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立足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實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健词 信息技术素养;有效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21-02
1 关注学生感受,加强情感沟通,创建和谐教育氛围
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氛围,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要。因此,教学必须从满足学生的情感意愿出发,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利用一切渠道和学生多进行情感沟通,创设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从而产生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去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学生有序健康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笔者经常利用QQ、电子信箱和学生进行书信沟通。开学的时候,笔者通常会给学生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本学期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而学生在回信中也通常会对笔者提出一些期望和建议;回到家里,学生会通过QQ把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说给笔者听。每个学生过生日的时候,笔者都会自己设计生日贺卡给学生送去祝福。遇到重要的节日,学生也会通过邮箱向笔者表示祝贺!这种看似平常的小事无形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络,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课堂上,每当学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时,笔者一改以前的沉默,而是向他竖起大拇指,大声地对他说:“你真棒!”并且引导全班学生为他送去热烈的掌声!
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学习现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 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教会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新课程要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格局必须改变,可是如果把教学任务直接分配给学生,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能不能都很好地完成呢?如果遇到领悟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这时,教师应随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生成性问题等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但学生基础差异过大,面对新任务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时候很难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时,笔者会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启发诱导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与协助下,在自己不断的摸索探究下,会对所学习的任务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以及知识的脉络,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提升了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的时候,教材只是要求用Photoshop软件为例教学生如何进行色彩的调整、蒙版的使用、滤镜的设置等,但是没有综合的运用。笔者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只能形成一些零散的知识点,遇到实际问题该如何综合、灵活运用技术与技巧,学生往往很茫然,所学的知识最终不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的教学目标。
为此,笔者根据学情,设置了一节以任务为载体的综合运用课。
师:同学们,新的《侏罗纪公园》很快就上映了,有没有兴趣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生:有!
师: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学生思考。)
师:我们把前期学过的Photoshop软件的色彩的调整、蒙版的使用、滤镜的设置结合起来就可以完成了,这节课我们的目标就是结合前面4节所学制作与剧情紧密相连的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侏罗纪的神秘和奥妙!试试看吧!
学生回顾所学,查阅课本,自主尝试(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完成得比较好的作品,请一位学生谈做法;学生看作品并听同学的发言,思考……
师:听了同学的解说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试着修改自己的作品!实在做不好的同学,请周围的同学帮帮你!10分钟后,小组长检查,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个自己小组做得最棒的一幅作品进行展览,让大家一起享受“艺术大餐”!
教师检查完成情况,给已完成的学生以评价,并请他们做“小老师”分任务辅导没有完成的同学。没有完成的学生在“小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完成,“小老师”辅导有困难的同学,并给他们的作品以评价(10分钟)。教师评价整体的完成情况,对辅导同学有成效的“小老师”与进步特别大的学生进行课堂表扬!
这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综合前期所学、自学与互帮可以达成的任务设置,加上在提醒、强调与监督下始终明确的任务目标,保证了教学不失方向。
如在进行“因特网探源”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老师想利用这段时间去北京旅游几天,同学们利用学过的网络搜索知识看看你能够帮老师做些什么呢?”立即有学生提出:“老师你是坐火车还是飞机去啊,我帮你查一下火车或飞机时刻表吧?”“老师你去北京哪些景点玩啊,我帮你搜索一下北京好玩的景点有哪些吧?”“老师你打算住什么档次的宾馆,我帮你预订一个市中心的宾馆吧?”很快,学生就完成了这些他们自发提出的任务。在这节课上几乎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自己提出的任务,大家感觉收获很大,通过这次亲身体验真实情境,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生活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引出真实情境,任务由学生提出,由于学生不会提出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也不会提出超出自己水平太多的任务,这就保证了任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及任务完成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激趣、答疑,引導学生进一步升华任务,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任务”的激情,满足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一直提倡教师要放手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很多时候教师都用自己的思维和好心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在今天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教师绝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学生信息来源的惟一渠道。
3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课
堂高效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不是让学生掌握高超的技能,而是鼓励学生在参与中激发兴趣,浸润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即使他没有达标,但是只要他喜爱,他愿意参加,他有了提高,他感到快乐,他拥有了自信,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多元评价尽最大可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信息技术课堂上,笔者主要采用教师参与评价和学生互动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以笔者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例,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特别重视加“操行分”,笔者就以完成任务前三名、做“小老师”特别有成效、小组整体表现好、学困生进步大等项目“加分”来激励他们。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笔者就对他展示的好作品进行正面评价;有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就选他们当小老师来激励他们;也有的基础差,就多耐心辅导他们,而且给他们低一点儿的标准。同时,对于教学内容很重要的课,就及时反馈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需要学生合作的课,就把他们合作的课进行评价;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的课,就对他们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以观察模仿为主的课,就评价谁“静得下来”……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也和以往单纯的口头表扬有区别,主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给学生带来信心和鼓励!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候,笔者会用微笑和宽容去感化他们的心灵;当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笔者会和学生击掌相庆,共享精彩一刻;当学生犯错误时,笔者会摸摸他们的小脑袋给他们以反省的机会。
毋庸置疑,多元化的激励式评价,打破了传统考试只重结果和分数的做法,使评价成为一件让学生持续收获成功喜悦的快乐的事情。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既不是教师一讲到底的“独角戏”,也不是让学生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的“放养场”,只有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让课堂成为“教”与“学”的互动场。借用南宋诗人朱熹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对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用智慧经营课堂,才能开展出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裔传君.有效:谈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145.
[2]张茂强.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2):52.
[3]茅向红.有效教学的关键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0(3):61.
[4]倪苗芬.轻负高效 提升教堂有效性[J].教师,2011(10):51-52.
关健词 信息技术素养;有效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21-02
1 关注学生感受,加强情感沟通,创建和谐教育氛围
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氛围,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要。因此,教学必须从满足学生的情感意愿出发,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利用一切渠道和学生多进行情感沟通,创设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从而产生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去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学生有序健康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笔者经常利用QQ、电子信箱和学生进行书信沟通。开学的时候,笔者通常会给学生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本学期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而学生在回信中也通常会对笔者提出一些期望和建议;回到家里,学生会通过QQ把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说给笔者听。每个学生过生日的时候,笔者都会自己设计生日贺卡给学生送去祝福。遇到重要的节日,学生也会通过邮箱向笔者表示祝贺!这种看似平常的小事无形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络,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课堂上,每当学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时,笔者一改以前的沉默,而是向他竖起大拇指,大声地对他说:“你真棒!”并且引导全班学生为他送去热烈的掌声!
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学习现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 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教会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新课程要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格局必须改变,可是如果把教学任务直接分配给学生,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能不能都很好地完成呢?如果遇到领悟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这时,教师应随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生成性问题等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但学生基础差异过大,面对新任务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时候很难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时,笔者会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启发诱导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与协助下,在自己不断的摸索探究下,会对所学习的任务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以及知识的脉络,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提升了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的时候,教材只是要求用Photoshop软件为例教学生如何进行色彩的调整、蒙版的使用、滤镜的设置等,但是没有综合的运用。笔者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只能形成一些零散的知识点,遇到实际问题该如何综合、灵活运用技术与技巧,学生往往很茫然,所学的知识最终不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的教学目标。
为此,笔者根据学情,设置了一节以任务为载体的综合运用课。
师:同学们,新的《侏罗纪公园》很快就上映了,有没有兴趣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生:有!
师: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学生思考。)
师:我们把前期学过的Photoshop软件的色彩的调整、蒙版的使用、滤镜的设置结合起来就可以完成了,这节课我们的目标就是结合前面4节所学制作与剧情紧密相连的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侏罗纪的神秘和奥妙!试试看吧!
学生回顾所学,查阅课本,自主尝试(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完成得比较好的作品,请一位学生谈做法;学生看作品并听同学的发言,思考……
师:听了同学的解说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试着修改自己的作品!实在做不好的同学,请周围的同学帮帮你!10分钟后,小组长检查,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个自己小组做得最棒的一幅作品进行展览,让大家一起享受“艺术大餐”!
教师检查完成情况,给已完成的学生以评价,并请他们做“小老师”分任务辅导没有完成的同学。没有完成的学生在“小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完成,“小老师”辅导有困难的同学,并给他们的作品以评价(10分钟)。教师评价整体的完成情况,对辅导同学有成效的“小老师”与进步特别大的学生进行课堂表扬!
这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综合前期所学、自学与互帮可以达成的任务设置,加上在提醒、强调与监督下始终明确的任务目标,保证了教学不失方向。
如在进行“因特网探源”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老师想利用这段时间去北京旅游几天,同学们利用学过的网络搜索知识看看你能够帮老师做些什么呢?”立即有学生提出:“老师你是坐火车还是飞机去啊,我帮你查一下火车或飞机时刻表吧?”“老师你去北京哪些景点玩啊,我帮你搜索一下北京好玩的景点有哪些吧?”“老师你打算住什么档次的宾馆,我帮你预订一个市中心的宾馆吧?”很快,学生就完成了这些他们自发提出的任务。在这节课上几乎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自己提出的任务,大家感觉收获很大,通过这次亲身体验真实情境,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生活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引出真实情境,任务由学生提出,由于学生不会提出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也不会提出超出自己水平太多的任务,这就保证了任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及任务完成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激趣、答疑,引導学生进一步升华任务,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任务”的激情,满足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一直提倡教师要放手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很多时候教师都用自己的思维和好心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在今天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教师绝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学生信息来源的惟一渠道。
3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课
堂高效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不是让学生掌握高超的技能,而是鼓励学生在参与中激发兴趣,浸润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即使他没有达标,但是只要他喜爱,他愿意参加,他有了提高,他感到快乐,他拥有了自信,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多元评价尽最大可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信息技术课堂上,笔者主要采用教师参与评价和学生互动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以笔者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例,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特别重视加“操行分”,笔者就以完成任务前三名、做“小老师”特别有成效、小组整体表现好、学困生进步大等项目“加分”来激励他们。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笔者就对他展示的好作品进行正面评价;有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就选他们当小老师来激励他们;也有的基础差,就多耐心辅导他们,而且给他们低一点儿的标准。同时,对于教学内容很重要的课,就及时反馈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需要学生合作的课,就把他们合作的课进行评价;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的课,就对他们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以观察模仿为主的课,就评价谁“静得下来”……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也和以往单纯的口头表扬有区别,主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给学生带来信心和鼓励!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候,笔者会用微笑和宽容去感化他们的心灵;当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笔者会和学生击掌相庆,共享精彩一刻;当学生犯错误时,笔者会摸摸他们的小脑袋给他们以反省的机会。
毋庸置疑,多元化的激励式评价,打破了传统考试只重结果和分数的做法,使评价成为一件让学生持续收获成功喜悦的快乐的事情。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既不是教师一讲到底的“独角戏”,也不是让学生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的“放养场”,只有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让课堂成为“教”与“学”的互动场。借用南宋诗人朱熹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对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用智慧经营课堂,才能开展出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裔传君.有效:谈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145.
[2]张茂强.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2):52.
[3]茅向红.有效教学的关键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0(3):61.
[4]倪苗芬.轻负高效 提升教堂有效性[J].教师,2011(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