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5日,笔者前往陕西省礼泉县药王洞乡南晏村,看望抗战老兵韩怀。当听到我们想聆听老人当年保家卫国的故事时,韩怀老人的儿子韩为林很激动,高兴地说,当国家危难之时,父亲投笔从戎,走进黄埔军校成为一名抗日战士,奔赴前线阻击日寇,如今,父亲又得到政府以及许多志愿组织的关爱,真的感到很欣慰。
韩怀出生于1920年1月,从小勤奋好学,聪明能干。他跟随做生意的父亲和哥哥到甘肃天水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水师范学校。“我想做一名教书匠,以教书为业,也以教书为生。”韩老的思绪回到七十多年前。
“七七事变”后,日寇开始全面侵华,战事吃紧,韩怀想,“国家都不太平了、没有了,还读什么师范,即使读出来哪能安宁教书?”于是,离毕业不到半年时,黄埔军校在天水招收学员,韩怀毅然报了名。虽然家里反对他去当兵,但哪能抗得过他死缠硬磨。最终,21岁的韩怀通过严格考试,成为黄埔军校西安分校第18期步兵科的一名学员。
“军校的课程,不仅有日常的基本训练,站姿、队列、队形、越野,还去凤县接受了野外勤务、前进、步枪射击、机关枪射击等训练。随后,又接受了严格的军官训练。”老人回忆说。
1944年,韩怀黄埔军校毕业以后,以满腔热血,要求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他被分配在董钊任军长的第十六集团军一〇九师三二六团一营三连,以营部副官服役,担任排长。他所在的部队主要任务是在韩城黄河出口驻兵设防,重点是黄河渡口禹门口。
有一次,营长接到上级命令,支援友军作战。战士们拼死阻击进犯的日军,一次次击退敌人。“我们坚守几天,与敌重兵对峙,有的战友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有的让炮弹炸得胳膊腿都没了。粮尽弹绝,队伍打散了,阵地失守,营长和团长都负了重伤……”
此后,一〇九师与日军在禹门口处多次激战,接着又奉命驻守潼关。这时,韩怀接到一个任务,奉命护送团长、营长和部队其他家眷安全撤离。营长告诉他,“把我们的家眷带回老家去,妥善安顿好,随后部队再联系你。”
韩怀带着营长的重托离开了部队。“当时家眷大都安排在了西安和咸阳,当时营长的媳妇还住在我家呢!”韩怀回忆说,当时关中正值夏收,他安顿好军人的家眷后顾不上收获自家的庄稼,又返回部队,带上连长的信,到泾阳国军驻地为伤员带回药品。
完成任务后,韩怀就回到农村务农,再也没有回到硝烟滚滚的战场。
成家以后,韩怀育有四女两儿,生活负担很重。为了生计,他除过务农,还摆过茶摊。“文革”期间,因他曾有在国民党部队服役的经历,他和家人备受歧视,一直生活在“国民党特务”的阴影中。
提起这些往事,韩怀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
“现在一切都好了,参军抗战得到认可。有房住,吃穿不愁,党和政府还给我有社保,黄埔同学会、陕西抗战关爱团等组织逢年过节还来看望我,我与老伴真正享受到了幸福……”韩老高兴地说。韩怀老人的儿子韩为林告诉笔者,父亲平日喜欢读书,从1987年开始,黄埔军校同学会开始给父亲寄《黄埔》杂志,老人每篇必读。采访结束的时候,老人高兴地说:“给我把绶带和奖章带上,我要和一路走来的老伴合个影……”
韩怀出生于1920年1月,从小勤奋好学,聪明能干。他跟随做生意的父亲和哥哥到甘肃天水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水师范学校。“我想做一名教书匠,以教书为业,也以教书为生。”韩老的思绪回到七十多年前。
“七七事变”后,日寇开始全面侵华,战事吃紧,韩怀想,“国家都不太平了、没有了,还读什么师范,即使读出来哪能安宁教书?”于是,离毕业不到半年时,黄埔军校在天水招收学员,韩怀毅然报了名。虽然家里反对他去当兵,但哪能抗得过他死缠硬磨。最终,21岁的韩怀通过严格考试,成为黄埔军校西安分校第18期步兵科的一名学员。
“军校的课程,不仅有日常的基本训练,站姿、队列、队形、越野,还去凤县接受了野外勤务、前进、步枪射击、机关枪射击等训练。随后,又接受了严格的军官训练。”老人回忆说。
1944年,韩怀黄埔军校毕业以后,以满腔热血,要求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他被分配在董钊任军长的第十六集团军一〇九师三二六团一营三连,以营部副官服役,担任排长。他所在的部队主要任务是在韩城黄河出口驻兵设防,重点是黄河渡口禹门口。
有一次,营长接到上级命令,支援友军作战。战士们拼死阻击进犯的日军,一次次击退敌人。“我们坚守几天,与敌重兵对峙,有的战友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有的让炮弹炸得胳膊腿都没了。粮尽弹绝,队伍打散了,阵地失守,营长和团长都负了重伤……”
此后,一〇九师与日军在禹门口处多次激战,接着又奉命驻守潼关。这时,韩怀接到一个任务,奉命护送团长、营长和部队其他家眷安全撤离。营长告诉他,“把我们的家眷带回老家去,妥善安顿好,随后部队再联系你。”
韩怀带着营长的重托离开了部队。“当时家眷大都安排在了西安和咸阳,当时营长的媳妇还住在我家呢!”韩怀回忆说,当时关中正值夏收,他安顿好军人的家眷后顾不上收获自家的庄稼,又返回部队,带上连长的信,到泾阳国军驻地为伤员带回药品。
完成任务后,韩怀就回到农村务农,再也没有回到硝烟滚滚的战场。
成家以后,韩怀育有四女两儿,生活负担很重。为了生计,他除过务农,还摆过茶摊。“文革”期间,因他曾有在国民党部队服役的经历,他和家人备受歧视,一直生活在“国民党特务”的阴影中。
提起这些往事,韩怀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
“现在一切都好了,参军抗战得到认可。有房住,吃穿不愁,党和政府还给我有社保,黄埔同学会、陕西抗战关爱团等组织逢年过节还来看望我,我与老伴真正享受到了幸福……”韩老高兴地说。韩怀老人的儿子韩为林告诉笔者,父亲平日喜欢读书,从1987年开始,黄埔军校同学会开始给父亲寄《黄埔》杂志,老人每篇必读。采访结束的时候,老人高兴地说:“给我把绶带和奖章带上,我要和一路走来的老伴合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