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悬念助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学生来说,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学生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没有解决问题时,会产生一种不满足感,由此引发了悬念。小学生对没有掌握的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悬念开展教学,能够让数学教学的过程称为学生不断追求知识、不断主动探索的高效学习过程,也是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引入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记忆力。本文将就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悬念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悬念教学
  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且在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延伸,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应该将素质教育和数学知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采用悬念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的放矢的创设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 小学数学教学的悬念教学分析
  1.1 构建悬念教学情境
  如果将数学问题比作学生探索使用的材料,那么悬念就是激发学生探索动力的重要力量,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出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当的问题,也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设悬念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习能够被2和3整除的数字时,教师让学生随便提出一个数字后,教师能够立刻说出这个数字能否被2和3整除,让学生感到非常神奇,纷纷要求教师说出“奥秘”,在充满渴望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的学习目标就是判断数字能否被2和3整除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悬念情境,实际上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搭建了桥梁,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2 悬念式设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巧妙的设疑,并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恰当的设疑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困惑,进而深入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简便计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计算31×39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学生得到了答案,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算式,教师能够直接心算得到答案,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都在思考如何难倒老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算式都能迅速得出答案,教师向学生提出:同学们能够不经过计算就能一眼看出答案是多少吗?学生纷纷表示无法完成,如何解决教师设置的悬念就成了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目标。
  1.3 恰当的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和起源,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恰当的设置疑问,创设悬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疑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但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提出的疑问可能和教学内容不太相符,教师要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悬念教学的方法
  2.1 设疑
  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就应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疑问,而设疑是较好的方法。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但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教师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和疑问,在心理上产生了悬念,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学完今天的课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又如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学生会对教师如何计算得又快又准的方法产生疑问,产生了知识上的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2.2 精问
  一个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并且耐人寻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恰当的选择和安排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这也是创设悬念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在认识圆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经常见到的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教师提问:如果是三角形或者四边形行吗?学生都笑着摇头,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车轮只能是圆形,不能是椭圆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呢?学生听到教师提出的疑问,立刻开始积极的讨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悬念,还为后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在学习中时刻将“找结论”作为学习目标,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并牢固记忆。
  2.3 改错
  长期的学习可能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常见的并且学生难以意识到的错误收集起来,让学生在对和错的冲突中产生悬念,引导学生找到犯错的原因,克服思维定势。例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布置几道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在解题时一般会出错,这时教师可以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和学生犯错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各持己见,对于哪种解题方法正确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到底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学完四则运算的知识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接下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四则运算的主要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悬念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3 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悬念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德碧.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小作家选刊,2015(28):65.
  [2]孙国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25):30.
  [3]彭广树.巧设悬念,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08(20):43.
  作者单位
  贵州省瓮安县猴场镇太平小学 贵州省瓮安县 550400
其他文献
平时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总发现每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有的孩子还会手舞足蹈的边唱边跳;还有的孩子做一些无关紧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