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之下,教育教学事业信息化的快速稳步推进、融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可能性成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是在教育领域以改革促创新的现实需求。鉴于此,高校特别是985高校作为国家重点院校,更有必要把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形势,进一步理解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重从整合大数据思维、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方法运用以及管理碎片化知识、进行个性化教育、实施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确保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政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117-04
  Abstract: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rnet plus" strategy, the rapid and steady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ar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trinsic demand for deepening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practical demand for reform in education. In view of th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985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national ke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cessarily grasp the integration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rther underst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integrating big data thinking, strengthening the use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methods, managing fragmented knowledge, carrying out personalized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big dat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985工程”指的是黨和国家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突出985高校的社会责任及时代使命。在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全球数据爆发式增长,呈现出海量集聚特征,使得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受到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运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让思政工作活起来,高度融合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985高校面临大数据浪潮,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挑战,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探索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方法和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形势
  思政课是将传授知识和立德树人融为一体的课程,目标十分明确,和高校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起来表现出双重属性,一是在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中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传授责任,二是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必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进入新时代以后,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多地是价值观念性质的体现,突出理论教育功能,也就是发挥引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作用[1]。所以思政课比其他课程表现出更凸显的意识形态性,怎样将其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从研究课程本质着手。现阶段,各高校纷纷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一系列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虽然这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共享了资源,但没能基于思政课的本质与特性探索内在的联系,导致在深度融合中出现目标和手段“两张皮”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融合程度不高,学生往往难以对所学思政课知识有深刻的理解,逐渐弱化教学目标,不利于高校在大数据时代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二、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融合形势较为严峻,只有厘清机遇和挑战,才能更有效地探寻针对性的深度融合方法。
  (一)机遇
  一方面,大数据信息技术有助于高校精准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思想动态。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手机直接影响大学生,可以说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离不开手机。如今大学生主要依托移动互联网交流、沟通,在网上留下学习与生活的痕迹,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实时观察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利用QQ、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利用大数据做出分析和判断,精准预测思想与行为的动态变化,为思政课教育信息化提供便利。并且教师利用网络可以直接和大学生交流,或者通过校园网、图书馆、宿舍等记录的信息描绘学生轨迹,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状态进行分析和预判,积极应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贴合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大数据信息技术有助于高校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方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运用微课、慕课等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配合社交媒体增进师生沟通,为学生们推送思政课重难点知识的细化解读或者相关文章,同时根据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引导他们树立核心价值观。
  (二)挑战
  一方面,冲击主流意识。互联网在大数据时代成为巨大信息场,充斥着多元化社会思想,且各种思想和文化激烈碰撞[2]。而大学生处于形成思想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但分辨力和鉴别力相对较弱,容易被非社会主流意识所误导,动摇思政课主流价值观,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此外,一些虚假的、低俗的信息在庞大的数据信息场中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内容鱼龙混杂,吸引大学生,不仅可能降低学生的文化品位,还会阻碍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缺少数据技术。大数据时代采集海量信息,但高校教师收集和分析思政课信息是一项严峻的技术挑战。深度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拥有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拥有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在海量数据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通常没有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能力,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暴露出忽视碎片化知识、忽视学生个性差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难以有效实施思政教育。
  三、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方法和建议
  内容和形式之间是辩证关系,两者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属于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换。如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教学在985高校已经作为新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不过目前来看,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程度并不深,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急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挑战,保障把握好大数据信息技术带来的宝贵机遇,真正实现深度融合。
  (一)整合大数据思维,改善环境
  大数据思维是多元概念,指的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通过对终端平台和使用者的互联互通,重新整合优化整个行业生态的一种思考方式,具有平等、开放、民主、即时的特点。“互联网+”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构建大数据思维,积极适应并融入大数据时空,想办法提高互联网+大数据+思政课的實施效果,这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起点[3]。人在网络环境里的表现一般以现实生活表现为原型,所以教师要将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目标,保证大学生在网络世界能够保持思想定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基于大数据思维持续改善思政课教学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接受优良熏陶的环境支持。例如,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校园思政活动,同时将网络资源引进课堂,优化教学环境;改善思政课教学的同辈群体环境,指导大学生正确树立群体意识,同时利用网络拓展优秀同辈群体,体现出同辈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获得年龄相仿、兴趣和经历相似的同伴帮助,丰富社会交往,充实思政课教学。
  (二)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方法运用
  受到课程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的影响,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运用获得动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线上与线下方式,在线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线下发挥活动载体的价值,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和辅导,更有效地完成思政课理论知识学习任务,线下依托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疑问,不再重复学习理论知识。
  1. 巩固线下思政教学基础
  线下思政课要掌握教学需求,促进线上教学的实施。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较强,但大学生接受纯理论性知识的程度较低,教师传授很多理论性知识时都会反复解释、耐心指导,应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例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和学生交流情感,让学生自觉参与思政课学习活动,提升课程理论认知。
  作为教师也要利用大数据思维开展网上思政课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用更直观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在信息技术平台照搬教学内容,而要根据思政课教学需要、学生喜好等统一内容和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传授理论知识[4]。例如,教师在制作思政课教学课件时,虽然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用于线下课堂教学,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辨别海量教学资源中有价值的内容,做好筛选工作,提供线上教学更具价值的内容,促成线下教学的在线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目前,关注教师教学风格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会影响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在线下思政课教学中利用个人风格满足学生需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做好线下教学工作,进一步夯实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基础。
  2. 优化线上思政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优化线上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大数据信息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信息化的深入实施,持续加强信息化程度。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教学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难免被网络不良资源诱惑、影响,很难做出正确选择,教师要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基于线下基础做好线上教学,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始终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平台和校内外有关平台之间的沟通与共享,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资源。   其次,要实现对网络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高效运用。高校思政课要发挥显性的理论知识传授功能和隐性的立德树人功能,教师按照两种功能分层整合、运用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5]。针对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要思想和道德、法治教育等,教师按照这些内容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展示思政课授课大纲和教学资料、教学课件、具体案例等,让学生分享,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教学资源模块。另外,教师要在恰当的网络平台上高效运用教学资源优化线上教学,例如利用“易班”教学平台,和学校、班级等对应,带领学生真实参与到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之中,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按照教师整理的资源模块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通过“易班”平台实时实地和教师讨论、交流,进一步学习线下没能充分掌握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能够及时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激发主观能动性,成功打破教师单一授课的传统模式的限制,把一对多教学方法变成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
  针对立德树人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充分搜集思政课媒体资源,例如,根据思政课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从网络平台上搜集有关于授课主题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从中提升认知,提高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更全面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三)使用深度融合方法保障措施
  对于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方法的使用,需要教师采取一些保障性措施,发挥融合方法的作用,真正促成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1. 有效管理碎片化知识
  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需要从不计其数的碎片化知识里面挑选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加强学习与探究,其难度是很大的,教师要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分类管理碎片化知识,进一步加工思政课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研究相关专题[6]。例如,当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然后将其拆分成多个不同的小部分,每部分用大约10分钟的微课形式拆分不同专题,形成若干子专题。如此一来,学生在短时间学习小的知识点,加上各专题紧密嵌套,部分和部分之间存在逻辑衔接,在学习每一个模块专题以后,利用思维导图或者微课系统测评的方法帮助学生回顾,进一步厘清理论知识脉络,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趋势,同时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串联碎片,形成整体,体现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完整性。
  碎片化是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得学习思政课的新场域和新型技术的动力。教师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思维转变和技术革新,大力建设优质碎片化资源,帮助学生重建思政课知识体系。一是加强对校园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利用,借助大数据技術收集大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兴趣点、盲点,打造跨时空学习方法,依托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推广思政课精品课程。二是大力挖掘移动媒体的教育教学功能,精心设计思政课在线课堂,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不断融合加快数字化建设。三是利用各985高校的联通机制和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跨地域合作与资源共享。
  2. 重视进行个性化教育
  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认识到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知识储备、价值判断、情感认知和实践能力等差异,据此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例如,教师把思政课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的兴趣有机整合,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度引导。为了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教师把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设计实践主题时预留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发挥个人潜能,体现积极性和独立创新性。例如,基于大数据信息环境渗透思政课教学差异化理念,重视积极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建议,赞扬个人优点,维护个人兴趣和尊严,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集中分析,掌握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思想动态、行为变化规律等信息,依托诸多有价值的信息优化思政课教学主题设计和活动方案拟定等,分析大学生发展需求、偏好,预留更大的实践活动参与空间。还要尽可能拟定多个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优化实践方式、实践形式,让学生在相对宽松、自由、愉悦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锻炼综合能力[7]。
  3. 合理实施过程性评价
  思政课教学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沿用传统评价模式,侧重对学生开展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总结性评价,对教师也侧重进行以教学量为主的奖惩性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忽视产生思政课教学结果的具体过程的价值,呈现出功利主义倾向。也就是强调后果的价值,把过程视为工具,缺少独立价值。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种忽视教学过程的陈旧评价方式难以满足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和大学生在信息化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也显得格格不入,加上结果性评估存在滞后性,不能抓住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大大降低评价反馈的育人价值。对于教师的评价冷却了他们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投入的真情、付出的真心,违背新时代重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所以过程性评价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更为匹配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服务思政课教学评估反馈的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对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评价,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应对方案。要特别指出的是,过程性评价绝非对结果性评价的否定,而是以正确认识过程性评估具备的内在价值为基础,致力于开创过程和结果并重的、更重视过程性评价的新型评价方式。
  为了合理实施过程性评价,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教师要更新大数据技术手段,提高综合素质[8]。例如引进区块链技术,让学生根据教师上传到公共区块链里的内容进行思政课知识的查漏补缺。同时在区块链中及时完整地记录思政课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红色博物馆、情景模拟演练以及课后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参加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等行为,通过工作量证明、时间戳记录等相关量化标准呈现学生学习思政课过程的效果。如此,教师凭借学生在专属存储区块中思政课知识储备容量相关工作证明、实践性活动行为相关的时间戳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降低考试评价的时间、人力与物力等成本投入,利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法,通过区块链技术随时获取学习状态、了解学习成效、把控思想动态等。相反,学生可以及时在区块链里反馈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解决传统评价因为时间间隔长、空间间隔大引起的不连续、没有效果等问题,避免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都能重视过程的优化,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成效。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谁掌握数据谁就占据绝对优势,985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处于这样的时代环境,立足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深度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这是不二选择。根据思政课传授理论知识、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目标,高校教师务必要联系时代发展形势采取合理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法,基于思政课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差异,多层面、多措施推进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深度融入,最大限度发挥育人功能,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将高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舒卫征.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20(6):7-8+19.
  [2]李善楠.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互动课堂建设分析[J].智库时代,2019(37):206+208.
  [3]李淑娟.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8(S1):129-130.
  [4]王妍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重塑[J].法制博览,2019(21):43-45.
  [5]涂庆皓.高校思政课信息传播要素及教学效果提升[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2):39-43.
  [6]赵庆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异化及其超越[J].学术论坛,2018(5):162-167.
  [7]王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重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27-128.
  [8]赵庆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7-10.
其他文献
社区腿部溃疡诊所比区域护士能更快地促进腿部溃疡病人的康复(由43w缩短到20w)。要想长远地改进静啉性腿部溃疡病人的治疗标准,社区反馈系统就必须从病人的治愈率.病人的满意度、等待治疗的时间,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等方面做出评估。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改进计划(NHSIP)将现代化的健康服务做为政府的策略。这个计划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为病人和需要服务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护理;(2)为病人的身心健康制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大学生学习策略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及学习倦怠量表对318名在校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1)学习倦怠(r=0.125)、自我效能感(r=0.486)、学习动机(r=0.670)与学习策略呈正相关(P值均<0.05);自我效能感(r=0.414)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P<0.01);自我
摘 要:教师聘任工作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立足国际视野开展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比较研究,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国内高校教师聘任机制。文章深入探究了美国“非升即走”终身教职制度、英国“弹性”终身在职权制度、德国“非走不升”讲座教授公务员制度和日本终身制与任期制并存的“混合型”教师聘任制度,并将国内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发展历程归纳为基于身份管理的职务任命制、基于编制管理的职务聘任制和基于岗位管理的全
什么是针剌伤?针刺伤是由于意外地被针尖刺破皮肤而引起的创伤。对于从事医疗注射和接触医疗注射器的人们来说针刺伤是危险的事情。当人们使用注射器、分解注射器或处置废弃注射器的时候针刺的伤害随时可以出现。然而在没有进行上述操作的时候,隐藏在敷料里或废弃物里的注射器针头也可能会伤害其他的毫不知情工作者。
期刊
摘 要:培養具有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验模式的创新对于创新人才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教育知识)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研究探索能力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实验模式中的实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质量,并对今后学科专业学习以及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为了探索计算机网络实验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基于O2O(Online
摘 要: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是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的一种面向科技强国战略、培养顶尖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定位于学术型博士与行业顶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合,我国的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仍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方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在深入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文章从培养现状、特色分析、培养方案探讨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立足于明确培养目标、聚焦难点问题、突出行业特
不要复苏(DNR)、拒绝插管(DNI)和无痛苦的治疗(CMO)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十分熟悉的术语。以往经常听一些家属说不希望他们所爱的人接受DNR处置,因为他们认为DNR就意味着对病人不做任何治疗。医疗保健人员虽然知道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解释DNR的含义。
期刊
神经科室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避免患者伤害自己及他人并服从治疗.隶属于英国神经护理协会(BANN)的国家基准小组已经探讨了有关对神经科患者进行管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建议.本指南为专业工作者就如何处理好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其尊严与患者挑衅性行为的关系进行指导,涉及对象包括具有挑衅行为的患者、癫痫患者和正处于帕金森病治疗副反应期的患者。
期刊
对健康资源与服务局的护理部正在接受各种类型的护理劳动力发展项目的申请。如果对申请感兴趣的话,请在、www.hrsa.org/grants/preview查询更多信息。以下介绍美国护理培训的奖金奖励政策及其截止日期。
期刊
摘 要:该研究在对南疆部分特困地区的经济数据、贫困人口受教育情况、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创业意愿等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尝试从职业技术教育规划、对象、课程设置、教育和培训模式、管理过程等方面提出促进职业教育助力脱贫与就业“精准”度有效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新疆南疆地区;精准脱贫;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