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能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尤其是能否课前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教学中机智处理好生成的教学细节,将决定一堂课的成败。地理课堂教学可从新课导入、课堂展开、设计提问等环节的细节设计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细节 和谐课堂
在生活中,人们向来注重细节。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我们在积极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强调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关注课堂的教学细节,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的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教学将会更加有效,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新课精彩导入,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等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教师在上课前能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方式,把握好细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如利用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问学生这首诗是谁写的?描写了哪条河的景色?以此,导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教学;利用猜谜,在教学《地球的五带》前,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站在地球上,一地最特殊,冬天无太阳,夏天始终亮。(打一地名)学生思忖不得其解时,教师顺势引导:学完课文,你们一定猜得出这个谜语;利用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寥寥数句有关歌词,对《东北平原》的地理位置、资源和农产品作简明的介绍。一节课的导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活跃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如此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
二、课堂精彩展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求知欲,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常的做法如下:
1.行程激趣。“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激趣。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创设出更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了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3.语言激趣。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可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引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4.讨论激趣。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
5.活动激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①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有助于加深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可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②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进行气象预测和物候观测;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法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
6.情感激趣。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石,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对学生循循善诱过程中,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精彩提问,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问题恰当地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在提问中要注意以下提问技巧:
1.线索式提问。提问是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出发,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也就是说,通过提问,把课文的“线索”找出来,把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凸现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精”,要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的思考很有条理,易于学习,便于掌握。
2.揭疑式提问。“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当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要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有疑问才会探究,寻根究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发掘教材中较深的内容,同时,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要对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点一晃而过,而应该动脑去思考,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3.转弯式提问。也叫曲问、迂回问。它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教师可故意创设一个错误的问答,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正是“投石击破水底天”。
4.创造式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
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少,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只有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使地理课堂魅力无穷。
参考资料: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1).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8,(12):1.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细节 和谐课堂
在生活中,人们向来注重细节。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我们在积极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强调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关注课堂的教学细节,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的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教学将会更加有效,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新课精彩导入,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等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教师在上课前能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方式,把握好细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如利用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问学生这首诗是谁写的?描写了哪条河的景色?以此,导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教学;利用猜谜,在教学《地球的五带》前,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站在地球上,一地最特殊,冬天无太阳,夏天始终亮。(打一地名)学生思忖不得其解时,教师顺势引导:学完课文,你们一定猜得出这个谜语;利用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寥寥数句有关歌词,对《东北平原》的地理位置、资源和农产品作简明的介绍。一节课的导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活跃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如此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
二、课堂精彩展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求知欲,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常的做法如下:
1.行程激趣。“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激趣。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创设出更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了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3.语言激趣。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可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引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4.讨论激趣。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
5.活动激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①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有助于加深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可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②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进行气象预测和物候观测;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法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
6.情感激趣。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石,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对学生循循善诱过程中,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精彩提问,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问题恰当地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在提问中要注意以下提问技巧:
1.线索式提问。提问是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出发,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也就是说,通过提问,把课文的“线索”找出来,把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凸现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精”,要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的思考很有条理,易于学习,便于掌握。
2.揭疑式提问。“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当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要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有疑问才会探究,寻根究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发掘教材中较深的内容,同时,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要对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点一晃而过,而应该动脑去思考,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3.转弯式提问。也叫曲问、迂回问。它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教师可故意创设一个错误的问答,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正是“投石击破水底天”。
4.创造式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
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少,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只有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使地理课堂魅力无穷。
参考资料: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1).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