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与激趣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友铁皮鼓说他缺乏上公开课的天赋,无论是语音、语感,还是现场机变。其实我也怵公开课,除了迫不得已,能推掉就推掉。
   这次执教《秋水》公开课,颇多感受,整理一二,权作一种教后反思吧。
  
   1. 公开课就应该作秀吗?
  
   人说公开课就是看一个老师表演,就是看这位老师如何“秀”。我有幸聆听过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一堂堂课下来,让人叹为观止,但细一琢磨,这种“精品课”很难成为“寻常课”的,谁能够把公开课进行到底?天天如此上课,老师不累,学生也会累的。
   所以我就想,公开课应该是公开自己的课堂,自己平时是怎样上的,现在公开出来,让大家看看,然后指出来,评判优劣。如果经过雕琢,身上的优点倒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错误缺点呢?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当然,他再精心准备,还会挂一漏万的。
   我觉得公开课不是什么优质课比赛,平时学校老师之间不妨上一堂常规课,将平时自己上课的程序、习惯、风格毫不掩饰、毫无保留地公开出来。
   要“秀”,比赛时去“秀”,不知方家如何看待。
  
   2. 学生都懂了,老师还一个劲讲什么?
  
   有点后悔告诉学生去准备。
   在两天前我就告诉学生,星期二下午要在班上上公开课,学生便认真查找资料,预习课文。我一开讲,学生应对如流。
   我准备重点跟学生讲析的,学生早就会了,而我竟还煞有介事,在讲台上似乎特别卖力。
   课后老师交口赞誉,这个班的学生素质真高,很活跃。这让我想起了一篇教育论著,讲中外教师听一位特级教师上公开课,课后外国同行很迷惑,老师提的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流畅,一堂课下来,没一点卡壳的地方,那老师在里面充当了什么角色呢?老师传授给了学生什么呢?
   貌似热闹顺畅的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知识黑洞,这时需要老师去点亮它。
  
   3. 让读书声回到语文课堂。
  
   走进校园,一片安静,仿佛空无一人,总觉有点不对,琅琅读书声哪去了?
   也许有人说,课堂才45分钟,让学生读一下课文,近10分钟就没了。读当然要读,可让学生在课外读呀,比如早读,就是安排学生朗读的。说早读,我就有想法,有几个老师在早读时指导过学生朗读课文,完全是“放牛式”,学生想读就读,不想读就看,常常是早自习倒很像晚自习,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个致命的缺陷,所以我上课很少范读,常去网上下载名家的朗诵,让学生听,之后让学生读。早读我强调,一定要读出声音来,尽可能带着感情去读,文言文尽可能拖腔拖调。
   很多时候我怀疑,老师如果不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下课文,文章讲完了,学生可能还没从头至尾读完一遍,这能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吗?
   这次公开课,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诵读环节,就是让学生读,然后试着让学生背,学生很争气,竟有相当多的人当场背诵下来。
  
   4. 老师引进门,功夫在课外。
   就凭着节选的《秋水》给学生讲庄子思想,我总觉意犹未尽,这课文能反映庄子思想吗?庄子的思想博
  大精深,穷其一生也难入其门。咋办呢?先以本为本,让学生明白狂妄自大会贻笑大方,然后不经意地提问:“‘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人?对这种人是什么态度?”接下来告诉学生,《秋水》篇集中表现了庄子无限相对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既如此,所以人要顺应自然,“逍遥游”!这才是庄子思想的精髓。
   学生还是不太懂,但他们已开始感兴趣了,这时,我便鼓励他们去了解“井底之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涸辙之鲋”、“庄周梦蝶”、“濠梁之辩”、“鼓盆而歌”、“庄子钓于濮水”,等等。
   总之,多些宽容与鼓励,少些棒子与框架,公开课,公开自己的教学,公开自己的思想,上它几堂又何妨,这对老师的成长成熟,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很有帮助。
  (作者单位:永新县任弼时中学)
其他文献
一年将尽的一个周日下午,商业街上购物的行人熙熙攘攘,喇叭里播放的音乐,还有以红色和绿色为基调装饰的店堂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街上行人都穿着厚厚的冬衣,行动显得笨拙迟缓。人流中,一名少妇腕上挎着黑色皮包,另一只手提着塞得满满的购物袋,只见她不停地拨开人群,吃力地朝前赶着路。当她好不容易走到商业街尽头的广场时,一头秀发已乱成一团,就像刚经历了一场飓风似的。  少妇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整了整驼色大衣的衣
我为两篇古文调语序  欧阳振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选有《寡人之于国也》和《谏太宗十思疏》两篇古文。这两篇古文历来为人称颂,但细观两文,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结构仍有欠妥之处。现略举两例,以就教于方家。  1 《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及时性”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报告文学要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事件或新涌现的典型人物以文学的方式及时呈现给读者。从这一点上来衡量,近日读到的衣向东的长篇报告文学《桥》,颇有些姗姗来迟的意味。    《桥》记录的是著名的“枫桥经验”从最初酝酿到开始试点推行至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枫桥经验”是20世纪60年代树立起来的基层社会治安综
我们知道,汉字中的大部分字可以据形推义,也可以因义推形,汉字还可以据义推音。  高语第一册的第五单元先秦历史散文中,课文正文下边的注释部分,编者在2005年出版的修订版课本中对有些字音进行了一些改动,但有些需要改动的注释却并未改动,笔者想谈谈一己之见与读者共勉。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两个字的字音进行了改动。一个字为“汜”,一个字为“阙”。在2003年出版的课本中,它们分别读fan和jue,但
郑直请田文在老街“枕云阁”喝茶。  茶已沏好,雨前毛尖,汤色明亮,香气高爽。  田文把身子陷进沙发,夕阳余晖透过后窗折射在茶几上。  田文的语调慢声细气,郑直,监察委主任请人喝茶可都不是啥好事啊。要不是老同学的身份,我都得准备完后事才敢来赴约啊。  郑直端起茶杯,今年的新茶。老同学,尝尝。  田文喝了口茶,不会只是叫我来品茶吧?  郑直说,品茶,聊诗,可以吧?最近有什么新作?  田文说,整天忙得屁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学虽可在深入了解学情和钻研教材后预设其可能的目标和过程,但其过程的流向和目标的实现却有一定的或然性,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生成的,要靠一定的机缘。而契机的抓住,则完全依赖我们教师,要求教师把握准教学流程的收放之度:使语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又紧扣文本和语言文字;既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让语文教学流成一条充满活力
原料:沙参15~30克(新鲜沙参30~6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沙参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成時加入冰糖同煮为稀薄粥。  功效:养胃、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肺热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及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者。  摘自《大河健康报》 夏乐敏/文
不少患者经常问医生: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重要?我们的回答是:两者都重要。    在糖尿病的诊断中    首先,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临床表现,只要空腹血糖大于7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只要空腹或餐后血糖证实达到上述标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上,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堂时间,努力学好功课。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万万不可忽视早读。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但我发现,早读课堂内的时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学习效益的提高。  现象一  教师认为早读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是按时到班“看”早读,只要学生读就行。教
一  斯黛拉警长看完案情通报,发现受害者和嫌疑人的情况一目了然,事实清楚,只等抓捕嫌疑人。虽然嫌疑人在逃,抓捕归案也只是时间问题。作为重案组的警长,她还是要到现场看看的。  老搭档布雷恩把车停在案发现场,巡逻车也在这里。这是一栋小洋楼,一排楼房连在一起,坐落在澳大利亚南澳州基尔伯镇布伦街。他们朝守门的巡警亮了一下证件,然后走进受害者的屋内。一女警正陪着一位满头灰发的女士讲话,身边散落着很多用过的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