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环山开沟造林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er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树造林全面整地会引起水土流失的山坡,引起风蚀的固定沙地和沙质土草原,应进行局部整地,即带状或块状整地。山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的长度应控制在2米左右,带内全垦,深20~30厘米,宽0.3~2米。带间保留原有植被。块状整地,块的长宽可以是0.5~1米,多草或干燥的土壤,块的面积宜大些,杂草稀少或湿润土壤,面积可小些。水土流失地区,应采取水土保持整地法。即因地制宜地修筑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和水平沟。低湿地、盐碱地应采用台田整地法,必要时加修排水网。在有冻拨害的低湿地,只铲除草皮,不进行松土。在杂草少、土壤湿润松软的新采伐迹地,当年造林或次年造林时,可不松土,只搂去枯枝落叶,机械环山开沟造林较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具体技术如下:
   一、适宜的立地条件
   在西部低山、丘陵、漫岗区域,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的林地,18℃以下土层较薄的宜林荒山荒坡地,草甸地大面积机械造林可采用此造林技术。用机械开沟整地造林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达到蓄水保墒,加快造林进度,降低造林成本的目的。
   二、造林树种选择与立地条件相适应的樟子松、落叶松、小黑杨、山杏、小叶棉鸡儿等为主要树种。樟子松、落叶松、山杏、小叶锦鸡儿苗龄要达到2年生以上。杨树苗要选择小黑杨母根。
   三、株行跟设计
   机械开沟造林行距为3业。栽植樟子松株距为2米。落叶松、杨母根株距为1.5米,山杏、小叶锦鸡儿株距为1米。
   四、整地方法和作业程序
   采取沿等高线机械开沟整地。即第一年机工开沟,第二年回去耙平,为第三年造林做好准备。具体程序是:
   (一)机械开沟整地。整地时间在5~7月分进行。按造林株行距设计,用大型东方红链轨机车牵引开沟犁没等高线开沟作业。作业速度为一档,每小时二公里。开沟的规格为上口宽1.1米、深0.5~0.7米、底宽0.4米的梯开断面。
   (二)机械回土。开沟挖出的大土块经过一年的熟化,成碎土,杂草也已腐烂。第二年5~7月份用机车牵引回土器,用一档没开沟顺序进行逐沟回土。在立地条件不好的地方可连续回土两次,然后重耙一次,达到沟土饱满,耙细、压实。
   五、机械造林
   在整地好的造林地上,于第三年机车牵引悬桂开植树机,按不同造林树种设计株距进行人工投苗造林。樟子松2米远一株,落叶松和杨树1.5米远一株,山杏、小叶锦鸡儿1米远一株。由山下往山上轮流作业。一台机车要配备两名植苗员和20名踏实工,做到机械边拉沟边人工投苗,边人工踏实。后面浇水车跟班作业,及时对植苗浇透水。在立地条件差,石头多的地块要慢行车,做到坡度大的地方机车咬上坡,回土不好的地方机车咬下坡。
   六、托育管理
   幼林托育年限为3年,第一年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托育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荒山上机械开沟造林的,托育采取人工铲除树垄的草,用机械由山下往山下依次灭空垅草;二是平缓地上机械开沟造林的,在植树穴内进行扩穴托育,起到除草、中耕、松土的作用。栽植杨母根的造林地块要及时进行摘芽定干。即造林当年在杨树苗长到10厘米高时进行除蘖,留一个优势技。随后每隔7天至10天摘一次芽。第二年进行修技定干。
   七、机械开沟整地造林的优点
   1、提高造林成活率。沿等高线隔带整地后,使土壤熟化,雨水会全部流入沟中,由于整地时间长,有机物分解充分。第三年造林土壤墒情好,能达到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作用。
   2、改浅植为适当深植。过去苗木栽植深度在0.25~0.30米,由于土壤水分稳定,蒸发量大,苗木不易成活。改成深植40~50厘米,土层水分稳定,有利于生根,吸收有机养分,保证苗木成活,促进生长。
   3、由一季造林改为两季造林。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春季造林成活率低。机械开沟整地是第一年已把整地工作做好,第二年回土,第三年在春季或雨季抓住有利时机训可进行不同树种造林。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重,人类屡遭自然界的惩罚,多种突袭的自然灾害在人们的生存世界里频繁发生,为广大人民的生命、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环保的基础
工程监理制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监理对项目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项目业主的角度分析监理制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性地提出
本文介绍了扩散方程实现图像消噪处理基本原理,针对复数域前向扩散中在消噪过程中模糊图像细节的缺点,提出复数域前后向扩散图像增强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复数域前后向扩散在消去噪声的同时更好的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
介绍了核桃树整形修剪技术,阐述了核桃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本文以吉林省人居环境建设现状调研为主线,特别是以省内129个乡村为实地调查对象,通过三个层次来研究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地域的乡村聚落空间系统。从宏观层次上研究
1造林地选择造林地选择是集约栽培成功的关键。立地质量不够标准的造林地,即使增加投入也不易改造好,不能保证高产。对造林地应进行详细的调查,查明土壤的厚度、质地、结构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