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期改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
关键词 高职数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ZHANG Zhe, LI Bingbing, LI Yuhua, ZHANG Qiuling, ZHANG Jiuhuan
(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yang, He'nan 45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mathematics content to improve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欠缺,他们对数学课听不懂,甚至反感。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学习没有热情,弃之一旁。高等数学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除了应付考试和对智力发展有一点帮助外,其它毫无用处。生活中用到的也只是一点点简单的算术知识,根本用不到任何高深的数学。即使在专业课的学习中用到也会蒙混过去或者根本不知道和数学有联系。学生认识不到数学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的必备基础知识,更体会不到高等数学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自己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被学生认可。
1.2 教师方面
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培养的高职学生将来就是打工仔,不可能在本专业领域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对学生只是简单灌输专业课的知识,尽量避开高等数学的知识,部分老师甚至部分领导错误地认为高等数学只是专业课和实操课的陪衬, 不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及学校的声誉,致使高等数学的课时一压再压,一减再减,忽略了数学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的必备基础知识,忽略了高等数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
1.3 教材方面
现有教材内容追求数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几乎是数学专业《数学分析》的“压缩饼干”,重理论轻实践,高等数学的内容枯燥无味,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2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2)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学生未必学什么,走向社会就能干什么,即使干了,干一辈子不换岗位的可能性极小,很有可能会不断转岗、不断学习、不断培训。所以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与素质的载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的处事态度。数学的学习要求每一个正负号、每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含糊敷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数学的训练,又可以使人增强应变能力,通过不断分析矛盾,能够从表面上一团乱麻的困难局面中理出头绪,最终解决问题。数学可以形成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处理问题的态度更加严谨,更加讲求效率,更加讲究方法。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一种素质,会使人终身受益。(4)学生“专升本”继续深造的必要基础。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向更高层次深造,而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专升本的必考科目,它将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上述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研究
(1)降低起点,加强基础,增加高中数学部分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高中数学知识断档情况,在教学内容中合理增加高中数学的部分内容,适当补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淡化理论,强调直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地降低抽象性,不片面追求纯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在介绍各种概念的时候,以实例引入;在介绍基本定理的时候,不拘泥于“定理—证明”的单一模式,也不是简单地删去证明了事,而是尽可能利用数形结合,使定理的条件具体化、形象化,尽可能地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使结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交代了来龙去脉,又冲淡了抽象成分,让学生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使学生易于接受。
(3)增强数学的实用性。深度挖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数学建模案例,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也可以妙趣横生,数学是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加强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构建专业模块,更好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在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内容中,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应由其他专业教师与高数师共同研讨确定。我们可把高等数学课程根据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如微积分的基础知识,专业模块如机电类专业的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建筑类专业的线性代数、无穷级数;经管类专业的经济函数及函数的边际分析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5)构建升本模块,为有“专升本”意向的学生提供条件。高职院校中也有一部分有“专升本”意向的学生,虽然他们数学基础较差,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数学水平逐步提高,他们选择向更高层次深造,而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专升本的必考科目,它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构建升本模块,给学生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负责,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再就业着想,为学生将来的创业、立业、转岗提供必要的综合素质条件,使高等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研究,能够改进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使高等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心灿.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2] 严士键.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 高职数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ZHANG Zhe, LI Bingbing, LI Yuhua, ZHANG Qiuling, ZHANG Jiuhuan
(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yang, He'nan 45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mathematics content to improve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欠缺,他们对数学课听不懂,甚至反感。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学习没有热情,弃之一旁。高等数学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除了应付考试和对智力发展有一点帮助外,其它毫无用处。生活中用到的也只是一点点简单的算术知识,根本用不到任何高深的数学。即使在专业课的学习中用到也会蒙混过去或者根本不知道和数学有联系。学生认识不到数学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的必备基础知识,更体会不到高等数学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自己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被学生认可。
1.2 教师方面
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培养的高职学生将来就是打工仔,不可能在本专业领域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对学生只是简单灌输专业课的知识,尽量避开高等数学的知识,部分老师甚至部分领导错误地认为高等数学只是专业课和实操课的陪衬, 不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及学校的声誉,致使高等数学的课时一压再压,一减再减,忽略了数学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的必备基础知识,忽略了高等数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
1.3 教材方面
现有教材内容追求数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几乎是数学专业《数学分析》的“压缩饼干”,重理论轻实践,高等数学的内容枯燥无味,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2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2)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学生未必学什么,走向社会就能干什么,即使干了,干一辈子不换岗位的可能性极小,很有可能会不断转岗、不断学习、不断培训。所以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与素质的载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的处事态度。数学的学习要求每一个正负号、每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含糊敷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数学的训练,又可以使人增强应变能力,通过不断分析矛盾,能够从表面上一团乱麻的困难局面中理出头绪,最终解决问题。数学可以形成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处理问题的态度更加严谨,更加讲求效率,更加讲究方法。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一种素质,会使人终身受益。(4)学生“专升本”继续深造的必要基础。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向更高层次深造,而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专升本的必考科目,它将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上述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研究
(1)降低起点,加强基础,增加高中数学部分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高中数学知识断档情况,在教学内容中合理增加高中数学的部分内容,适当补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淡化理论,强调直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地降低抽象性,不片面追求纯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在介绍各种概念的时候,以实例引入;在介绍基本定理的时候,不拘泥于“定理—证明”的单一模式,也不是简单地删去证明了事,而是尽可能利用数形结合,使定理的条件具体化、形象化,尽可能地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使结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交代了来龙去脉,又冲淡了抽象成分,让学生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使学生易于接受。
(3)增强数学的实用性。深度挖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数学建模案例,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也可以妙趣横生,数学是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加强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构建专业模块,更好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在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内容中,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应由其他专业教师与高数师共同研讨确定。我们可把高等数学课程根据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如微积分的基础知识,专业模块如机电类专业的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建筑类专业的线性代数、无穷级数;经管类专业的经济函数及函数的边际分析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5)构建升本模块,为有“专升本”意向的学生提供条件。高职院校中也有一部分有“专升本”意向的学生,虽然他们数学基础较差,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数学水平逐步提高,他们选择向更高层次深造,而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专升本的必考科目,它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构建升本模块,给学生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负责,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再就业着想,为学生将来的创业、立业、转岗提供必要的综合素质条件,使高等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研究,能够改进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使高等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心灿.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2] 严士键.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