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自身工作经验及体会,总结抗病毒中药常用剂型及给药方式。常见病毒性疾病包括呼吸道病毒半日、水痘、麻疹、风疹、天花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文章以流感为例,介绍了相关中医药防治疾病药物剂型及给药方式。
关键词:给药方式;外感疫病;药物剂型;中药
中药主要由根、茎、叶、果等植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中药亦称中草药。发病的外在因素为人体外感疫病之邪,人感到邪内在因素为人体正气不足。因此,感冒的主要病因在于岁时不和、温凉失节、寒热异常。肺卫入疫疠之邪,呼吸道症状则为临床表现。中药机理在于间接和直接抗病毒作用。间接抗病毒能够对免疫器官发育进行促进,免疫器官良好发育能够增加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物质基础。还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起到抗感染以及免疫监视的作用,在体内将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及肿瘤细胞杀伤。另可对主免疫功能进行调节。直接抗病毒作用包括:抑制病毒自我复制、阻止病毒穿入和吸附细胞、在病毒入侵细胞前将其杀死。
一、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是抗病毒首选给药途径,其具有显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有穴位注射、肌肉注射等方法。特别是滴注或静脉推注。
1、 滴注或静脉推注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补液等作用是中啊哟输液的固有的功效。灯盏细辛注射液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醒脑静注射液可退热、保护脑细胞、降低脑脊液中内源性致热源、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内源性炎性介质并拮抗内毒素、溃散毒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双黄连注射液适用于重症热毒壅肺型,在抗内毒素、退热等方面作用明显。
2、 肌肉注射及穴位注射
在肌肉注射中,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均较为常见,鱼腥草注射液对于肺部急性炎症作用显著,具有利湿、解毒、清热等作用;柴胡注射液退热作用明显,具有疏肌解热、和解退热等功效。具有药物治疗及穴位刺激双重作用的注射方式为穴位注射,注射药物可用鱼腥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辩证施穴。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 口服给药
1、 连花清瘟胶囊
与单一抗病毒药物相比,连花清瘟胶囊能够减轻上呼吸道症状、消炎退热,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功效。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或黄腻等。相比于达菲组,该药在改善咽痛、咳痰、咳嗽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藿香正气软胶囊适用于外感疫病肠胃型,具有理气和中、解表化湿功效。步长香菊胶囊可适用于H1N1流感发病初期,具有清热通窍、辛散祛风之功效。
2、金莲清热颗粒
该药降温幅度超过35%,见效快、退热时间长。而板蓝根冲剂则对炎性渗出、岩性因子、肺指数等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专治肺部急性炎症。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止咳祛痰。用于感冒热毒壅盛证,症见咽痛、咳嗽、痰稠、高热、口渴、咽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 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大青叶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是有效防止外感疫病的药物。而对于儿童甲流用药,小儿肺热穿喘口服液可提高防止儿童甲流的有效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多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状为咽痛、发热、咳嗽。
4、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玉屏风散适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其具确切疗效,药简效验,由炒白术、防风、黄芪组成。使用该方能够灭活和抑制流感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 汤药
汤药是对外感疫病口服给药首选,速效剂型。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药配方中,汤剂为首选,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分为重症与危重症辩证治疗方案与轻症辩证治疗方案,汤剂为首推剂型。
三、 滴鼻给药
药物用适宜的溶剂制成的供滴入鼻腔用的液体制剂,作用迅速、利于吸收、用药量少、给药方便等是滴鼻剂所具有的特点。选用药为麻黄素制剂、德众鼻炎滴剂等。
四、 涌泉穴敷药给药
借助经络的内外贯通,取上病下治之意,釜底抽薪、导热下行、清热泻火。高热可在涌泉穴用生栀子配他药研末外敷。
五、 敷药脐部给药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脐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屏障功能最弱、表皮角质层最薄,因此可容易药物弥散、穿透,便于吸收,外感疫病高热可用紫雪丹敷于脐。
六、 雾化吸收给药
药物被肺泡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效果显著。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可使用大青叶、僵蚕、鱼腥草、川贝母等超声雾化吸入,显效较快。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七、 舌下含化给药
舌下黏膜可吸收药物,药物达到心脏后再于全身分布,舌下含化给药方法吸收较快,能避免了口服给药经过肝脏首过作用及胃酸中灭活。当出现咳嗽、喉痒、咽干等外感疫病时,可含化清咽丸、咽炎片、慢咽舒灵、含化喉症丸等。可选择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中药含下化急救外感疫病重症所出现的心功能异常。
八、 直肠给药
相比于口服给药,直肠给药更快,其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总量也更高,可以说与静脉给药效果一致。直肠分泌液中溶药物,通过直肠中下静脉以及肛管静脉,60%左右的药物绕过肝脏,有效避免刺激胃粘膜,吸收较快,不受消化道等因素影响,维持药效时间较长。该给药方法适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危重患者。
九、 总结
总结抗病毒中药常用剂型及给药方式。常见病毒性疾病包括呼吸道病毒半日、水痘、麻疹、风疹、天花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在诸多给药方式中,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中药剂型给药方式。
参考文献:
[1]程佳祎,史清文,王燕婷,王鑫国.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分析和制约中药发展因素初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1(4):169-172..
[2]南铁贵,何素平,谭桂玉,李刚,王保民,黄璐琦. 中药致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单抗制备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J].分析化学,2010,15(8):234-237.
[3]张冬. 中药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问题的实效方法论应用——以中美对中药保护最佳路径选择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2,8(1):96-99.
关键词:给药方式;外感疫病;药物剂型;中药
中药主要由根、茎、叶、果等植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中药亦称中草药。发病的外在因素为人体外感疫病之邪,人感到邪内在因素为人体正气不足。因此,感冒的主要病因在于岁时不和、温凉失节、寒热异常。肺卫入疫疠之邪,呼吸道症状则为临床表现。中药机理在于间接和直接抗病毒作用。间接抗病毒能够对免疫器官发育进行促进,免疫器官良好发育能够增加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物质基础。还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起到抗感染以及免疫监视的作用,在体内将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及肿瘤细胞杀伤。另可对主免疫功能进行调节。直接抗病毒作用包括:抑制病毒自我复制、阻止病毒穿入和吸附细胞、在病毒入侵细胞前将其杀死。
一、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是抗病毒首选给药途径,其具有显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有穴位注射、肌肉注射等方法。特别是滴注或静脉推注。
1、 滴注或静脉推注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补液等作用是中啊哟输液的固有的功效。灯盏细辛注射液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醒脑静注射液可退热、保护脑细胞、降低脑脊液中内源性致热源、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内源性炎性介质并拮抗内毒素、溃散毒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双黄连注射液适用于重症热毒壅肺型,在抗内毒素、退热等方面作用明显。
2、 肌肉注射及穴位注射
在肌肉注射中,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均较为常见,鱼腥草注射液对于肺部急性炎症作用显著,具有利湿、解毒、清热等作用;柴胡注射液退热作用明显,具有疏肌解热、和解退热等功效。具有药物治疗及穴位刺激双重作用的注射方式为穴位注射,注射药物可用鱼腥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辩证施穴。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 口服给药
1、 连花清瘟胶囊
与单一抗病毒药物相比,连花清瘟胶囊能够减轻上呼吸道症状、消炎退热,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功效。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或黄腻等。相比于达菲组,该药在改善咽痛、咳痰、咳嗽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藿香正气软胶囊适用于外感疫病肠胃型,具有理气和中、解表化湿功效。步长香菊胶囊可适用于H1N1流感发病初期,具有清热通窍、辛散祛风之功效。
2、金莲清热颗粒
该药降温幅度超过35%,见效快、退热时间长。而板蓝根冲剂则对炎性渗出、岩性因子、肺指数等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专治肺部急性炎症。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止咳祛痰。用于感冒热毒壅盛证,症见咽痛、咳嗽、痰稠、高热、口渴、咽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 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大青叶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是有效防止外感疫病的药物。而对于儿童甲流用药,小儿肺热穿喘口服液可提高防止儿童甲流的有效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多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状为咽痛、发热、咳嗽。
4、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玉屏风散适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其具确切疗效,药简效验,由炒白术、防风、黄芪组成。使用该方能够灭活和抑制流感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 汤药
汤药是对外感疫病口服给药首选,速效剂型。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药配方中,汤剂为首选,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分为重症与危重症辩证治疗方案与轻症辩证治疗方案,汤剂为首推剂型。
三、 滴鼻给药
药物用适宜的溶剂制成的供滴入鼻腔用的液体制剂,作用迅速、利于吸收、用药量少、给药方便等是滴鼻剂所具有的特点。选用药为麻黄素制剂、德众鼻炎滴剂等。
四、 涌泉穴敷药给药
借助经络的内外贯通,取上病下治之意,釜底抽薪、导热下行、清热泻火。高热可在涌泉穴用生栀子配他药研末外敷。
五、 敷药脐部给药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脐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屏障功能最弱、表皮角质层最薄,因此可容易药物弥散、穿透,便于吸收,外感疫病高热可用紫雪丹敷于脐。
六、 雾化吸收给药
药物被肺泡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效果显著。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可使用大青叶、僵蚕、鱼腥草、川贝母等超声雾化吸入,显效较快。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七、 舌下含化给药
舌下黏膜可吸收药物,药物达到心脏后再于全身分布,舌下含化给药方法吸收较快,能避免了口服给药经过肝脏首过作用及胃酸中灭活。当出现咳嗽、喉痒、咽干等外感疫病时,可含化清咽丸、咽炎片、慢咽舒灵、含化喉症丸等。可选择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中药含下化急救外感疫病重症所出现的心功能异常。
八、 直肠给药
相比于口服给药,直肠给药更快,其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总量也更高,可以说与静脉给药效果一致。直肠分泌液中溶药物,通过直肠中下静脉以及肛管静脉,60%左右的药物绕过肝脏,有效避免刺激胃粘膜,吸收较快,不受消化道等因素影响,维持药效时间较长。该给药方法适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危重患者。
九、 总结
总结抗病毒中药常用剂型及给药方式。常见病毒性疾病包括呼吸道病毒半日、水痘、麻疹、风疹、天花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在诸多给药方式中,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中药剂型给药方式。
参考文献:
[1]程佳祎,史清文,王燕婷,王鑫国.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分析和制约中药发展因素初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1(4):169-172..
[2]南铁贵,何素平,谭桂玉,李刚,王保民,黄璐琦. 中药致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单抗制备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J].分析化学,2010,15(8):234-237.
[3]张冬. 中药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问题的实效方法论应用——以中美对中药保护最佳路径选择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2,8(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