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脾胃疾病腧穴配伍的研究进展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315157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腧穴配伍是针刺治疗脾胃疾病最常用的一种配伍方式,临床疗效确切,是体现针灸疗法整体作用的重要形式。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腧穴配伍治疗脾胃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其他文献
合成了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更多还原
用塑料袋法氨化玉米桔杆草粉,粗蛋白含量增加50%,而且适口性好,能提高采食量,在90d的试验期内,试验组每头牛日增重831g,比对照高363g。
用一锅法制得了2-三溴甲基3-甲酰基-5-氧-4-恶唑烷乙酸,它与氨基酸酯反应形成题称化合物N-甲酰基-α-天冬氨酰肽类。
设计并合成了2,6-二苯基-P-苯醌-4-氯亚胺1c,作为一个新的使酚类显色的Gibs试剂,与酚类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兰绿色的2,6-二苯基靛酚盐2c。由于苯基的引入,扩大了靛酚的共轭体系和极化效应,故2,6-二苯基靛酚盐2c的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冀西北坝上半干旱区旱滩地春油菜产量形成的密度、磷肥、氮肥、追氮比例四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高产栽培的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合并多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同时老年患者多有伴随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等,这些因素使老年急性冠
用丙二酸酯法合成了N-乙酰基-3-(2-萘基)-DL-α-丙氨酸乙酯3。3经酶法拆分,得光学活性的D-3,后者经盐酸水解,酯化后再与苯基化镁作用,制得到标题化合物6。对映体过量(e.e值)57,6%-100%。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尽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血管功能障碍起主要作用。H2O2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转变为慢性,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影响生育。笔者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