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教育体制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提高,使高校肩负起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构建整体创新性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数学课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一、数学课程的创新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意义
数学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中处于特殊地位。数学思想方法的影响无处不在,从数学角度出发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对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不仅是为各专业学生传授必要后续课程学习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高等院校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数学教育,是几乎所有专业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改革和发展数学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措施
深化高等院校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2l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形成科学可行的改革思路,探索新的培养途径,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摒弃陈旧,科学创新。根据目前高校数学教学的开课现状,可以总结出数学教学理念为:满足不同学科的专业需要,以适度和够用为根本原则;服务于基础教育,以突出数学的基础功能为主线;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具体应做到:
① 改变片面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② 重心由重教转变到重学,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③ 改变教师为主导的单一讲解、单向提问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吸引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
④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改变以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僵化理念,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⑤从单一的、统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多元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激励性的、过程
性的动态评价体系;
⑥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改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夯实基础学科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明确,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避免那种片面强调创新能力而忽视学生基本知识学习的倾向。扎实而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广博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才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校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对数学课程的不同要求,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夯实基础学科。
3、增设实践课程
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程。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目前高等院校均应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选择案例和习题,既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还要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索、讨论,逐渐转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使学生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获取新知识比掌握知识更重要。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精诚合作,体现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培养学生跟踪科技发展趋势的意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优秀学生举办数学建模培训班,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扩大选课范围
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体系重视通识教育,设置知识面宽泛,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知识进行优化集成,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大量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程灵活多样,应该积极鼓励数学专业学生选修文学或艺术类课程,文科类学生应该积极选修数学等理科类各相关专业课程,形成知识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补充。这种新课程体系囊括的知识类别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选择,不受专业限制,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知识整体性、学科交融性和学生个性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兴趣志向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
5、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数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通过上传课程的课件或网上教学供学生业余时间学习的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每门课程都包含以下内容:课程大纲、教学要求、预备知识要求、课件、作业及答案、参考书目等,上传的课程课件不只是授课内容的简单复制,其中也包含许多课程之外内容的补充,可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模块主要包括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课程讨论、在线单元测试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使教学、辅导答疑、甚至考试等主要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实现,学生既可将此平臺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也可以依托此平台作为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阶段定制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不知重点地撒网式学习方式转变为由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学生高效而有序学习知识的方式,这种学习模式非常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应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重点突出创新性和发展性,加强高等数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而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未来教育实践活动所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婉莉.创新背景下的职业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华章,2012,32:239.
[2]王文龙,张春蕊,马淑芳.高等林业院校公共数学课程层次化创新改革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3,01:1-2.
[3]赵红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创新及深层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126.
【关键词】数学课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一、数学课程的创新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意义
数学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中处于特殊地位。数学思想方法的影响无处不在,从数学角度出发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对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不仅是为各专业学生传授必要后续课程学习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高等院校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数学教育,是几乎所有专业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改革和发展数学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措施
深化高等院校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2l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形成科学可行的改革思路,探索新的培养途径,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摒弃陈旧,科学创新。根据目前高校数学教学的开课现状,可以总结出数学教学理念为:满足不同学科的专业需要,以适度和够用为根本原则;服务于基础教育,以突出数学的基础功能为主线;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具体应做到:
① 改变片面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② 重心由重教转变到重学,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③ 改变教师为主导的单一讲解、单向提问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吸引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
④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改变以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僵化理念,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⑤从单一的、统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多元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激励性的、过程
性的动态评价体系;
⑥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改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夯实基础学科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明确,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避免那种片面强调创新能力而忽视学生基本知识学习的倾向。扎实而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广博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才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校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对数学课程的不同要求,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夯实基础学科。
3、增设实践课程
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程。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目前高等院校均应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选择案例和习题,既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还要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索、讨论,逐渐转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使学生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获取新知识比掌握知识更重要。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精诚合作,体现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培养学生跟踪科技发展趋势的意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优秀学生举办数学建模培训班,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扩大选课范围
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体系重视通识教育,设置知识面宽泛,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知识进行优化集成,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大量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程灵活多样,应该积极鼓励数学专业学生选修文学或艺术类课程,文科类学生应该积极选修数学等理科类各相关专业课程,形成知识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补充。这种新课程体系囊括的知识类别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选择,不受专业限制,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知识整体性、学科交融性和学生个性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兴趣志向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
5、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数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通过上传课程的课件或网上教学供学生业余时间学习的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每门课程都包含以下内容:课程大纲、教学要求、预备知识要求、课件、作业及答案、参考书目等,上传的课程课件不只是授课内容的简单复制,其中也包含许多课程之外内容的补充,可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模块主要包括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课程讨论、在线单元测试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使教学、辅导答疑、甚至考试等主要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实现,学生既可将此平臺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也可以依托此平台作为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阶段定制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不知重点地撒网式学习方式转变为由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学生高效而有序学习知识的方式,这种学习模式非常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应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重点突出创新性和发展性,加强高等数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而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未来教育实践活动所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婉莉.创新背景下的职业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华章,2012,32:239.
[2]王文龙,张春蕊,马淑芳.高等林业院校公共数学课程层次化创新改革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3,01:1-2.
[3]赵红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创新及深层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