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方药服用时间探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张仲景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奠基者,其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临证圭臬。同时,这两本书中记载的方药服用方法,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所起的作用亦是举足轻重。服用时间运用的目的,在于其扶正祛邪和辅助药力,使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不损伤机体正气,促进邪气的祛除和机体正气的恢复。笔者从书中方药服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服用时间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043-02
  张仲景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开创者,其著作《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体现了理法方药的思想。通过对这两本著作的学习研究,笔者发现其中记载的方药服用方法对疾病的治疗、转归以及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1]。可见仲景方药服用方法很值得后来者认真学习、研究和运用。笔者将从药物服用时间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选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在时辰医学里,人体生理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有不同,就像中医的“子午流注”,还有一些疾病自身的特点。这些因素就导致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服药时间要求,所以张新萍[2]认为服药的最佳时间须顺应脏腑的生旺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主要有:日服、平旦服、先食服、食后服、日夜连服等[3-4]。
  1 日服
  日服就是白天将药物服完,虽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没有对日服作直接具体的描述,但是其中有“入夜服完”、“日三夜几服”等夜服的提示来作为鉴别其意义的依据。这种普遍的方法可能是根据日属阳、人体以阳气为根本的认识,在白天阳气旺盛时服药有利于借助白天阳气祛除病邪。
  2 平旦服
  在两书中有多个“平旦服”的方剂记载,如十枣汤“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平旦之时是一天之中阴阳交会之际,接下来阳气渐长,阴气渐弱。基于人与自然界是统一整体,人体阳气也渐生,那么此时服药就可以外借自然、内依阳气来祛除水饮阴邪以及耐受攻伐。同时,由于平旦之后有较长的白天,可以为服药后观察提供便利。朱发萍[5]认为,平旦之时服用十枣汤逐水峻剂,一方面此时经过一夜的休息,病人形气俱实;另一方面,平旦为一天之始,有利于服药后的观察。王惠君[6]认为清晨服药,即在人体阳气逐渐增长时服药,不仅有增强吸收的作用,也能增强人体对于峻攻之剂的耐受能力。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基本没有摄食,胃肠道处于排空状态,可增加对经过的汤液的吸收,加快药物进入机体的速率。曾繁平[7]认为清晨服药,基于胃肠处于排空状态,不易使药物被稀释而使药物的吸收更加充分,血药浓度更高。江淑安[8]则认为有利于药物快速发挥药效。在张仲景诸多方药里,除十枣汤的攻伐之外,一些补虚的药物也采用晨服,像薯蓣丸。王凤杰[9]认为补肾阴肾阳的薯蓣丸早晨服可以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3 先食服
  “先食服”是指在吃饭前服用,由于食前胃肠处于空虚状态,可以使药物的吸收更加容易,且吃后可以通过食物来减低或修护药物对胃气的损伤,保护正气,如乌头赤石脂丸治疗心痛重症。陈楚为[10]认为饭前服药可以保证药物顺利驱邪,邪去正安,顾护胃气。张光霁[11]认为由于饭前是空腹,这样可以加强肠道对于药物的吸收,易于到达病位;由于服后进食,又可以防止毒副作用的发生,顾护正气。同样,在吃饭前服药可以使药物借助食物的下压作用到达下焦,发挥对于下焦的治疗作用,如桃核承气汤治疗太阳蓄血症。潘金波[12]则认为这样服用药物有利于药物下达下焦病位,如桃核承气汤,可以发挥泄热逐瘀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扶正祛邪、滋补类的药物也应该空腹服。
  4 食后服
  即在吃饭之后服用药物,这样一方面胃内已经有些食物,可以降低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另一方面由于药物是在食物之后进入体内,药物就会作用在相对较上的位置,如大建中汤治疗脾虚寒盛所致腹满。李春婷[13]对于有胃肠道刺激的药和脾胃虚弱者建议先吃饭、后服药,以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损伤。
  5 日夜连服
  此类服法是白日和夜晚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服用一定剂量的药物。陈祥康[14]认为这种服法是从整体考虑,顺应人体日夜阴阳变化。韦诗云[15]认为昼三夜一主要用于诸虚逆气,可以补而不壅、邪不伤正;昼三、四夜二服用于以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调为主要病机的症候;日再夜一多是大肠传导失司,如此服用可以协调阴阳、恢复升降。鄢圣英[16]认为黄连汤的日三夜二服在药效持久的基础上,具有交通阴阳、调理脾胃的作用。另外,根据人体代谢规律,通过日夜连服可以获得持续药力,使药物在相当的时间内在体内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是药物的最佳时间延续。即夜间服药可以使药力衔接,持续起效。潘秀玲[17]发现理中丸(汤)夜连服可以使阳气得到温补,持久不衰。同样“七方”里复方也有日夜连服的记载,但应与本处区别,复方是早晚、昼夜均服药,但所服之药并不一定相同,本处所谈日夜连服为服用同样的药物。
  6 其他
  除上述有规律的服法外,还有一些没有规律的服法,如:试服、不拘于时服、频频进服、先其时等。此类服法多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逐渐加量服用,增加治疗过程中对于药物安全性的控制,把握对于治疗过程的控制。而桂枝汤“先其时”则在正邪相争较平缓时服药,有利于发挥调和营卫的作用。
  7 小结
  总之,不论选用怎样的服用时间,都以扶正祛邪和辅助药力的作用为目的,以及借天地阴阳变化来调节人体阴阳变化,使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不损伤机体正气,促进邪气的祛除和机体正气的恢复。通过对张仲景服用方法进行研究、运用,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使“效如桴鼓”不再是古籍中的玄奥。
  参考文献
  [1]徐大椿.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
  [2]张新萍.浅谈中医择时治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03):7.
  [3]王庆国.伤寒论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99.
  [4]范永升,姜德友.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58.
  [5]朱发萍,庞德湘.《金匮要略》服药方法护理的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05):89-90.
  [6]王惠君.《伤寒论》汤剂的煎服法与药效的发挥[J].江西中医药,2005,02(36):19-20.
  [7]曾繁平.中药服药之我见[J].实用医技杂志,1995,02(03):185-186.
  [8]江淑安.《伤寒论》中的时间医学观[N].中国中医药报,2008-04(1-2).
  [9]王凤杰.择时服药方法及意义[J].河南中医,2004,24(12):66-67.
  [10]陈楚为.从煎服法探讨《伤寒论》的“保胃气”思想[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39-40.
  [11]张光霁.仲景将息法及对后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07):577-579.
  [12]潘金波.《伤寒杂病论》汤剂煎服法探究[J].中医杂志,2011,52(12):1013-1016.
  [13]李春婷,张喜奎.从《金匮》药方法看仲景体质护理[J].陕西中医函授,1998,01:26-28.
  [14]陈祥康,浅谈张仲景服药法特点[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03):167.
  [15]韦诗云.张仲景昼夜分服方剂初探[J].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04(03):50-53.
  [16]鄢圣英.张仲景服药护理法浅探[J].国医论坛,1997,16(01):11-12.
  [17]潘秀玲.浅析《伤寒论》呕吐之治[J].四川中医,2005,23(09):39-40.
  (收稿日期:2015.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大理地區一些特色的中草药,进行文献挖掘,整理其药用研究价值;深入了解当前大理民族民间医药行业的现状。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结果:调研发现大理州一些药用植物在民间有特色用法;随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逐年减少,大理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 结论:通过调研为进一步探索民族药的实用性、多样性、有效性和开发利用前景奠定了基础,并对大理地区民族药的发展提出了
期刊
【摘 要】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PVP组与保守组,其中PVP组46例,保守治疗组45例。应用VAS量表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1]评估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入院时、24h、2周、6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记录两组病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接受硬镜保胆手术全麻患者喉罩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一次性喉罩全麻下进行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的成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前1d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和会诊。试验组在手术前1d由麻醉医师常规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准备,系统讲解此类手术特点和麻醉相关知识,重点讲解一次性喉罩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傣医拖擦药物疗法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取傣药除风止痛散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0.5h,7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0例,占75%;显效6例,占15%;有效4例,占10%。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傣医拖擦药物疗法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骨关节炎;傣医药;拖擦药物疗法;拢梅兰申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
期刊
【摘要】对王光鼎教授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面瘫主要为“风”、“瘀”致病,临床上运用中西结合、针药并用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面瘫;临床经验;王光鼎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33-02  王光鼎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原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粗叶悬钩子根的导数光谱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导数光谱法。结果:粗叶悬钩子的一阶、二阶导数光谱图有一定的特征吸收。结论:为粗叶悬钩子根的鉴别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粗叶悬钩子;导数光谱测定;可见-紫外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010-02  粗叶悬钩子来源于蔷薇科植物粗叶悬钩子Rubus al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回医理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回医理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医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显效率。结果:治疗后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总分(88.34±4.63)分优于对照组(80.37±7.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70分时,定义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复方台乌片中乌药醚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ppollo-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水(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为室温。结果:乌药醚内酯在0.102~1.224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7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本品
期刊
【摘 要】 新疆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其地理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且漫长,其饮食结构为喜食肥甘厚腻,多以牛羊肉为主,通过对1151例艾滋病患者分析,发现新疆这种特殊的地域、饮食特点,决定其在发病上以气虚为主,湿邪次之,脾、肺、肾三脏气虚贯穿艾滋病全过程,因此,新疆地区艾滋病中医症候特点是以气虚湿阻证多见。  【关键词】 艾艾滋病;气虚湿阻;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血塞通注射液降压物质检查法的研究,增加血塞通注射液降压物质检查项,提高血塞通注射液现行药品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F 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通过对12个生产企业的29批不同规格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药品质量标准拟订前的限值研究,将其降压物质检查限值拟订为20mg·ml-1,剂量按照实验动物猫体重每/千克静脉注射0.2ml,按照
期刊