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想要宝宝独立,而你却在控制?你是在打着沟通的旗号却想要说服对方?
或者你根本不给宝宝自主学习的机会?当你做的和你想要的恰恰相反……
孟迁
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偶尔做客电视节目。偶尔为杂志发稿。写过几本书,不必读了;正在写《父母软实力》,值得等待。目前主要做心理咨询,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个人成长。经常写博客,欢迎光临http://blog.sina.com.cn/dzt
你想让他“自主”,而你却在“控制”
如果你问一位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宝宝独立吗?你希望宝宝有责任感吗?对方一定会回答,当然希望!可是,怎么才能让宝宝有责任感呢?最有效的方式是给宝宝为自己负责的机会,而不是替他兜底儿。
比如有的宝宝丢三落四,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宝宝为自己的忽略买单。如果你出门忘了带水,那就渴着,至少渴一段时间,而不是父母马上把自己的水壶递上然后叮嘱:下次要记得哦;怎么能让宝宝按时起床不磨磨蹭蹭呢?就是教会宝宝使用闹钟,告诉他你可以等到哪个时间,过时不侯,且真的践行,而不是一遍遍地叫他催他甚至骂他,宝宝已经坐到车上还在埋怨他。
这本身并不复杂,你只需要给他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只需要让他品尝到事情的自然后果。有一次,我在哈尔滨参加成长营,有一个活动是去冰雪大世界,辅导员要求每个人戴上帽子和手套,一个南京的男孩就是不戴,他说自己不怕冷不用戴,我跟他讲清了冰雪大世界零下四十多度,那个寒冷是他从未经受过的,他坚持不戴,我接受。结果当然是他受了冻,可是回来的车上,他跑过来跟我说:“老孟,我下次一定会戴手套和帽子,真冷呀。”结果之后我们进行翻越雪山、滑雪等活动,他的穿戴特别整齐,没有人催他,他自己就成了穿戴整齐的样板。
父母们好奇怪呀,他们头脑里想着要宝宝独立、为自己负责,行为上却不给宝宝思考的机会就告诉宝宝答案,不给宝宝经历的机会就防止吃亏,不给宝宝做主的机会就支配宝宝,不给宝宝“买单”的机会就期望宝宝懂得每件事都有一个结果。他们所做的,和他们想要的,恰恰相反。
你想要“沟通”,而你却是在“说服”
关于亲子沟通的书籍和讲座永远有人欢迎。我也经常被邀请去讲这个主题,可是我发现绝大多数父母不是来学“沟通”,而只是来学“怎么让宝宝听话”的,来学“怎么在宝宝不想说的时候把话问出来”的。
不仅仅亲子之间如此,夫妻之间也常常这样。有一对夫妇找我做咨询,两人居然都想通过我让对方听自己的。由此看来,人们感兴趣的并不是沟通,而是说服,并不是怎么通过沟通获得交流、达成共识,而是怎么让对方听从自己,让自己看穿对方。可是,有谁喜欢听人推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呢?
另一方面,所有的沟通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何等信任度的关系决定了何等深度的沟通。如果父母只是想着说服,而不想了解宝宝,只是想着看穿宝宝以便更好应对(其实是掌控),而不尊重宝宝不说的自由,那么,亲子关系的信任度就损伤了,宝宝就觉得和你说话不安全了。一旦他觉得不安全,他必然会保护自己,要么什么都瞒着你,要么哄骗你。有人把这叫“斗智斗勇”,可咱们干嘛要斗呀,还是和自己的宝宝斗,把咱们有限的生命和才智用在这上面,不可惜吗?
这就是我观察到的,父母们一方面抱怨宝宝不和他们沟通、发愁如何改善沟通,一方面每一次沟通都让宝宝的心离自己远一点,每一次沟通都让宝宝的嘴巴闭一点。
那些认为孩子不管就不会努力的父母总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他们从来不给孩子自主的机会;他们偶尔会尝试放手,但是又很快拉回来;他们不敢面对失控,尽管事情的转机就在失控后的不远处。
你想要给他“希望”,而你却在让他“害怕”
还有一件事更是老生常谈,那就是“学习”。话题是古老的,我们负责把它谈出新意。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学习好,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认为一定要有三个要素,其一希望,其二快乐,其三自主自控。
所谓“希望”,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到,暂时不能做到,假以时日也能做到;所谓“快乐”,一是学习过程本身的愉快,二是获得进步和成绩时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所谓“自主自控”,就是这个过程他是自己完成的,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他自己安排并执行,他不是被推着、被扶着、被拉着完成的。
对此,离我最近的经验,来自我弟弟。他是华油子弟,小学成绩起起伏伏,初中时偶然考了个第一名,尝到了“甜头”,从此基本上就不用别人管了,结果一路读到北理工、清华,博士是美国密西西根大学。
还有例子来自我两次托管经验,其中一个男孩最困难的是记单词。我和他算了个账:依你的速度,半小时35个,早晚各半小时就是70个,如果你能每天拿出一个小时记半个小时复习,那么你30天之内就记完了所有的单词。你可以在这一个半小时之外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打篮球,K歌……一周后,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他脸上开始有笑容,眼睛都是亮的,居然上厕所都带着单词书!然后问我:“你究竟做了什么,让他像变了一个人?”我说,没什么,我只不过让他看到了希望。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个是希望的力量,一个是害怕的力量,我只从希望中汲取力量,而不喜欢依靠压力和害怕,因为我觉得那不够健康。但,若要能够给他人希望,你必须自己内心有希望。如果你内心充满焦虑而不是希望,那么你只能给孩子压力和催促。
说到催促,正好开启了我要说的第三点“自主自控”。一位妈妈告诉我,孩子的成绩和她(妈妈)有没有盯紧直接挂钩。可她受够了给别人当监工,孩子也烦了,甚至出现了逆反的苗头。
我说,请去问问孩子真的想自主学习吗?如果是真的,那么不妨试着相信他。没想到这位妈妈和孩子确认后就真的把“主权”还给了孩子。结果孩子的成绩连续下降,两个月班上排名创历史新低,但我真佩服这位妈妈,她竟真的没说一句话。从第三个月开始,事情出现转变,孩子开始自己要求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结果是,期末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三名,那是他上学以来最好的名次。
不管你读到这里在想什么,但这就是我经历和相信的。
或者你根本不给宝宝自主学习的机会?当你做的和你想要的恰恰相反……
孟迁
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偶尔做客电视节目。偶尔为杂志发稿。写过几本书,不必读了;正在写《父母软实力》,值得等待。目前主要做心理咨询,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个人成长。经常写博客,欢迎光临http://blog.sina.com.cn/dzt
你想让他“自主”,而你却在“控制”
如果你问一位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宝宝独立吗?你希望宝宝有责任感吗?对方一定会回答,当然希望!可是,怎么才能让宝宝有责任感呢?最有效的方式是给宝宝为自己负责的机会,而不是替他兜底儿。
比如有的宝宝丢三落四,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宝宝为自己的忽略买单。如果你出门忘了带水,那就渴着,至少渴一段时间,而不是父母马上把自己的水壶递上然后叮嘱:下次要记得哦;怎么能让宝宝按时起床不磨磨蹭蹭呢?就是教会宝宝使用闹钟,告诉他你可以等到哪个时间,过时不侯,且真的践行,而不是一遍遍地叫他催他甚至骂他,宝宝已经坐到车上还在埋怨他。
这本身并不复杂,你只需要给他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只需要让他品尝到事情的自然后果。有一次,我在哈尔滨参加成长营,有一个活动是去冰雪大世界,辅导员要求每个人戴上帽子和手套,一个南京的男孩就是不戴,他说自己不怕冷不用戴,我跟他讲清了冰雪大世界零下四十多度,那个寒冷是他从未经受过的,他坚持不戴,我接受。结果当然是他受了冻,可是回来的车上,他跑过来跟我说:“老孟,我下次一定会戴手套和帽子,真冷呀。”结果之后我们进行翻越雪山、滑雪等活动,他的穿戴特别整齐,没有人催他,他自己就成了穿戴整齐的样板。
父母们好奇怪呀,他们头脑里想着要宝宝独立、为自己负责,行为上却不给宝宝思考的机会就告诉宝宝答案,不给宝宝经历的机会就防止吃亏,不给宝宝做主的机会就支配宝宝,不给宝宝“买单”的机会就期望宝宝懂得每件事都有一个结果。他们所做的,和他们想要的,恰恰相反。
你想要“沟通”,而你却是在“说服”
关于亲子沟通的书籍和讲座永远有人欢迎。我也经常被邀请去讲这个主题,可是我发现绝大多数父母不是来学“沟通”,而只是来学“怎么让宝宝听话”的,来学“怎么在宝宝不想说的时候把话问出来”的。
不仅仅亲子之间如此,夫妻之间也常常这样。有一对夫妇找我做咨询,两人居然都想通过我让对方听自己的。由此看来,人们感兴趣的并不是沟通,而是说服,并不是怎么通过沟通获得交流、达成共识,而是怎么让对方听从自己,让自己看穿对方。可是,有谁喜欢听人推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呢?
另一方面,所有的沟通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何等信任度的关系决定了何等深度的沟通。如果父母只是想着说服,而不想了解宝宝,只是想着看穿宝宝以便更好应对(其实是掌控),而不尊重宝宝不说的自由,那么,亲子关系的信任度就损伤了,宝宝就觉得和你说话不安全了。一旦他觉得不安全,他必然会保护自己,要么什么都瞒着你,要么哄骗你。有人把这叫“斗智斗勇”,可咱们干嘛要斗呀,还是和自己的宝宝斗,把咱们有限的生命和才智用在这上面,不可惜吗?
这就是我观察到的,父母们一方面抱怨宝宝不和他们沟通、发愁如何改善沟通,一方面每一次沟通都让宝宝的心离自己远一点,每一次沟通都让宝宝的嘴巴闭一点。
那些认为孩子不管就不会努力的父母总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他们从来不给孩子自主的机会;他们偶尔会尝试放手,但是又很快拉回来;他们不敢面对失控,尽管事情的转机就在失控后的不远处。
你想要给他“希望”,而你却在让他“害怕”
还有一件事更是老生常谈,那就是“学习”。话题是古老的,我们负责把它谈出新意。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学习好,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认为一定要有三个要素,其一希望,其二快乐,其三自主自控。
所谓“希望”,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到,暂时不能做到,假以时日也能做到;所谓“快乐”,一是学习过程本身的愉快,二是获得进步和成绩时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所谓“自主自控”,就是这个过程他是自己完成的,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他自己安排并执行,他不是被推着、被扶着、被拉着完成的。
对此,离我最近的经验,来自我弟弟。他是华油子弟,小学成绩起起伏伏,初中时偶然考了个第一名,尝到了“甜头”,从此基本上就不用别人管了,结果一路读到北理工、清华,博士是美国密西西根大学。
还有例子来自我两次托管经验,其中一个男孩最困难的是记单词。我和他算了个账:依你的速度,半小时35个,早晚各半小时就是70个,如果你能每天拿出一个小时记半个小时复习,那么你30天之内就记完了所有的单词。你可以在这一个半小时之外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打篮球,K歌……一周后,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他脸上开始有笑容,眼睛都是亮的,居然上厕所都带着单词书!然后问我:“你究竟做了什么,让他像变了一个人?”我说,没什么,我只不过让他看到了希望。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个是希望的力量,一个是害怕的力量,我只从希望中汲取力量,而不喜欢依靠压力和害怕,因为我觉得那不够健康。但,若要能够给他人希望,你必须自己内心有希望。如果你内心充满焦虑而不是希望,那么你只能给孩子压力和催促。
说到催促,正好开启了我要说的第三点“自主自控”。一位妈妈告诉我,孩子的成绩和她(妈妈)有没有盯紧直接挂钩。可她受够了给别人当监工,孩子也烦了,甚至出现了逆反的苗头。
我说,请去问问孩子真的想自主学习吗?如果是真的,那么不妨试着相信他。没想到这位妈妈和孩子确认后就真的把“主权”还给了孩子。结果孩子的成绩连续下降,两个月班上排名创历史新低,但我真佩服这位妈妈,她竟真的没说一句话。从第三个月开始,事情出现转变,孩子开始自己要求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结果是,期末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三名,那是他上学以来最好的名次。
不管你读到这里在想什么,但这就是我经历和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