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偏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创新教育发展形势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把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用到人才培养思想之中,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整合,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214-02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所以对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创新创业的理解都处于误区当中,再加上传统教育的制约,使得创新创业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见,就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分析,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目的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从宏观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科技发展水平是反映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立足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高校要生存,就要有大量创新型技术发明,而连接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是企业。科技本身需要更新、换代、升级,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技术落后意味着企业没有实力,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持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我国高校個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和能力,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卓有成效。
  1.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课程不足的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打造出一套更加齐全完美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对此,我国许多国家的高校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实践。高校根据创业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中给本科生开设岗位实习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
  2.创新创业的相关探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出一套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为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相关培养。但是这一体系还没完善,对此我们要进行相关的探讨。
  3.高校科技园。科技园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现已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潮流因素。这些科学园区主要以高校设定点,不仅为学生开发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等提供了实验基地,同时还为新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知识经济时代有利于促进创业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结合我国高校实际进行分析,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识,对创业创新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绝大多数的高校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培养,而忽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所以导致无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被局限在传统的思想下,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只能依靠外部环境中的扶持。教育指导与社会的脱节,使得高校难以培养一支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
  2.忽视素质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如今,当代大学生是被社会标榜为极具个性发展的90后,他们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缺乏自立自强、分享的基本素质。但是,创业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自立、分享等基本素质。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应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和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性放在首位,将素质教育与创业创新有机融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的形成。但是,当前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依然沿用应试教育的老路,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1.正确定位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热潮,在这种创新热潮的推动作用下,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众创”文化,而众创文化的形成同时也为高校创业文化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众创”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文化产物,其不仅能够扩展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空间,同时还能够以其自身的文化氛围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达到了激励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社会“众创”文化的支持,其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文化平台。在创新创业文化的浸染下,当代大学生正在不断地积淀自身的人文素养,那么创新创业实践势必也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人文性因素的支持。在此大环境下,学校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结合时代发展态势,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认识,以明确其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并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相对应的学科课程,促进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文化氛围的营造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高校应从本质上认识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重要性,并在营造的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精神层面进行突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当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高校在营造文化氛围时,应将其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其次,高校还可以通过强化教育理念和思想文化建设,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以达到促进文化建设的目的,从而从思想上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创新创业人才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夯实思想文化内涵,进一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文化。
  3.形成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求异性思维是创新创业者所应必备的能力之一。为此,高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敢于创新,不惧怕失败,在心理上充满自信。其次,学校还要增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深入企业的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再次,学校在公平公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还要激发每一名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使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业实践高度吻合。除此以外,作为一项需要付诸于实践的活动,创新创业还具备了很强的实践应用性,高校应该把传统与现时有效的模式整合到一起,发展创新创业。通过创业创业文化的渗透教育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够强,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新形势下,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高校教师应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阶段,从创新教育发展方向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以聚力发展和培养创新型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胜强,陈德棉,陈盈盈,颜彦.国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03).
  [2]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其他文献
将虚拟柔性模块引入广义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的划分与规划,实现了结构复杂且不可再分的一类机械产品的广义模块化产品族设计,拓宽了广义模块化设计的适用范围;采用基于实例推
研究了某型号轿车转向节臂零件的内高压成形工艺,并成功试制出样件.样件横截面主要为矩形空心截面,且沿轴线截面形状尺寸变化很大,因此需要采用管材通过预成形和终成形两个工
随着对冲压件的尺寸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确预测给定冲压件的回弹量大小及分布显得非常重要.采用无模法模拟卸载回弹过程时,需要以加载成形后的应力为基础.本文给出了加载成
介绍了船舶中央冷却系统淡水侧水系统的几种设计方案,并对其中一种常用的变水量系统的水系统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可供设计人员在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设计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