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胃肠与胃镜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对比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随机抽取我院近2年来20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了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检查的区别。
  【关键词】数字胃肠;胃镜;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最常见的食管疾病,常引起反胃、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可发生吞咽困难、食管出血和贫血。现将资料完整的206例反流性食管炎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本组206例,年齡最大80岁,最小13岁,平均54岁。临床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烧心,吞咽不适,反酸;病程1个月-30年不等。
  1.2检查仪器数字胃肠X线造影检查使用日本岛津数字胃肠机。胃镜为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
  1.3检查方法数字胃肠检查运用双对比造影技术,采用多体位动态观察胃肠道变化,并多相位摄片。经数字图像处理后再摄片观察。电子胃镜检查为直接插管观察,全部病例均做病理检查证实。
  2结果
  206例反流性食管炎根据X线所见分三度,轻度仅为功能异常改变,8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第三收缩波的增多,痉挛及异常收缩波出现,食管排空功能减低,钡剂滞留。中度103例为普遍食管黏膜皱襞增粗、紊乱、毛糙,黏膜直径>0.5cm,甚至出现颗粒状黏膜;或为局限性食管黏膜皱襞增粗呈索状、结节状伴有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小溃疡形成。重度30例主要表现为钡剂排空受阻,黏膜紊乱,管壁缩窄扩张稍差,2例Barrett食管形成。电子内镜检查所见主要表现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轻度食管炎表面发红,易碎,有少许渗出;中度食管炎黏膜糜烂,融合成片,有溃疡形成;重度食管炎有明显溃疡伴有狭窄。
  3讨论
  3.1反流性食管炎X线表现程度与病因之间的关系食管炎的病因可由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因素引起,又可分为消化性、创伤性、腐蚀性、感染性等多种类型,人体在胃食管反流中生理制约机制有:①食管下端的括约肌,起抗反流作用。②正常情况下食管排空迅速,唾液可以稀释反流物避免其对食管黏膜的侵蚀。③食管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而当食管下端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反流物必然增多,唾液分泌减少,对反流物稀释与中和能力减弱,加之长期的烟、酒、辛辣食物与药物等因素对食管的刺激,加重了胃食管反流。造影时见胃内容物返回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损伤并恶性循环。本组中较常见的病种有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手术后食管反流、药物过敏性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尚有部分病例病因不明,可能与大量饮酒及喜爱辛辣食物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有关。有X线表现较轻的病例,一般无黏膜改变,仅为食管功能性变化,如食管痉挛、排空缓慢、频繁的不规则的收缩波,常无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中度病变范围较长,黏膜普遍增粗、紊乱、不规则,呈索状改变,偶见小溃疡,此类常见于食管裂孔疝合并食管反流。严重的病例在仰卧时见大量造影剂及胃液反流到咽部,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在食管胃手术后,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解剖结构造成了食管反流。尚有部分病例病因不明,追问病史有经常大量饮酒及嗜辛辣食物或长期服用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史等。有部分病例X线显示病变范围较局限,主要位于贲门处,显示局部黏膜局限性增粗,呈索状、颗粒状、息肉状改变。贲门的解剖结构较复杂,是食管和胃分别作管状和囊状形态的连接,病变局限于贲门区,可能与病变的早期及贲门与胃相连特殊解剖关系有关。本组重度X线表现为管壁缩窄、黏膜紊乱、出现小溃疡、钡剂排空受阻,此种改变多见于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病例。
  3.2反流性食管炎X线与胃镜检查的优缺点①反流性食管炎早期依赖于内镜检查,据统计在轻度食管炎中X线照片检出率为0-53%,在中度和重度组中检出率为79%-93%。X线照片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现依赖于认真的检查,仔细地充盈黏膜皱襞,注意黏膜的凹凸和双对比技术,早期病例应注意食管功能性变化。②X线检查安全,痛苦小,适合于所有被检查患者,特别适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对有心脏病、咽部反应敏感者较理想。③对于食管炎晚期病变,胃肠检查可以看见狭窄段并能精确测量其范围与长度;食管腔内的狭窄有时会造成胃镜插管困难。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特别是滑动型食管裂孔疝,X线观察较容易,胃镜有时不能明确。⑤胃镜对腔内病变的观察较为清楚,可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的做病理检查,对特殊病例可做明确的诊断,而X线则不能。因此我们认为,X线检查与胃镜检查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应两者相互补充才能较好的发挥其作用。
  本文报告了206例反流性食管炎的X线与胃镜检查对照分析,认为X线检查对于食管动态观察、病变长度及大小范围的测量较为理想,特别是数字化图像的后处理,提高了照片质量和诊断水平。胃镜检查的优点主要是可以直观病变的形态及程度,特别是对食管炎的早期诊断显示清楚,还可做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许国铭.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回顾与世纪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3(22):201-203.
  [2]杨慧琪,秦鸣放.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5):378-38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膝关节创伤或术后关节粘连患者,行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UA),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处
【摘 要】目的:评估小汤山地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以及调查其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小汤山地区452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其体质指数,以及检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晨尿尿糖筛选,对于其中尿糖阳性患者,再进行尿糖复查并进行空腹血糖及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已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对确诊的糖尿病患儿收集2型糖尿病患儿家族史
期刊
【摘要】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食品中含有着多种有害微生物,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验,但是传统的检验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检验周期长、效果低,因此需要将高新的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检验中,提高食品检验的效果。本文笔者分析了检验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常规方法,目的是为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检验提供参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为防范误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治疗后33例意识均转清醒,肢体瘫痪恢复,病理征转阴,其中1h内恢复8例,3h恢复12例,6h恢复12例,72h恢复1例。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低血糖昏迷,不要仅局限于脑血管意外,常规查血糖并详细询问病史,以减少误诊。  
期刊
【摘要】微生物临床检验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能够得到快速而准确临床诊断结果,必须从标本采集、标本验收、显微镜检查、药敏试验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不断提高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技术水平。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细菌学  微生物临床检验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发展,微生物检验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积累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与临床密切结合,确保能够得到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