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艺术类学科课程设置探索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j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数字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专业“分而不专”、“重艺轻技”两个普遍问题。其二,从数字技术发展现状和市场人才需求细分化两方面指出目前高校数字艺术课程设置的滞后性。其三,结合美国数字艺术学科的课程设置得出美国数字艺术教学的可借鉴之处,即重视思维、鼓励实践、技艺融合、针对式培养。最终得出对中国高校数字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即优化基础学科,加强专业分科的学理性论证,增加实践课程。
  关键词:数字艺术;高校教育;课程设置
  数字艺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发端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计算机图形研究为起点。此后的20多年间,随着计算机技术深入到各行各业,各类高校纷纷起来开设数字艺术类专业,同时传统的艺术类学科,比如动画、电影也力求转变而加入了数字技术类课程。数字成了21世纪艺术教育的热点。
  然而,由于数字艺术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比较宽泛,各类高校在开办数字艺术类专业时,各类高校惯于照搬传统艺术类学科的培养方法来设置数字艺术课程,使数字沦为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段,而忽略了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学科的独立性。针对“数字艺术”这一特殊的学科领域,其构成兼容“数字”与“艺术”两重概念,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上本该并重齐行。但由于各高校的学院特点和师资构成不同,加之长期以来在国内教育领域形成的艺术与技术的藩篱,使得高校在开设数字艺术类课程时往往偏重于艺术修养类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技术的培养,这使数字艺术教育在技术更迭速度飞快的当下,处于课程设置滞后,跟不上技术脚步的境地。改变艺术类院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教育理念并优化数字艺术的课程设置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高校数字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其局限性
  由于“数字艺术”这一概念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解释,因此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时没有命名上的统一性,使得数字艺术成为某一类学科的统称而非一个专业,因此其下设专业的教育模式与培养目标也五花八门,各有特点。从笔者对全国不同类型的30所高校的数字艺术相关专业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开设数字艺术相关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即理工类院校、艺术传媒类院校、综合师范类院校及独立院校,开设的数字艺术相关专业包括: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影视特效、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交互设计等。并且此类专业往往从属于各高校的艺术类院系,因此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往往比较倚重于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普遍看来,国内高校数字艺术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分而不专,专业分方向流于形式
  由于数字艺术容纳方位的宽广性,很多高校在设置数字艺术类专业时往往需要分方向培养,而除了如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较早开设数字艺术类课程,自身学校及学院特色又比较突出的院校在分专业时具有专门性以外,其他大多数高校在分立专业时往往体现出盲目性和从众性,在分专业时“为分而分”,缺乏自身特点。以动画专业为例,从笔者对全国30所高校的动画专业分方向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仅动画专业一项,在全国30所高校内就分出了包括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影视动画、数字动画等16个专业方向,但有的不同专业下课程设置并无本质区别。比如某高校的动画专业分为三维动画方向和二维动画两个方向,但二者在课程设置上的差别只是三维动画方向比二维动画方向多了Maya动画基础、3Dmax、Zbrush三门课程而已,其余包括基础课程、艺术修养课程等都一样。这样的情况在其他高校中也屡见不鲜。
  2.重艺轻技,艺术类课程比重大于技术类课程
  由于数字艺术相关专业多依托与各高校的艺术类院系,因此从现阶段各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性质来看,比较普遍的现象是“重艺轻技”。除少数高校的课程设置开始与高新技术接轨以外,大部分高校的数字艺术类专业注重的是仍然是对传统艺术类课程的继承,而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仍然停留在一些对过时的技术手段的普及型教育。有的高校在教材选择方面也一直停留在多年前出版的一些基础教材,学生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达到的实践效果较差,这无疑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课程深入程度来看,数字艺术类专业中对于艺术的课程深入程度远比技术课程的深入程度要高。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教育必修课程13门课程中,10门课程都是艺术类课程,而只有动画数字技术基础和三维动画基础两门课程为偏技术课程。而在26门院级专业选修课设置中也只有与三维动画一类技术相关的6门技术课程。技术类课程,特别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在数字艺术教育课程中占有的比例明显较低。
  二、高校数字艺术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为人们所惊叹的数字技术进入公众视野,前几年流行的Web2.0、3G、3D打印等概念还未被清楚界定,今天又被来势汹汹的传感器技术、移动互联网、云、4D打印等新技術所取代,我们永远无法判断下一年又会在数字技术界出现什么变革。而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在技术飞快的更新的环境下,如果还是敝帚自珍继续走传统的课程设置老路而不愿跟上时代脚步,便必然走向落后与被淘汰。
  1.技术更迭带来的双面效应
  仅以2013年为时间节点来看,这一年中国最热的数字技术名词包括互联网领域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4G;交互领域的传感器、装置;影视特效领域的4K以及裸眼3D等。这些新兴技术的出现无疑为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也为高校数字艺术教育注入了一股鲜活之血。很多高校也抓住机遇,申请开设与新技术相关的数字艺术类课程。从教育部《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来看,有27所高校新增了艺术门类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同时还有另一些高校新增了艺术技术交叉专业,如清华大学在艺术学门类下新开设了艺术与科技专业。由此可见,国内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数字艺术发展的大好前景,也纷纷想要加入数字艺术教育的大军中来。   然而由于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高校在数字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也面临难题。以数字特效为例,前几年由于电影特效的火热,国内很多高校应运开设了许多数字特效类专业。但近两年来随着电影特效风潮的退去,很多特效公司经营不善而倒闭,加之很多专业类院校培养了很多技术高超的制作人员,他们与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相比技术娴熟、薪资要求低,更受企业青睐。这使数字特效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高不成低不就尴尬的境地。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在开设数字艺术类专业时如果为求顺应潮流而设置新技术课程,则按照每年一次技术更新的频率来說,是否意味着高校课程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大换血,这显得不太现实;但如果不跟随技术脚步,则又恐专业的保质期过短而很快被新科技淘汰。因此技术的飞快发展,无疑对于高校数字艺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2.企业需求细分化,高校课程与之脱节
  结合中国国情来看,企业由于发展的相对自由性往往走在高校教育之前,而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趋于专业化与细分化。特别是对于本科生而言,企业往往希望招聘对于某一门技术掌握精通,操作能力强的学生。
  从当下最火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来看,与数字艺术相关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以设计艺术学为中心的界面设计、美工等;二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程序工程师;三是以心理学为中心的用户体验设计人员。而且从招收要求来看,大多数企业偏爱技术型人才,且对于艺术设计类职位也希望招收的员工能够至少熟悉一门程序语言。
  然而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呈现滞后性,不太关注企业招收需求的变化,这便造成了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断层。例如很多高校虽然意识到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性,也增加了一些类似程序语言的课程,但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开设的课程时效性较短,使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脱轨。
  三、美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美国作为数字技术的领先国家,在数字技术诞生之初就抓住机遇开设了数字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数字艺术相关专业,因此在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肖永亮教授在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综合分析后发现,美国的数字艺术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数字艺术教育可分为以下几类形态:一为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院系;二为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集中办院系时机不够成熟的院校则多设立大学数字艺术中心。同时还有在艺术或设计学院中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电脑动画系、达拉斯艺术学院、洛杉矶艺术设计中心几所著名高校的数字艺术类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美国数字艺术以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1.重视思维培养,鼓励实践创新
  从美国各高校基础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数字艺术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数字艺术思维的培养,这种思维不仅包括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感知,还包括对数学和程序语言的理解。因此在美国高校数字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不仅可以看到数字艺术史、等丰富学生文化和审美能力的文史课程,还能看到类似程序语言、逻辑思维等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字思维的理科课程。
  同时美国数字艺术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数字艺术类专业的高校,无论是重创意还是重应用都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硬件设备和实践工作室。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字媒体中心就建了五个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同时还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则为师生专门设立了配有齐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专用教室的科研中心。美国高校的数字艺术教育还很注重产学结合。为在校学生多次提供学生与国际一流数字艺术类企业、工作室共同设计制作数字艺术作品的机会,使学生能尽早适应专业的工作流程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打破思维壁垒,推崇技艺融合
  从核心课程的设置上来看,美国数字艺术类学科虽然也体现出浓厚的交叉学科特征,从授予的学位上也是包含艺术学、理学、工学、文科、艺术类等多种门类,但其核心课程的设置都非常相似,涵盖历史、方法论、技术和行业规则几大模块的培养。从这点上来看,美国数字艺术教育显然对于数字艺术的内涵理解要优于国内,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并未出现技术与艺术的分配不均等问题,相反由于强调对学生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思维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往往体现出一种技艺融合的特点,充分做到了把“数字”当成艺术创作的语言,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学习一些软件技术。
  3.注重课程引导,针对式培养学生
  从肖永亮教授的研究可以看出,美国各高校的数字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眼界开阔十分看重,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包含了许多的导论性课程,力求使学生在低年级较为全面的了解数字艺术各个领域的内容,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高年级课程设置上,专业课要求所占学分较少,往往针对不同领域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这种针对式培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上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避免学生选修课程时过于宽泛而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四、高校数字艺术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1.优化基础学科,加强实践培养
  基础学科的设置对引导学生选择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方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很多高校开设的基础学科很少有针数字艺术领域的总览性课程,往往从一开始便进入某一方面的基础专业课学习,这一点对于学生对相关领域的视野和兴趣培养无疑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学科最好着重从思维和视野两个角度来设置,主要目的为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同时要尽量多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这一点很多高校如今已做得很好。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开设假日小学期交流计划,带领学生到加拿大和美国的合作高校联合创作作品。短短一个月的实践时间不仅能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国际交流能力,还能让学生接触到很多国际上一流的数字创作方法,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而往往很多学生在小学期创作的作品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2.专业细分学理化,先求专再求全
  如今国内各高校的数字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处在比较混乱的局面,这主要是学理上关于数字艺术的论证不够充分,因此在学科设置上高校都各执一见,这对一个学科的规范发展显然不利。因此,下一步高校应该积极展开对数字艺术的学理化论证,一些走在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校和院系更应该如此,从学理上能对专业内涵有深入论证,才能有助于数字艺术学科专业细分的合理化,在课程设置上才会与专业结合更紧密。
  在专业细分合理的基础上,则应该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精度培养,采取“先专后广”的策略,可以根据数字艺术的子专业分类开设选修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擅长领域来选择课程深入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多选修其他门类的课程来扩展视野和专业领域。这样才能达到从专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过渡。
  五、结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国数字艺术教育正面临技术与市场变革的双重挑战,而大学作为新技术与人才的摇篮,在这场变革中本该处于引领变革的位置。但是当下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高校纷纷因市场牵制而盲目开设数字艺术类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出现跟风操作的特点,东拼西凑出一个专业为了顺应潮流,却不想反而被潮流吞没。当下数字艺术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从学理上认清数字艺术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来支持数字艺术专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吸取国内外优秀办学经验,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技艺融合”教育。当然更重要的是早日把技术教育转向思维教育,这样才能为数字艺术的未来提供领导人才。这样有朝一日Maya不再,3DMax不再,留给我们的起码还有数字思维。
  参考文献
  [1]朱锦秀,罗晓欢.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001.
  [3]Peppler K.Media arts:Arts education for a digital age[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10,112(8):2118-2153.
  [4]金妹.信息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及其教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8):97-99.
  [5]Anderson E F,Peters C E.On the provision of a comprehensive computer graphics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mputer games:An activity-led instruction approach[J].2009.
  [6]李蔚然.通才与专才之辩——数字媒体技術本科教育的人才定位[J].计算机教育,2009(6):97-98.
  [7]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6(005):47-50.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也造成了大量能源的消耗,如今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各行各业逐步贯彻落实低碳理念,追求能源再利用观念,实现节能设计。本文主要对绿色低碳建筑住宅节能及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绿色低碳;节能住宅;环境设计  一、绿色低碳住宅的概念  低碳住宅建筑是住宅消耗的能源量与自身主动或被动产生的能源量相当,从而减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氧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双排键电子琴的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电子琴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为了确保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有序进行,表演者在掌握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提示标记的基础上,需要灵活运用演奏技巧。笔者通过探讨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提示标记及节奏训练方法,希望提供给表演者更多的借鉴思路。  关键词: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提示标记;节奏训练;  前言  在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过程中,某些教师未重视表演教学模块,降低了学生的演奏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合理的绿色景观设计可以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感受和人文感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视觉需求。绿色景观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有效互动,符合传统的朴素环境设计思想和城市建筑设计思想。本文探讨将绿色景观融入建筑环境设计的意义,并分析建筑与环境互动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基于建筑绿色景观的现代建筑环境设计要点。  关键词:建筑绿色景观;现代建筑;环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同时对于从事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这其中互联网和广播电视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播音主持专业在高等院校很快得发展起来,就目前来看全国已经设置了该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超过了六十多所,而且很多学校也在尝试着设置该专业。  关键词: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素
期刊
摘 要:文人画融合了诗、词、书法等给观者营造出来一个气象恢弘的境界。这一特征也被称为“文人画三绝”,即诗书画。他们认为诗书画应是一体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幅画中提拔、书法、绘画、印章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并为大众所接受,便是其诗书画中的审美情趣融会贯通所致。但是这种交融并不是彼此之间是可替代的,而是画者通过对诗文和书法的吸收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升华自己。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诗;画  一、画中有诗 
期刊
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一是做为蛋白原料直接添加,二是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大豆蛋白通过蛋白酶酶解或微生物發酵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经过酶解或发酵处理的蛋白有比传统大豆中蛋白质更易于吸收、低抗原等特点,被认为是幼龄动物饲料的理想植物蛋白。  酶解豆粕主要用于大豆肽的液态生产。它存在一系列的限制因素,首先蛋白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臭味无法完全抑制,尤其是大规
期刊
摘 要: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作用非常关键,人物角色的造型关系着整部影视作品的成败。影视人物的成功造型不仅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使演员更好的改变形象,符合剧中人物的风格,客观上推动演员更加准确的走进角色。影视人物形象设计是其表达镜头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影视人物形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所处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影视人物中形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新媒体、移动社交工具为主体的信息网络系统推动社会形成了开放创新环境,“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移动社交及知识经济共享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自由、开放、包容、创新的信息情景中,高等教育机制也在深化改革,红色精神传承、互联网创业、创业项目实践成为了当前大学创业创新教育主要内容。借助互联网东风,以红色文化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红色青年成为创业教育机制改革重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林业分类经营的现状意义与种类,进一步找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林业;分类经营;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抓好林业分类经营是很有必要的。  一、实现林业分类经营的现实意义  (
期刊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基础。种子的科技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农业的科技水平,种子商品化的程度代表了农业生产水平。在我国的近代农业生产中,国家一再强调:“解决农业的问题要靠科技,科技的重点又在种子,农业和粮食的希望在于种子。所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都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基于种子加工的相关政策法规,简要分析了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