力。随着传统节日的消失,民族凝聚力明显变得涣散,比如以前在外地做事情的人们只要在外面遇见我们苗族自己的人,就会感到特别亲切,会自动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也能减小被别人欺负的概率;或者相聚单纯交友,或者大家聚在一起减少思乡情绪。但近几年却变得纵使相逢都不识,各顾各的,遇到困难也看见了也是谁都不帮谁,甚至有少数重视“老乡”情的人反而遭周边的人嘲笑、看不起。 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举措
传统风俗节日的保护至关重要, 以我目前简单总结的建议来说,还有待完善:
1.政府出台相关的民族风俗文化保护政策,让当地的苗族人跟着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视起来。只有让本民族的人意识到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才能踏出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一步。
2.树立民族自信心,让当地的苗族人知道,其实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不差,他们的文化也不是落后的、野蛮的文化,而是与其他文化处于平等的地位,是一种有特色有价值的文化,并不是“落后”、“土气”的代名词。
3.有系统地宣传它的节日意义,没有什么办法比广而告之能更好地宣传一种文化的价值性,只要知道这种东西是有研究价值的,大多数人都会接受乃至推崇保护而不会随意破坏。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以自己生为一个苗族人而抱着一种自卑的态度大都是源于无知,宣传有助于让当地苗族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跟其他文化一样堂堂正正。
4.与时俱进地丰富节日内涵,可以在之前的文化节目上再根据社会的发展加一些有现代元素的节目,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使本民族文化能够找到合格的接纳者与传承者。
5.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环境。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来唤醒民众尤其是我们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五、“玩年”时间的演变与民俗研究的意义
民俗研究的对象,可以随着时代的不同、新旧事物的更迭,以及引进学术思想的先后而不断翻新。它产生于民间,直观地表达着当地众生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它是了解一个地方形象的快捷方法之一。“玩年”作为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镇的一种民俗活动,它代表了当地苗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是优秀的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着西方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本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玩年”时间从多到少再到现在的名存实亡,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玩年”这个传统风俗节日文化濒临消失,我以为我们必须加以挽救,努力研究它保护它,让它受到应有的礼遇,继续在众多节日里保持它应有的地位,让这种良好的苗族传统文化习俗继续势态良好地存活下去。
结语
让“玩年”重新恢复当年的盛会景象,使民俗活动进一步得到恢复,从而真正回归传统。这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与保护,树立民族自信心,有系统地宣传它的节日意义,与时俱进地丰富节日内涵,重新认识它的传统风俗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环境等。对它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严格的民俗研究,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以为为了不使我们为失去良好的本民族传统文化遗憾和后悔,每个人都有必要成为本民族甚至是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和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乌丙安:民俗学原理.长春出版社,2014年1月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
[3]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4]朝戈金、董晓萍、萧放:民俗学与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
【关键词】“玩年”;时间演变;民俗研究意义
一、引言
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应该与人们的生活相契合。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少数民族被“汉化”日益严重,我们在生活上得到许多方便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本民族的风俗文化。我们的节日风俗逐渐被遗忘甚至面临濒危的困境。本文仅以我的家乡——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镇的传统风俗节日“玩年”时间从长到短乃至现在几乎名存实亡的演变史为例,现代化发展使“玩年”发生演变的原因、研究保护它的意义及“玩年”时间的变化对民俗研究的意义进行简单归纳,浅谈时间与民俗研究的意义。
二、“玩年”时间的演变
(一)什么是“玩年”?
所谓“玩年”,是指每年大年初一至初六期间,每天一大早,吃过饭之后,苗族人民开始盛装打扮,像赶集一样去镇上玩耍的举族欢庆的节日。大年初一当天,无论再穷苦的家庭,都会或多或少给自己家的小孩“玩年”钱,让他们去“玩年”。他们无限制地花掉自己手里的这笔钱,可以买自己觊觎已久的玩具,也可以买平时舍不得买的相对昂贵的零食等,大人们这时候不会干预任何事情,不然就不算是过了一个好年,“玩”了一个好年。这种时候小孩可以不与自己的长辈一起出行,而是可以跟自己的小伙伴拉帮结伙的出去。年轻的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未婚的小伙子打扮得精神抖擞的出去,遇到心仪的姑娘就可以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好感,姑娘们遇见自己中意的小伙子也可以大胆地区示好,相当于一个大型的自由相亲会。许多会唱苗歌的人会坐在路边唱苗歌,老人唱老人的,年轻人唱年轻人的,尤其是年轻的小伙子,以前只要他的歌声够动人,无论他再丑再穷,甚至残疾,都有机会受到姑娘的青睐。曾经有个瘸腿的男子,因为歌声动听,就有姑娘愿意跟他结婚,与他生儿育女,并让他在家里休息,自己则去做农活养他,而且不止一个姑娘这样,这件事情以前在长兴镇苗族人中广为流传。已婚的唱已婚的,大家其乐融融地对歌,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几把刷子”,歌词总是信手拈来。总而言之,这是一场苗族的盛会,人们会在这几天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不考虑其他事情,只管尽情放肆地玩乐。据说我出生时候的那个年代,各种斗歌的人们成群结队沿着路边排着队对歌,出现过超过一里路那么长的对歌队伍盛景,然而这是我记事起也没见过繁盛的景象。
(二)“玩年”的演变时间史
听我奶奶说,他们那一代“玩年”时间是从大年初一玩到大年初六满满六天,到了我爸爸他们这一辈年轻的,大多数都只玩到大年初三、大年初四左右,我四五岁的时候,我姑姑她们正是十六七八岁的美好年纪,我天天跟在她们屁股后面跑,有看上他们的小伙子给我买好吃的讨好她们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在我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有资格可以跟自己的小伙伴去玩年,那时候我们精力异常旺盛,大抵都是要玩到初三的。读初一的时候,我只去玩大年初一一天,大年初二人就很少了,所以几乎没怎么去玩。高中的时候,很多跟我差不多大的人都已经不屑于去玩年,认为这有点“土”,还不如在家里跟年纪相仿的人看看电视电影,聊聊八卦。读大学回去以后,我基本不再玩年了。那时候交通渐渐发达,很多村子都已通车,所谓“有文化”“有见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容易以他们马首是瞻,他们不屑于玩年大多数从众的人也就跟着不屑。目前为止,大年初一,年轻人要么在家里休息,要么出去打麻将,谁说到玩年,大家可能都会以一种轻蔑的口气嘲笑他,嫌他“土气”。玩年的几乎只有得了压岁钱的小孩子去镇上买了玩具马上就回来,发的也不是玩年钱,而是压岁钱了。而老人虽然惦记着去玩年,但也没多少热闹可看,因此都改去相熟亲朋好友家里相聚。从而导致传统节日渐渐被遗忘,乃至现在的名存实亡,而现在这批小学生很多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节日。
(三)“玩年”时间演变的原因
“玩年”渐渐演变到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我简单地总结出大抵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长兴镇,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苗族被许多民族说成是“苗蛮子”,没文化,是“土”的代名词,这导致很多苗族人都有一种对本民族的自卑心理,甚至夸张一点的人都以被别人“夸”说话没有“苗音”为荣。也因此,很多外界的东西被带回去之后,大家都会觉得很新奇,很“洋气”,从而受到追捧。其次,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城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外面接触到一些新的文化和新的风俗习惯,回来之后传播给同乡的人,也会受到强烈追捧,自己的风俗习惯却被淡忘。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民子女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小孩子接收外界知识之后,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没有老一辈那么强,也导致本民族文化缺少传承者。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渐发达,很多年轻人基本都靠网络认识朋友,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为了在“玩年”这样的盛会而盛装打扮去寻觅意中人。
三、研究及保护“玩年”的原因及研究保护它的意义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非常巨大。苗族人之所以为苗族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包装着我们,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在精神上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苗族人。而“玩年”的地位和意义与我们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重大节日性质是一样的,它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根源,是我们民族一起发明、一起享用的精神食粮,这种文明会天然地构成我们民族的凝集力。随着传统节日的消失,民族凝聚力明显变得涣散,比如以前在外地做事情的人们只要在外面遇见我们苗族自己的人,就会感到特别亲切,会自动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也能减小被别人欺负的概率;或者相聚单纯交友,或者大家聚在一起减少思乡情绪。但近几年却变得纵使相逢都不识,各顾各的,遇到困难也看见了也是谁都不帮谁,甚至有少数重视“老乡”情的人反而遭周边的人嘲笑、看不起。 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举措
传统风俗节日的保护至关重要, 以我目前简单总结的建议来说,还有待完善:
1.政府出台相关的民族风俗文化保护政策,让当地的苗族人跟着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视起来。只有让本民族的人意识到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才能踏出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一步。
2.树立民族自信心,让当地的苗族人知道,其实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不差,他们的文化也不是落后的、野蛮的文化,而是与其他文化处于平等的地位,是一种有特色有价值的文化,并不是“落后”、“土气”的代名词。
3.有系统地宣传它的节日意义,没有什么办法比广而告之能更好地宣传一种文化的价值性,只要知道这种东西是有研究价值的,大多数人都会接受乃至推崇保护而不会随意破坏。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以自己生为一个苗族人而抱着一种自卑的态度大都是源于无知,宣传有助于让当地苗族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跟其他文化一样堂堂正正。
4.与时俱进地丰富节日内涵,可以在之前的文化节目上再根据社会的发展加一些有现代元素的节目,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使本民族文化能够找到合格的接纳者与传承者。
5.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环境。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来唤醒民众尤其是我们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五、“玩年”时间的演变与民俗研究的意义
民俗研究的对象,可以随着时代的不同、新旧事物的更迭,以及引进学术思想的先后而不断翻新。它产生于民间,直观地表达着当地众生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它是了解一个地方形象的快捷方法之一。“玩年”作为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镇的一种民俗活动,它代表了当地苗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是优秀的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着西方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本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玩年”时间从多到少再到现在的名存实亡,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玩年”这个传统风俗节日文化濒临消失,我以为我们必须加以挽救,努力研究它保护它,让它受到应有的礼遇,继续在众多节日里保持它应有的地位,让这种良好的苗族传统文化习俗继续势态良好地存活下去。
结语
让“玩年”重新恢复当年的盛会景象,使民俗活动进一步得到恢复,从而真正回归传统。这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与保护,树立民族自信心,有系统地宣传它的节日意义,与时俱进地丰富节日内涵,重新认识它的传统风俗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环境等。对它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严格的民俗研究,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以为为了不使我们为失去良好的本民族传统文化遗憾和后悔,每个人都有必要成为本民族甚至是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和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乌丙安:民俗学原理.长春出版社,2014年1月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
[3]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4]朝戈金、董晓萍、萧放:民俗学与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