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华: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5年8月3日,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上任已经超过2000天,刷新了中国驻日大使任期最长的纪录。
  “我是2010年2月份被任命为驻日大使的,到今年整整五年了,这五年的工作很充实也很艰苦。因为这段时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候,所以工作很多。”程永华说,“2015年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70周年怎么去对待也是日本面临的一个课题。这一年对于中日关系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希望日方切实做到重信守义,真正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与中方相向而行,积累和构建互信,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行稳致远。”
  做小平同志访日的联络员


  2010年2月28日,程永华乘中国民航班机抵日履新,成为中国新任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当时在机场接受中日媒体采访时,程永华说:“时隔4年再次来到日本,感到很亲切。高兴地看到中日关系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又取得新的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此次作为驻日大使来到日本深感责任重大。将牢记祖国和人民重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做出努力。”
  当时对于自己的新身份,程永华表示是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对于日本,他的确很是熟悉,1973年,程永华作为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来到日本,学习语言、文化和经济。那时,国内正经历“文革”,所以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程永华倍感珍惜,在语言和文化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成毕业之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将程永华留了下来,在使馆内做些基础性工作。一年之后,程永华遇到了那个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时任国家副总理邓小平访日,他承担了邓小平同志在访日期间的所有联络工作。
  “作为联络员,小平同志在东京的行程我是全程陪同的,我每天都在他的身边,能直接感受到他对日本的印象。这次经历给我的人生带来很大的震撼,这段经历直到现在,我还给使馆的年轻人讲。当时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在日本的国宾馆,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奏响国歌,放礼炮,那时候看着五星红旗,我热泪盈眶。”程永华说,“当年小平同志参观了日本众多设施,他1978年10月访日,12月制定改革开放政策,我认为他有着很好的思考。当时坐在新干线车上,记者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快,就是快’!其实,中间还有一句话,‘感觉像被人催着跑一样,我们中国需要这样的速度’。有人解释中国需要新干线,我理解的是中国的国家发展需要速度,不能再折腾了。”
  除此以外,程永华在使馆从事包括领事、调研和与外界高层交往的工作,后来回国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主要负责东北亚兼管南亚的工作,对整个亚洲地区做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这也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几年发生了很多事,因为亚洲司的特点,周边邻国一旦发生什么事就会牵动我们从中央到地方甚至边界民众的利益,牵动着大家的神经,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出事情必须马上就去应对。当然那几年中日关系也陷入了一个困难时期,东北亚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方向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我都直接参与了问题的处理。后来2003年到2006年我又回到日本,担任驻日使馆公使。”程永华说。
  2006年,程永华被任命为中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两年后,被任命为中国驻韩国特命全权大使。
  程永华说:“其实担任一个大使的职责和使馆公使还是有所不同的。尽管驻马来西亚使馆的人数规模不算多,但是作为大使这种责任感、使命感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属于国家主席任命,要真正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去执行任务。我第一次做特命全权大使的时候心情是这样的:真正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我们国家的权益和利益,同时怎么推动和对方国家马来西亚的关系,这个责任感要更强一些了。幸运的是我在马来西亚的两年和在韩国的两年都比较顺利,也推动了不少项目的发展。”
  做日本大使的担子很重
  驻日本大使馆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使馆之一,加上当时中日关系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时期,担任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的责任自然格外重大,即使对于日本已经足够了解的程永华,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问题接踵而至,包括历史问题、领土争端、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例如日本的“3·11”大地震——9级地震、38米多高的海啸、7级核电站事故,这都是世界顶级的自然灾害,当这三个自然灾害同时发生,那就是一场复合型的自然灾害,这时候作为前线大使馆,就必须体现出一种使命感。
  关于中日关系出现的问题,作为站在对日工作第一线的程永华怎么看这个问题?怎么去应对这个问题?怎么给国内提建议?对于程永华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而像“中日钓鱼岛争端”、“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无一不是重大事件,怎么应对?怎么去给国内提建议?如何正确执行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作为前方大使的担子和精神压力还是很大的。程永华说自己也有睡不着的时候,即使睡觉的时候神经也是绷得紧紧的,因为随时都要应对各种各样的紧急事态。
  “例如‘钓鱼岛争端’,在现场也有失控的风险,这种时候怎么对待?既不能惊慌失措,同时也不能无所事事觉着无所谓,面对乱象,要冷静观察,从中找出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属于哪一类的问题,怎么去应对,要做一个准确的判断。”程永华说,“而大地震的时候,不少国家的大使馆都转移去关西或其他地方了。我们中国大使馆怎么办?这时候我的压力也很大。在地震灾区有三万名同胞,我们需要保护他们。”
  考虑到这些,中国大使馆坚持工作,当时程永华提出从3月11日到21日“24小时体制”,打破处室,集中办公。上班时间从早上8点到夜里1点,一点以后还要留必要值班人员。在3月11日当天,大使馆就派出工作组直接进入震中地区寻找同胞,后来事实表明,只有中国大使馆做到这一点。大使馆工作组11日晚上连续开了19个小时的车到达仙台。15日那天,问题突然严重,福岛核电站水蒸气爆炸。爆炸之后车辆都在往外逃,但是程永华当机立断做出决定:调集车辆去解救同胞。   仙台市长后来在采访中说:“在市政府对面的窗户上都能看到一溜二十来辆大客车挂着五星红旗,挂着中国大使馆的牌子,在那儿召集拿护照的中国人上车。我特别感动,感觉我这个地方还没有被遗忘。”
  “这几年工作中最困难的还是如何应对中日关系的局面,因为这几年多种情况同时发生也导致双方政治上、安全上互不信任,同时两国的国民感情也跌到了低谷。出现了这种民意上的对立还是很难处理的,作为中国驻日本大使怎么看待处理这些情况难度还是很大的。”程永华说,“我和安倍晋三以前就认识。他参拜靖国神社在中日关系上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当时我用的一个词‘触碰了中日关系的红线’,所以当时就这一问题向日方提出了严厉的交涉。当时一知道他去参拜靖国神社,我就说‘不需要请示,我马上就去找日本外务省进行交涉’。驻日使馆事情不仅多,而且繁琐复杂,得要塌下心去认真研究、了解情况,去宣传我们的主张政策,去开展交往。”
  “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
  《中华儿女》:在您做驻日大使这几年,您感觉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有变化吗?
  程永华:作为日本方面也认识到对华关系是重要的,两国之间包括经济、文化、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还是很广泛的。日本各个方面的人也呼吁要改善对华关系,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改善对华关系对日本政府来说也是一个课题。所以,去年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达成了四个共识,也是对中日关系新的约定,按照我的话讲就是要“立规矩”。在四点原则共识上双方迈出了改善的第一步。这并不容易,因为进程比较脆弱,还是要努力去维护这个方向。
  《中华儿女》:您在很多场合表示2015年是中日关系能否持续稳定的关键一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定义?
  程永华:我当时用了一个词“行稳致远”,希望中日关系在一个方向正确、我们坚持的道路上走下去。这一年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怎么去对待这70周年也是日本面临的一个课题。我和日本人说:你是不是能够在这样的日子里真正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真正地反省过去的错误,坚持和平发展。
  这一年对日本来说很关键,对于中日关系也是一样。过去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几次讲话中也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这几点。最近外交部发言人在举办70周年活动的发布会上也讲清楚了这些意思。我们就是要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同时要正视和平,开创未来,按照这样一个原则和精神去开展今年的一系列活动;在中日关系中也坚持这样一个精神,推动中日关系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中华儿女》: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日本客人时,特别提到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也提到了中日友好的源远流长。您认为习主席的这些讲话向日本人民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和中日友好需要如何相向而行??
  程永华:今年4月习主席在雅加达与安倍首相会见时特别提及关于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中日间第四个政治文件,强调要将“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共识。5月习主席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值得倍加珍惜和精心维护,并继续付出不懈努力。
  习主席的一系列表态充分显示了中方积极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善意和诚意。正如习主席所言,中方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愿同日方一道,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愿意通过扩大和深化两国的交流与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大利益。中国政府支持两国民间交流,鼓励两国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踊跃投身中日友好事业。我们期待两国人民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加强双方友好交流和合作,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积聚更多正能量。
  《中华儿女》:当前形势下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和中日友好局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程永华:一是要始终坚持和平友好合作大方向。中日两国互为重要近邻,同为亚洲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保持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二是树立客观理性的相互认知。随着中日两国国力对比发生变化,近年来日本国内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希望日本各界能客观全面了解、把握今天的中国,正确认识、理解、对待中国发展,真正视中国发展为机遇,同中国共走互利双赢之路。
  三是重视彼此关切,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中日之间存在着历史、领土等重大敏感问题,这些矛盾分歧本身并不可怕,只要双方切实维护和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就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就不会受到干扰。
  近几年中日关系出现波折还有一个深刻教训值得汲取,那就是“守信”问题。目前中日面临的问题都不是新问题,双方曾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达成共识或谅解,并制定了相关规则,有关内容在中日间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中都有明确表述。只要双方信守承诺,遵守相关规则,中日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两国关系就会出现波折。这也是多年来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个规律性现象。
  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周恩来总理向田中角荣首相表示“言必信、行必果”,田中首相则以“信乃万事之本”回应。这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对“守信”的重视和理解。希望日方切实做到重信守义,真正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与中方相向而行,积累和构建互信,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行稳致远。
  《中华儿女》:外交学院和外交专业以及大使这个职业也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对这些年轻人您有什么想说的?
  程永华:应该说从事外交职业是非常光荣的,因为它在工作中直接捍卫和发展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也希望咱们的年轻学生们首先把知识基础打牢。这个知识基础不仅仅是书本知识,也不仅仅是把外语学好,同时我在日本也好,对我们在国外的留学生们讲也好,对使馆的工作人员讲也好,就是牢记自己是中国人,始终不忘本。不管你走到世界什么地方,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保持自己的中国心,把中国文化的根基打牢,在这个基础上具备熟练的外语和国际关系知识,这样逐步锻炼把自己培养成国家需要的外交人才。
  《中华儿女》:到今年结束的话,您在全权特命大使的岗位上待了整整十年了,您认为作为一个大使身上必须具备哪些特质。
  程永华:我们外交人员的价值观“忠诚、使命、奉献”,这几个词简单概括了作为一个大使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实际上和我刚才说的意思是相通的,作为中国人要为中国服务,这个要认清,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履行自己必要的使命,代表国家在外执行任务。很多人对外交人员不太了解,在国外工作,工作环境可能是多种多样,有的工作生活环境好一些,也有的很艰苦,甚至也有很多很危险的地方。这时候是对是否能将“忠诚、使命、奉献”真正落实的考验,也是一个大使所应具备的素质。
  《中华儿女》:您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驻日时间最长的大使,未来两年您迫切想做的事是什么?
  程永华:还是要履行我的职责,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同时,推动两国关系在四个政治文件、四点原则共识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去改善、去发展,这是我今后想做的大的方面。至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去应对,根据问题的性质去采取一些妥当的办法,消除这些问题对两国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两国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對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每个人面前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的跑道直接通向领奖台,通向令人瞩目的星辰;有的人的前面,没有任何一座领奖台,写到死,他的前方,不会有鲜花夹道的地段,也没有雷鸣般的掌声,甚至没有一个驿站。”2015年12月12日,第四届老虎文学奖得主须一瓜在答谢词中如是说。  诚然,现如今各类文学奖项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对国内外文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主流官方文学奖、半主流半官方的文学奖以及正
期刊
黄桂芳在外交战线工作近40年,他常说,外交战线没有硝烟却也是战场,外交官便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时刻以维护祖国尊严、人民利益为天职。作为资深外交官,黄桂芳曾连续10年三任四国驻外特命全权大使。  有着多年驻外经历的黄桂芳将外交官的驻外生活戏称为“洋插队”,他说,外交官奉派到驻外使领馆工作,远离祖国和亲友,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不便不适之处。那时,尽管诸多磨砺,黄桂芳的心中却常响起旋律:“我是一个兵,来自老
期刊
只要张火丁在台上,台下就是座无虚席。有人说,这是永恒的定律。  有人将“程派”京剧艺术形容为“一幅工笔画,细细勾描,线条繁多”,特别是在忧愁、伤感或失落的时候听听“程派”的演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当今梨园,张火丁被称为“程派青衣第一人”。已在“程”家立业的张火丁,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还具有自己独特高雅的演唱风格,受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观众的喜爱。她的演唱有
期刊
媒体报道,两届奥运举重冠军占旭刚赴台州三门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上任之后,占旭刚颇为低调,几乎婉拒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不过,在第二届三门青蟹节上,占旭刚出席了启动仪式,亲自为三门青蟹代言。(8月26日《今日早报》)  近年来,艺体界名人转型从政者不少,实打实地进入政界,以行政官员的身份谋求职业转型者不乏其人。然而,整体看来,艺体界名人从政,效果并不理想。  艺体界名人从政本有其优势。一方面,他们在长
期刊
古诗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而现任湖南省娄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的华学健,在2004年到2013年,从“鱼米之乡”来到“世界屋脊”,作为湖南省第四、五、六批援藏干部,在援藏一线连续工作了3届、9个寒暑。从隆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到隆子县委书记和山南地委副书记,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3000多个日出日落的回望,华学健牢记省委、省政府的嘱托,把湖南人民的深情厚谊播撒在藏族同胞心中,在雅
期刊
随着右手在吉他上扫出最后一个和弦,毛轩轩此次的比赛也画上了终止符。  采访到毛轩轩时,时间已近晚上十点半。刚刚结束了几乎一整天采访的他,几乎没有休息,马不停蹄地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此时的轩轩虽已面露倦色,眉梢眼角透着些许疲惫,但还他是起劲地和记者聊起了他的故事。  今年21岁的毛轩轩是浙江江山人,在国内高中毕业后,他远走意大利留学,在米兰学习酒店管理,之后选择了留在那里,自主创业。  “今年是‘水
期刊
决赛舞台上的毛天骄,身着白色西装,格子长裤,浑身上下充满了流行元素。一曲《彩虹》台风甚佳,打动了全场观众,几乎所有人都一边跟着节拍挥舞荧光棒,一边跟着哼唱。舞台下近距离采访毛天骄,这个有着精致面庞、深邃五官的高个大男孩,一张口就令人惊喜。  “我叫毛天骄,天之骄子的天骄。”  “我妈是天津人。”  “我们天津话倍儿哏儿。”  今年18岁的毛天骄,来自美国纽约,是个标准的中美混血儿。出生在美国的他,
期刊
“我的世界从此以后多了一个你,我爱你胜过彩虹的美丽”,一首饱含对音乐执着梦想的《彩虹》 在大赛现场唱响,这首歌曲的动人演绎,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获得了季军,更让我们记住了歌曲的演绎者——黄俊雄,这位来自菲律宾赛区的华裔选手。  黄俊雄,也许正是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将对音乐执着和人生的感悟如此丝丝入扣地融化在他的歌声中。他通过层层选拔和突围,最后与70多名海外选手在北京会面,一决高下。又经过数十天
期刊
16岁,来自马来西亚的高一男孩刘汉杰在此次比赛中被大家都看好,认为他应该进前三的,但是最后却连前六都没有进,即便这样,他依然是很受欢迎的一位选手。  “这次比赛,有没有什么遗憾?”  “虽然我认为没有获奖是比较失败的,但是通过这次的参赛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我还可以在歌声中去表达我的情感。每一首歌我都用心去唱了,所以我没有遗憾。”刘汉杰曾在2011年参加马来西亚新秀大赛获得“后起之秀”
期刊
台下她是活泼开朗喜欢跟辅导员撒娇的小女生,在台上她的歌声却有着惊人的爆发力,这就是来自印度尼西亚赛区的选手古椿晶带给人的印象。在7月24日“水立方杯”比赛的培训中,古椿晶演唱了一首《离不开你》,以高亢的嗓音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在决赛中,朱桦评委老师对古椿晶的评价是,“震撼我的听觉世界,状态松弛,表现力与感染力极强”。这次参赛让她找到了自信、收获了友谊。这段经历将成为她人生中美好的记忆,今后,他要将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